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可行性分析及模式建构——以舟山群岛为例

2012-08-15丁芳盛

关键词:海岛参与者海洋

丁芳盛

(浙江海洋学院心理教育中心,浙江 舟山 316000)

心理拓展训练是一项通过训练课程有效激发个体潜能,提升个人心理素质、团队凝聚力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是把攀岩、穿越、溯溪、泅渡、露营等基本心理拓展训练项目扩展到海洋环境中,充分体验对海洋人文、自然环境“风、林、海、山”的抗争和适应,是集求生、娱乐、高峰体验与教育于一体的活动,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耐挫、创新、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

舟山群岛属海岛丘陵地貌,地形复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海岸线总长2448公里,其中基岩海岸1855公里;砂砾海岸50公里;泥质海岸13公里。大小岛屿1390个,礁3306座,人居岛屿103个。海礁、岩石林立,沙滩和滩涂星罗棋布,作为一个理想的海岛特色基地,这是对国内现有城市、山地户外心理拓展基地的补充和完善。

为此,深入开发海岛户外拓展资源,积极探索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有序发展和规范管理,其建设将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内涵和特征

(一)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内涵

由于对拓展训练的理解各有差异,所以拓展训练的内涵尚无统一的看法。海岛户外心理拓展源自拓展训练,属于体验式学习模式之一。结合以往的户外拓展研究[1-3],本文认为: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是一项以团体组织参加的、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海岛户外体验活动,引导参与者感悟活动体验进而上升到理念层面,针对性地提高参与者的心理素质,拥有乐观的态度、理性的思维方式,改善人际技巧和团队精神,增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特征

早在哈恩在创办第一所训练学校时提出办学指南:⑴提供自我发现的机会;⑵直面成功与失败;⑶在过程中体验成就与满足;⑷提供静默省思的时段;⑸培养想象力;⑹重视游戏而不支配游戏;⑺寻找价值感[4]。这也是当下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实践活动需要延续和进一步实现的。其基本特征概括如下:

1.独特情景。训练以海洋户外环境来精心设计活动,借助海岛人文和自然环境,从山地、丘陵、岛屿、海洋,海岛民俗风情、生活技能等全方面切入,与陆地环境的差异是最大的亮点;2.感性体验。活动项目往往是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与惯常生活方式相异,使参与者切身体会到紧张,艰苦,甚至是危机感;3.审视、感悟。能在高度震撼中触动参与者的心灵,形成一个最佳的受教时机,获得满足感和成长。参与者通常在训练过程中就能直接发生一定的改变,同时往往会继续作用与参与者,影响以后的问题解决。4.个体和团队的双赢。自我挑战和团队建设是海岛户外拓展训练的两大核心主题,既要强调个人价值,也重视团队协作精神,这正是符合现代社会期待的一种品质。

二、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一)环境资源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独特,人文资源丰富,可以从人文岛景、文化传统、民情风俗等角度来综合开发对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原创性项目,如沙滩拔河、泥马速滑、堆沙、舟山船拳、跳蚤舞等。近年来舟山成功举办或承办了多项体育赛事和休闲娱乐项目,如全国山地户外运动精英赛、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暨青年公路锦标赛、中国国际女子排球精英赛等,“海洋体育文化”条件成熟,公共影响力提升。

(二)机会优势

舟山群岛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心,背靠中国最富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为我国南北航运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是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海上门户和中外船舶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显而易见,交通便利。

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舟山的定位为首个“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2011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当前政府遵循“先行先试”的策略开发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群岛式花园城市。同时舟山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海洋休闲体育旅游城市,在这个时机提出对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开发起着推进的作用。

(三)相似项目的开发经验

相似的海岛项目已经累积一定的开发经验,主要集中为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实践和海岛野外生存社会实践的探索和推进[5]。当地高校依托体育、心理等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因地制宜开发海岛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2008年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学校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学校拓展训练项目的探索对海岛户外资源的规划和使用有借鉴作用。

(四)建设效益

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项目的建设和运做将对本地区及周边城市产生一定的辐射和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1.社会效益。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生动、活泼、直观,可为不同年龄、不同人群量身定做体验式学习、游戏活动设计。该项目贴近社会群体,效果显著,能强化全民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识,并推广大众化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借助海岛新区的发展东风,海岛心理拓展的独特魅力及其影响力辐射到上海、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乃至全国,这将进一步带动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蓬勃发展。

2.经济效益。推动舟山地区休闲体育,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城市化生活促进社会成员对大自然产生向往。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追求更多的身体和精神收获,感受户外活动带来的收获。海岛户外心理拓展发展的同时还可能连锁带动舟山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如用品市场、户外运动俱乐部等,从而可能带动社会创业,促进劳动力就业。

3.生态效益。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是我国的事实困境。生物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当外界环境变化量超过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就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直观的感受,参与者意识到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志愿宣传人类对海洋的不合理的、超强度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成为海洋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志愿者,促进海洋生态平衡。

可以预期,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性的实践活动,它以一种“先行后知”的学习方式,使个体在特定情境主动参与并有所收获,挖掘自身潜能,突破自我。这种方式有利于改良、拓展、完善传统社会学习模式,更由于其生活化、灵活性、启发性、娱乐性、挑战性、创造性、教育性等特点,以及海洋的独特魅力,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模式建构

模式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框架。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模式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或事物有组织的结构。正确良好的模式有助于高效完成任务,有助于按既定思路快速制定应对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式涉及如下各要素。

(一)训练理念

1.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理念之一

狭义的生命教育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质量、价值的提升。“为何活着”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渴望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和情绪教育三部分,这也是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重要内容。

2.以人本主义学习观和积极心理学为核心理念之二

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个体的成长历程,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马斯洛概括自我实现者的特征之一是“高峰体验”[6],认为高峰体验时的人更智慧、更强有力,处于最佳状态和创造中心。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提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教育,也正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构架来具体实践。

3.以体验式学习为核心理念之三

实用主义创始人杜威的《体验与教育》等书从体验对学习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主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对后来的教育始终有着较大的影响意义。训练之父库尔特·哈恩(Kurt Hahn)以落水海员的生存训练为契机创立了户外拓展训练课程OB(Outward Bound),将“在体验中学习”的思想用于实践,从而得到迅速的传播、发展和认可。被誉为“国际体验学习之父”的卡尔·朗基对拓展训练的衍生物PA(project adventure)教育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关键依然是“体验”二字。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为参与者提供直接活动的平台,通过这种体验形式的活动提供了经验改造和改组的时间和空间。

4.以打造海洋特色为核心理念之四

未来是海洋的世纪,与此同时,我国自引入拓展训练以来先发展的是山地拓展训练,当前在海员、军人、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亲子关系等使用较多,也有多家知名的户外拓展公司和他们的培训师,经验相对成熟。但相比之下,海岛的训练环境更加出彩,“乘风破浪”将给人以多感官的挑战和激情,这里不但包含海面项目、水下项目,更包含山地项目,创造空间大,兼容性更好,譬如将平衡木、独木桥、速降等直接悬空设置在海上,给人的冲击将更强烈。

(二)训练目标

1.目标一:个体的自我挑战和自我完善

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是一项结合个人挑战和团队合作的综合性项目。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活动首先是促成个体通过体验交往和解决问题,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研究者发现,有效完成海岛户外生存的大学生在自尊发展、自我评价、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好于一般个体[7]。

(1)发展良性动机,树立积极的生命观、价值观,学会正确的归因。如海上“空中相依”项目,参与者不是冲动之下对生命不负责任的冒险,而是理性地分析原因,平和地看待成败,从而实现安全和挑战的博弈。

(2)训练思维。心理拓展训练项目的规则通常不说明完成项目的方法,因此顺利完成项目对于个体的智慧是一项极大的挑战,有哪些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哪种方法效果最佳,怎样“胆大心细”,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有效锻炼。

(3)增强挫折承受力。海岛户外环境下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个体在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会紧张和情绪反应。该活动目标之一就是主动引导参与者作出理智反应,促进他们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应对挫折问题,甚至是户外安全急救上,如骨折、一般动物的侵袭(如蛇类)等,能争取紧急救援,掌握户外急救护送的方法,如因陋就简护送伤员等,均能发展个体沉着、自信等特质。

(4)完善人格。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有悬崖速降、孤岛泅渡、攀登海岩等,通过训练,培养个体外倾性(热情、果断、冒险、乐观等特质)和情绪稳定性(低焦虑、不敌对、不冲动、不脆弱等特质),磨练意志品质,考验个体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同时,户外生活技能强调团队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宜人性(信任、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外倾性(乐群、轻松、兴奋等特制)、开放性(想象、求异、创造等特质),责任心(胜任、公正、自律、克制等特质)。

2.目标二: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能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所以活动重点是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包括凝聚力、合作力、互助及士气,强调成员的紧密合作。在海岛户外心理拓展的各个项目中,如海上操艇,登礁等,如果没有成员的合作,在风浪里单人完成是不可能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愿意相互协作,不争“谁的功劳大”,而团队提供爱和归属、尊重更为成员们的带来精神享受。

3.目标三:培养利他和亲社会行为

客观上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都可以称为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合作、慷慨、捐赠。当下社会的助人行为在减少,侵犯的行为有所增加,这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社会的公众信任度也受到影响。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对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如海上救生、负重穿越等,甚至只是普通的安营搭灶,参与者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降低对事件的模糊态度;同时,树利他行为的榜样成员,鼓励学习利他行为,在分享中有意识引导,帮助成员正确归因,重视内在动力的作用。这样,经历过项目的成员不仅会因某事某刻感动,也会在将来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

4.目标四: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对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防止污染损害和保护生态平衡作出了较全面的规定。但事实上,人们对此关注甚少,保护意识相对淡漠。在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中,参与者有最多的机会接触到江、河、湖、海、水库等水域和水生生物的现状(舟山还存在最大的海岛湿地,以及珍稀动物、珍稀树种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野生动植物),能切实产生如何保护和维持水质、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的环保意识;拓展训练还强调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和其他野生动植物,禁止灭绝性的捕捞和破坏,如在荒岛觅食、海钓等行为中要保护幼仔,及时放生。在拓展项目的营地如何实现只留下记忆,不留下破坏,这需要参与者的学习和主动实践,并在以后的生活里潜移默化,学会欣赏、爱护、珍惜海洋和生命。

四项目标彼此融合,在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中和谐统一,互相促进。

(三)训练内容

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在于培养参与者热爱自然、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的品格,项目分类明晰,各有所长。

第一类:陆地项目。陆地包括丘陵山地、沙砾海岸、沙滩、泥地滩涂和海岛湿地,设施包括荡木桥、铁链桥、手吊桥、脚吊桥、滚筒球等,项目包括电网、高空相依、背摔、匍匐前进等。

第二类:海洋项目。海洋可以包括河岸、海面、船上和水下项目,是与海岛的地形地貌和岛景资源尽可能浑然一体的项目。

第三类:综合项目。因地制宜,将陆地与海洋项目有机结合。舟山群岛自身条件特殊,一则是实现“大岛建小岛迁”的政策,二则一直是我国军事要地,许多岛都有废弃的旧军营或旧民居,这种环境是开展定向、穿越项目中独特的拓展训练资源。

(四)训练流程

海岛野外心理拓展训练既有一般拓展训练的特征,又富有自身特色,遵循体验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表现为“破冰启航”—“体验学习”—“高峰体验”—“团队分享”—“总结整合”的基本流程。

1.破冰起航

一般会以热身游戏进行团队组建,进行团队的风采展示等活动,使参与者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融入团体,愿意接受有形或无形的接触,展现真实的自己。其次是唤醒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第三是激发参与者的快乐和激情,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2.体验学习

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涵盖认知、情感、意志活动过程,例如游泳项目,游泳池的静水50米和海上50米的难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环节分为个人挑战和团体项目。个人挑战是本着心理挑战最极限、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目标,项目促进成员之间的信任、沟通、默契。每一名参与者全心投入,从集体中吸收力量,有时候表现“组织无我”,有时又在共性中彰显个性。

3.高峰体验

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各种海上任务以后,参与者都会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其特征是突然性、强烈性、完美性、短暂性,其结构多为情绪体验。高峰体验对开发创造力,塑造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自我实现和增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4.团队分享

具体经历是个体经验的感知过程,是直观的感知和接受,这是心理拓展的核心。参与者的心理成熟程度各有差异,对事物的辨别和判断能力也存在差异,对负面经历的应对能力更是千差万别。鼓励参与者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互通有无,明确要求不对他人的表达作评价。

5.总结整合

带领者介绍项目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充分尊重所有成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以强调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自我教育的目的。所有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带领者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五)管理平台

建设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开展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与较成熟的户外心理拓展基地保持学习、交流状态,加开发展的力度。该组织有一支执行运作功能的现代化管理团队和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支专兼职的培训师队伍,他们拥有培训师资格,往往具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熟悉器械、场地各种拓展项目的操作流程,具有良好的团队带领精神,以开放、分享的体验式培训为特色;一个有独特魅力的海岛基地,开发有一批核心的海洋项目。

[1]张惠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季克异,季浏.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研究概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3(1):50-51.

[3]杨汉,董范,郑超,等.高校体育课程——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89-791.

[4]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5]傅纪良,黄永良.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社会实践模式构建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45-48.

[6]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6.

[7]丁芳盛,傅纪良,黄永良.海岛野外生存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8,12(4):51-56.

猜你喜欢

海岛参与者海洋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