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2012-08-15杨晓娇张德发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8期
关键词:颊车风池印堂

杨晓娇 张德发

面神经麻痹称“面瘫”“吊线风”,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无法完成。由于治疗不及时(最佳治疗时间面瘫后半日内)或治疗期间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等),会导致面瘫后遗症。神经细胞的损害(例如:神经干的脱髓鞘)得不到及时修复,面神经就会出现传导神经冲动泛化情况,出现鳄泪症和口眼联动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会继发患侧面肌痉挛,进一步可发展成失神经性肌萎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面神经麻痹患者125例,其中,男60例,女65例,年龄3~80岁,年龄平均35岁,病程1~3个月。

1.2 综合疗法 治疗面神经麻痹,以隔姜灸,针刺,按摩,为主,隔姜灸是利用中医学灸法中的间接灸,即隔物灸。此法借灸火之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起到通经活络,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目的。选穴:主穴取印堂、阳白、太阳、迎香、地仓,配穴:取四白、颊车,牵正、下关、童子髎施灸,取仰卧位、坐位,用鲜生姜切成直径约2~3 cm,厚约0.2~0.3 cm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艾柱(底部直径约1 cm大小),放在施灸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尽后,可易柱再灸,一般5~10壮,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可将姜片向上略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1次/d,三次后,改为2~3 d灸一次,急性期可每次灸2~3次。

针刺:取仰卧位,侧位或坐位,取穴以阳明经,少阳经为主,太阳、风池、翳风为主,配穴:攒竹、夹车、鱼腰、阳白、太冲。穴位常规消毒:28号针急性期浅针平刺、循经泻法,久病平刺,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或地仓透颊车,得气后,留针30 min。

推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印堂、睛明、阳白、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风池、合谷,手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擦法、拿法,以患侧颜面为主,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阳白、睛明、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穴往返治疗,并可用按法、揉法、先患侧后健侧配合擦法治疗,施手法时勿擦破颜面部皮肤,再以一指禅推法施于风池及颈部,随后拿风池、合谷结束治疗。

上法1次/d,每15 d一疗程,未愈休息两天进入下一疗程。

1.3 疗效标准 ①痊愈:全部症状消失,面部恢复正常,3个月未复发。②显效:症状消失,但说笑口角歪斜。③有效:症状减轻。④无效:治疗4疗程症状无改善。

1.3.1 疾病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第二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科学出版社2007.1.1制定)

1.3.2 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可于前几天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有耳鸣、听觉过敏,或有耳廓疱疹等,已排除其他疾病原因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中医诊断(参照1999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医诊疗常规》规定)主症:①一侧或双侧面部板滞。②麻木。③瘫痪,兼证:①常伴露睛流泪。②额纹消失。③口角歪向健侧。④鼻唇沟变浅或消失。⑤不能做蹙额、皱眉、示齿、鼓腮、耸鼻、闭眼等动作。⑥少数人初起时有耳后疼痛或面部疼痛,严重时可伴有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⑦听觉过敏,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脉象:脉浮或细数具备主症123并具备兼证其中2项,并有相应的舌象、脉象即可确诊为本证。

2 结果

痊愈80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4%。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涡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以青壮年多见,无明显季节性,通常急性发作,突觉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歪斜偏向健侧,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露睛流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疼痛,亦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本病多有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隔姜灸即祖国医学灸法中的间接灸,(隔物灸),用灸火温热之力,通过腧穴的作用达通经活络,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目的,针刺疗法宜早期浅针平刺,取翳风、风池疏散风邪,地仓、颊车、合谷益气通络,攒竹、阳白、鱼腰善治目不能合,水沟、太冲治口唇歪斜,为经验穴,针刺后配以推拿疗法,以一指禅推按面部,由印堂至阳白至四白、迎香、下关诸穴,以达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按揉面部诸穴,可通过直接刺激体表促进气血的运行,产生直接效应,加速气血的流动,以上诸法,综合运用,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增强机体免疫机制,稳定体内环境,促进面神经组织生理恢复,经临床观察,本法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好,尤其隔姜灸与推拿的协同作用可大大提高针刺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隔姜灸、针推综合应用,简便效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颊车风池印堂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小穴位 大健康
墨风池诗词选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