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痤疮中医诊治分析

2012-08-15魏自太浙江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衢州324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心火凉血清肺

魏自太 浙江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衢州 324000

痤疮俗称“青春痘”、“肺风粉刺”、“暗疮”等,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好发于面部、胸背部。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以青春期多见,在儿童和成年人中也可以见到。《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曰:“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医宗金鉴》记载:“肺风粉刺,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外科正宗》曰:“粉刺……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亦与过食膏粱厚味有关。症见皮疹如粟,有时因其所生丘疹顶端呈黑色,故又称黑头粉刺。

1 病因病机

古人很早就从外感风热、肺胃积热、血热偏盛等方面对粉刺进行论述。笔者从临床实践的结果来分析,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脾胃积热,肺经血热 脾胃为后天之本,从临床病人的饮食结构来看,患者都有长期偏好该类食物的习惯,如过食炒炙如炒栗子,膏粱厚味如鱼类,海鲜和肉类,辛辣之品如火锅,化生湿热的食物如糯米,热性的水果如桂圆、荔枝、榴莲、芒果、龙眼、桔子等,此类食物易生热积湿,使阳明胃经燥结,母病及子,脾胃之湿热毒气上冲于肺,致肺经血热,而肺主皮毛,皮肤发为血热暗疮;同时,张氏医通认为:脾肺二经风湿,博而为热湿,故生面疮,之所以表现为颜面、胸背,是因为古人认为颜面、胸背均为脾胃所主。

1.2 心与肝因素 女性常与月经相关,月经前阴血下聚于胞宫,肾中相火传于其子,母病及子,“水不涵木”,可导致肝阴不足,肝经郁热,故经前痤疮皮损增多加重。另一方面,临床亦能见到有些患者,工作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痤疮易加重,多责之于心,心火旺盛发为痤疮,内经有言:诸痛疮疡,皆主于心。

1.3 年龄因素 从临床患者的年龄结构来看,好发于青少年时期,老年人基本见不到,成年人较少。青少年阳盛有余,体质偏热,即肾的相火旺盛。从西医角度分析,青春期患者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分泌旺盛,尤其雄性激素分泌旺盛。

1.4 体质因素 从临床患者的体质分析来看,以湿热体质为多,体质偏热,热无出处,湿则缠绵热邪,导致好发此病,周期漫长。

2 治疗方药

从临床治疗经验来看,用方不易过于庞杂,笔者以为朱仁康的经验更为符合临床实际。

2.1 普通型(肺胃蕴热证) 面部红丘疹,多见于颜面、前额,重者还可发生在胸背区域;皮疹呈散在分布,大小不一,色红或稍红或暗红,部分疮顶可见黑头,挤压可出白色或黄稠脓头;肤色油滑光亮。脉多细滑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薄白或厚白。治则:清理肺胃积热。方剂:枇杷清肺饮加减(《医宗金鉴》)。药用:生地30g,丹皮、赤芍、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各9g,生石膏30g,生甘草6g[1]。

方中生地味甘苦,性寒,滋阴凉血,清心火之热,泻脾土之湿热,用量较大,为君药。丹皮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尤宜于女子经前皮疹加重。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对颜色鲜红皮疹的消退具有良好的作用。枇杷叶性凉,善清肺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桑白皮气寒,味苦酸,泻肺中火邪,火去则气得安矣;黄芩味苦性寒,入肺、心,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清肺中之火;因肺主皮毛,上述三药可清肺之积热,使皮疹火去热消而吸收。知母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滋肾阴、润肾燥,故有滋阴降火之功,可使过旺的相火得到抑制。石膏甘寒,独入阳明,清阳明实热,质重以降阳明之火,清透肺胃邪热,对于肺胃积热具有突出的治疗作用。生甘草用治痈肿疮毒,泻心火,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全方紧扣痤疮病机,清肺胃积热,降肾中相火,消心之亢火,和肝之郁火,五脏并治,凉血化瘀,使热去疮平。

加减:皮肤颜色偏暗,油腻感重,油脂分泌过多加生山楂18~30g,活血化痰,消油垢之积,加茵陈15~30g,清利湿热;虎杖15~30g,凉血解毒祛瘀,薏苡仁30g,清热排脓,养颜驻容,对皮肤颜色发暗,油脂分泌旺盛效果良好;皮疹作痒者,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各9~12g,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脓肿胀痛较明显,加蒲公英30g,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症状严重者再加金银花、地丁、草河车9~12g,解血分热毒,消痈;皮疹颜色鲜红,数量较多,可加紫草15g,清理血分之热,凉血,活血,解毒。

对于伴有经血来潮皮疹加重,经后减轻的患者,临床上常见,有些医家主张单独分型,但笔者以为其病之本没有变化,所以没有必要单独分型,对于月经来潮,血中有热,可加重丹皮(9~15g)、栀子(6~9g)的用量,清肝凉血化瘀。

对于不同部位的皮疹,依据面部所主部位不同,用药加减变化也不同,皮疹全部分布在前额,可能过于劳心伤神有关,心火偏旺,可加竹叶9g,清热除烦,黄连3~6g,清心经亢火;左脸颊皮疹较多者,为肝火旺,可加栀子9g,清肝泻火;右脸颊皮疹较多者,为肺火旺,可加重桑白皮、黄芩、枇杷叶的用量;嘴唇四周、胸前后背皮疹多者,为脾胃积热严重,可加重石膏用量;皮疹颜色暗,长期不愈者,可加丹参30g,活血消瘀;下颏皮疹较多者,为相火有余,可加黄柏6~9g,泽泻6~9g,泻相火而清肺金,滋水之化源。

有医家认为,痤疮病因病机为相火狂越上冲,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失调,相火过旺,肾水不足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过食膏粱厚味,积热上蒸致肺胃血热,肠胃干涸。故泻火则肾水自固,相火自消,所以总以阴虚火旺为发病根本,以滋肾降火,清肺解毒为治疗原则。以知柏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组成消痤汤为主方:知母12g,女贞子、旱莲草、鱼腥草各20g,生地黄、蒲公英、连翘各15g,丹参25g,甘草5g,但从临床实践看,此型也可以归在上述分型中,但临床价值较大,故重复之。

2.2 囊肿性痤疮(痰瘀交结证) 痤疮经常出现在面部,面部油腻发亮,但以脓疱及囊肿为主,痒疼相兼,形成瘢痕疙瘩,时轻时重,缠绵不断,屡治效不佳。此型病机为痰结血瘀,结聚肿盛。治则:活血化瘀,消痰散结软坚。方剂:化痰散结丸。药用:生地、丹参、赤芍各60g,桃仁、红花、昆布、海藻、炒三棱、炒莪术各30g,夏枯草、陈皮、制半夏各60g。研细末,水泛为丸,1天2次,每次服9g。

生地滋阴凉血,清心火;丹参活血消瘀;赤芍清热凉血化瘀消肿,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苦以泄滞血,红花散斑疹血滞不消,为活血祛瘀之药;昆布、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常相须为用;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治痰湿瘀血凝结而成的癖块;夏枯草清肝火,散结消肿;陈皮行气化痰,制半夏消痞散结,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痰痈肿毒。需要指出的是,此型临床不常见,同时,需要长期服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 诊治体会

3.1 严格控制饮食 从病因病机来看,肺胃积热为最重要的原因,从临床实践来看也是这样,凡是饮食控制好的患者,治疗时间短,服药效果好,而没有控制饮食的患者,治疗时间长,容易反复。所以痤疮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可多吃。

3.2 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规律的生活 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加重痤疮,使心火偏旺,所以,舒缓情绪尤为重要。

3.3 中西医结合,内服中药为主,局部治疗为辅 注意不要挤压皮疹,注意面部清洁,油性皮肤用碱性稍大的香皂,干性皮肤用碱性低的香皂或洗面乳。也可以适当应用硫磺洗剂等外用药物,以缓解疼痛。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编.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204.

猜你喜欢

心火凉血清肺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清肺茶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劳宫穴断心火
“清肺食物”真能清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