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
2012-08-15蒋迪华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富阳311400
蒋迪华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 富阳 311400
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
蒋迪华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 富阳 311400
腰椎峡部裂 螺旋CT 图像处理 后处理重建技术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又称为腰椎椎弓崩裂,为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的断裂,是引起腰椎真性滑移,椎体滑脱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此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对固定上下关节突起重要作用。以前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主要依靠腰椎双斜位X线片,但双斜位片受技师投照技术及医师阅片熟练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其诊断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无腰椎滑脱的腰椎峡部裂,常规椎间盘CT扫描有时不能显示峡部裂,可导致漏诊。现通过CT平扫+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诊断率。2008年1月—2011年2月,笔者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33例椎弓峡部裂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腰椎峡部裂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17~65岁,平均42.2岁;其中双侧裂32例,单侧裂1例;合并骶椎隐裂7例;L5 24例,L4 9例;存在椎体滑脱28例,按Meyerding法分级[1]:Ⅰ度17例,Ⅱ度11例;患者以腰腿痛、下肢麻木或腰部外伤等原因来院就诊,病程2h~15年。
1.2 扫描方法及后处理 采用西门子SOMATOM SPIRIT双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包括上下两个相邻椎体,平行扫描。参数:电压130 kV,电流110~ 130mA,准直2.0mm×1.5mm,螺距(pitch)1.5,重建层厚2.0mm,重建间距1.0mm,矩阵512×512。后处理采用SONGO工作站,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重建(SSD)。
2 结果
MPR、CPR、MIP、SSD对28例腰椎滑脱均显示良好,诊断率100%。腰椎滑脱的诊断以MPR正中矢状位重建图像最佳,伴有滑脱病例可见椎管前后径改变,与L1水平椎管前后径比值在1.25以上[2]。MPR对33例峡部裂均能显示,诊断率100%,并能显示峡部裂周围的骨赘等增生情况等。MIP显示峡部裂29例(58侧),诊断率87.9%,骨赘及周围增生情况不能显示。SSD显示峡部裂27例(54侧),诊断率81.8%,骨赘及周围增生情况不能显示。
3 讨 论
腰椎峡部裂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脊柱病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重复性损伤及应力不均造成的疲劳骨折所致[3]。也有学者认为是先天性发育缺陷及继发性损伤等因素所致[4],发生率在3%~10%[5]。双侧峡部裂容易导致腰椎滑脱,其程度可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大多数患者因腰腿痛、麻木就诊,少数患者,尤其是青少年临床症状不明显,为偶然发现。
多数椎弓峡部裂X线平片可明确诊断,在45度斜位平片上,正常附件的投影形似“猎狗”状,椎弓峡部似“狗颈”,当“狗颈”部出现斜行的条带状透亮间隙时,即为峡部裂诊断的重要影像指征。但需要注意X线平片为重叠图像,可因结构重叠而漏诊。
随着CT后处理重建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其在脊柱检查中的优越性也不断显现。应用螺旋CT对腰椎峡部进行连续横轴位螺旋扫描,CT轴位可显示“双关节征”、“双椎体缘征”。峡部裂假性关节处,显示关节面硬化,毛糙不平整,为诊断峡部裂的间接征象。
MPR技术发展应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角度和任意平面的重建,进行曲面重建,能直观看到峡部不连,可充分有效地显示病变,避免遗漏。峡部裂呈前下至后上方走行,各部分宽度不同(滑移者可见明显前后移位),为确诊的特征性征象。本组病例通过正中矢状面重建更准确地显示了诸椎体排列,椎体滑移征象及滑移程度,相当于X线腰椎侧位片,但比X线片更清晰,观察测量滑移程度更准确。通过椎弓矢状面、和反角度斜面重建很好地显示了真性滑移患者典型的“双关节征”和“裂隙征”,椎小关节的间隙异常及半脱位也得到充分的显示,大部分患者能看到峡部不连两端弧线改变,类似腰椎双斜位片的显示位置但明显优于双斜位片的显示效果。曲面重建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将走形迂曲的组织结构完全显示在一个平面上,避免了复杂或重叠的解剖因素的影响[6]。
MIP是最大密度投影,取每个像素的最大CT值,反映组织间的密度差异,组织对比度高[7]。峡部裂可在不同的旋转角度显示,旋转角度不同,峡部裂宽度也不同,在45度斜位重建图像上,能显示峡部裂真正的宽度,但不能显示裂隙周围骨赘和纤维组织增生。
SSD能得到全部腰椎或单一椎体的立体图像,由于峡部裂隙的形态不规则,不同旋转角度的图像显示裂隙的形态有所不同,对于较窄的裂隙可能会造成漏诊。若双侧发生病变,后位图像可同时显示双侧峡部裂。但SSD重组图像容积资料丢失较多,细节显示不够[8],只能作为显示椎弓峡部裂的一种补充。SSD的阈值调节非常重要,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找到适合的范围,从而减少漏诊及误诊。
[1]王人彦,华永均,郭志辉.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腰椎不稳[J].中国骨伤,2010,23(4): 248-250.
[2]Ulmer JL,Elster AD,Mathews VP,et al.Distinction between degenerative and isthmic spondy lolisthesis on sagittal MR imges:importance of increased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the spinal canal("wide canal sign")[J].AJR Am J Roent⁃genol,1994,163(2):411-416.
[3]陶天遵.新编临床骨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99.
[4]殷际平,赵耀德,杨栋,等.腰椎退变滑脱与椎弓崩裂滑脱的CT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0):1433-1435.
[5]汪贯习,高传平,解桂花,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6):540-541.
[6]王礼同,李澄.MSCT曲面重建肠管技术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9):517-519.
[7]Ney DR,Fishman EK,Kawasguna A,et al.Comparison of helical CTwith serial CT scanning w ith regard to 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of musculoskeletal anatomy[J].Radiolo⁃gy,1992,185:865.
[8]周康荣.螺旋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4.
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