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颈骨折50例围术期护理

2012-08-15高爱美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10期
关键词:股骨颈患肢置换术

高爱美

2008年2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62-82岁,平均71.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2例,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4例,糖尿病6例,肺心病3例,老年痴呆症1例,骨质疏松症23例。

1.2 方法 手术方法均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大多经历了牵引、疼痛、功能障碍以及经济负担带来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加之对骨折不愈合、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现实难以承受,而出现对手术的恐惧。因此应注意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术前状况,让其了解手术的全过程,消除焦虑与恐惧心理,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同情并开导患者,用通俗的语言积极与其交谈,讲解手术情况,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 (1)因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储备能力有限,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它慢性疾病,对手术的耐受力相对较差,须协助医生做好肝功能、B超、心电图、血常规、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2)做好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常规检测。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心、肝、肺、肾、内分泌、血液、营养等)系统功能的状态。(3)术前3 d应无菌备皮,术前l d擦澡,晚上清洁灌肠1次。(4)术前牵引和适应性训练。常规行下肢牵引制动,固定复位,克服肌肉痉挛,解除疼痛;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在牵引期间,护理人员要多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体位,保持正确的牵引位置,注意保持牵引针部位的清洁干燥,每天用75%酒精消毒穿刺点处,以预防感染。训练床上大小便,注意避免患肢外旋和内收动作,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术前适应性训练的目的在于防止术后因体位改变而导致尿潴和便秘,预防肺部感染[1]。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检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按全麻护理常规,嘱患者术后禁食6 h,头偏向一侧,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患者出现躁动,给予肢体制动。同时注意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皮肤的温度、感觉,足趾运动,保持关节的稳定,术后切口引流的情况。若发现异常,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2.2.2 体位护理 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以防术后脱位,可穿防旋鞋3周。搬动患者应小心,将患肢整个托起。护理过程中不可过度地内收屈曲关节,否则易导致人工全髋关节脱位。

2.2.3 术后指导 术后及时指导患者锻炼股四头肌、膝关节及踝关节,3~4 d后可让患者坐起,适当活动膝关节,为下地活动做准备。应避免极度屈曲、内收、内旋而造成关节脱位。一般2~3周后即可让患者下床活动行走,以扶拐为宜,3个月后可弃拐行走[2]。术后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发生。协助患者抬高患肢,进行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

2.2.4 皮肤及生活护理 老年人由于皮下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表皮细胞再生缓慢等原因,使皮肤变得脆薄、弹性差,加之术后疼痛,活动受限,不变更换体位,易致受压部位发生褥疮。应采取说服和强制相结合的方法协助患者翻身,每2 h翻身一次,保持患者的床铺整洁、干燥、平整。如骶尾部皮肤发红,每日应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对持续导尿的患者,应每周行膀胱冲洗2~3次,并告知患者多饮水。应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并富含维生素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

2.2.5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切口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定时挤压引流管,每两小时1次,并密切观察负压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并做好记录,保持引流口敷料清洁。引流液<50 ml/d时可拔除引流管,并将引流管残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2.6 关节脱位及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老年人由于缺乏运动调节性和准确性宜造成脱位,故应保持外展中立,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严禁过早内收、屈曲。注意双下肢是否等长、疼痛、手术部位有无异物突出感,若有脱位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手法复位。人工假体置换术创伤大,应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及时发现并处理,防止引起感染。翻身时防止引流管脱出、扭曲、受压,影响引流效果[3]。

2.2.7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老年人患者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气道分泌物易滞留,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且分泌物增多,粘稠度高,宜滞留于气管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呼吸道内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肺部感染。故术后平卧6 h后可适当摇高床头,尽早鼓励、指导患者咳嗽、咳痰。不易咳出分泌物时,应采取扣背辅助咳嗽排痰或用雾化吸入等方法清理呼吸道,保持通畅。

2.2.8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70%。其主要症状是肺栓塞,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发生率为4.5%~19.7%,患者多在30 min内死亡,术后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高龄、肥胖、心功能不全、长期制动等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高龄患者由于手术前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术后制动且合并心肺功能减退导致静脉血流缓慢,肥胖患者与骨科相关的并发症在深静脉栓塞、伤口感染、伤口愈合障碍、假体松动发生率较高。术后患肢应予弹力绷带包扎,并抬高以利于血液循环[4]。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发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触及条索感等现象,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处理。要鼓励患者床上活动踝关节、膝关节或使用关节被动活动器锻炼,病情许可时应及时下床行走练习[5]。

3 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无一例发生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0~26个月,平均24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42例,良5例。3例患者术后21个月出现患髋轻度疼痛,为活动后偶痛。

4 讨论

股骨颈骨折愈合慢,卧床时间长,除做好骨科方面的护理外还应积极做好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护理。忠者对人工假体置换,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使忠者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接受治疗。向患者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功能锻炼过程中,应注意做到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应持之以恒,直到功能完全恢复。一般术后2 d做踝关节主动伸曲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收缩股四头肌、臀肌等,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下午及睡前各锻炼20 min,引体向上运动3~4次/d,尽量独立完成,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患者在出院时,嘱其进行扶拐下地活动。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存在骨质疏松,避免伤肢过频负重对防止假体松动尤为重要。通过对本组患者的随访,忠者的患肢均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王兆美.注重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66.

[2]卢波,唐林俊,崔太安,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1):55.

[3]邵敏.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10):775-776.

[4]唐泓源,张黎明.关节置换良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3l-633.

[5]田帅,周翠鸾.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03-3004.

猜你喜欢

股骨颈患肢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