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数据库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2012-08-15邵小兰

科技视界 2012年10期
关键词:表单教学效果数据库

邵小兰

(常州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2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广,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十分普及,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许多高职的多个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相关课程。数据库学科具有很高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想学生在短期进行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如何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不枯燥,容易理解,笔者就优化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1 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分析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目前学科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中普遍侧重介绍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等)的具体操作。过多、过细地介绍交互式操作命令,很少全面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技术。(2)课程安排不合理,内容前后脱节。如只讲授基本理论和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没有开设后续数据库应用的相关课程,或者课程教学时间间隔长,甚至安排顺序颠倒,造成教学内容的脱节。(3)课程内容组织不佳,对内容取舍不当。例对于基本理论知识,要么略讲或不讲,要么全面“灌输”。一些理论性过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不易掌握。(4)教材内容陈旧,重复部分多,理论内容和应用内容分割,应用案例少。教材举例多数是数据库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如图书、学生成绩管理等系统。提供的教学资源少,数据来源单一,数据量小或人工数据输入量大,学生很难体会利用数据库处理、管理数据的巨大作用。

2 课程优化设置原则

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上应与专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及知识对接。在课程优化设置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整合原则应打破学科知识体系,从培养岗位能力着眼重新安排知识体系。应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对课程内容做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基础性和综合性。

模块化原则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的性质、功能,打破教材内容的组织体系,设计多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包含一个时间段内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以满足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通过课程内容模块化,能在较短时间内将相关联的多层次知识迅速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缩短时间跨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丰富实践经验。

应用性原则应以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作为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突出能力培养。一是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精简、合并、重组与更新,减少抽象的、偏深偏难的、纯理论叙述性的内容的比重。二是将实践教学作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应用性教学内容的比重,保证实践和技能训练的实施。

层次原则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教学内容的导学、助学设计,为不同个体、不同基础、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学生群体对学习的需要。

3 优化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优化数据库课程,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促进课程改革与发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我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优化数据库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3.1 让学生通过实用的数据处理体会数据库的应用

根据高职学生对直观且熟悉的事物较为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据库的日用实例来配合数据库学科的相关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用途及概念,我从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密切的超市购物结账、图书馆的新书入库、借还登记等例子入手,对数据库的用途及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使学生感觉到数据库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很普遍。

3.2 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掌握数据库编程技术

高职学生大多学习底子差,学习积极性不强,如果以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将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些学生的好奇心、爱思考、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则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好利用的“武器”。在教学中,我将每节课要讲的知识点都融合到能产生直观效果的操作上来,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例如,在VFP课程中讲解数据的输入输出语句时,输出语句“@<行,列> say<输出内容>”是一个简单而又单调的语句,但却非常重要。起初学生并不在意它,只是觉得很容易理解它的作用,但却很容易遗忘它的用法。于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这条语句用法的认识,我通过多媒体演示了利用这条语句在显示屏上“画”出了一幅小熊送祝福的画面,学生立刻被这美丽的画面吸引了,进而产生了自己也要完成一幅图画的冲动。通过我的详细讲解,学生顿时明白了这种效果可以通过刚才讲过的输出语句来制作完成。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完成了各种各样图画的练习。

3.3 让学生从直观的实例效果中学会数据库表单

VFP课程中,表单与纯代码的编程不同,它有直观的界面,但针对表单的教学也不是那么简单轻松。如果说编程需要教师巧设案例多加练习来掌握的话,那么表单更少不了教师的知识实用性引导。

在教学中,我将每节课的知识点都融入在能产生直观效果的实例中。例如:一个简单的文本框,我把它设计成数学计算题的表单或登录某个系统的表单等实例来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文本框的作用和用法,而不再觉得那只是一个死板的文本框。又如:一个选项按钮组,我将案例设计成点击某个选项时就显示某个诗句的古诗记忆表单,或设计成一套简单的5道单选题的试卷表单,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所谓的无纸化考试其实可以利用表单和数据库来实现,甚至阅卷都变得那么简单而轻松。

4 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穿一个大项目来讲解,为了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我又将大项目细分为最初的构思、需求分析(功能分析)、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模块的整合调试等小项目。通过完成一个个小项目,不仅使学生能够从项目中学到相关的知识,还使学生学会了用知识来完成其它的项目。当他们达到这个层次的时候,他们将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有成就感的感觉,更坚定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决心,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 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收获“渔”而不是“鱼”

知识是无限的,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更是有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多举实例和设计具体案例,使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变得更加开阔。让学生积极去发现身边更多的数据库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以实际行动代替喊口号的做事风格,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尽可能早日完成。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个小发现或每一个完成的作品及时地给予认可和表扬,并适当地给予加分奖励,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之,在数据库的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用贴近生活的实用例子作为教学的用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可学生的学习成就,让学生体验学习数据库的乐趣、收获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在数据库学习的这个大舞台上,教师是导演,演示出这门学科的教学之法,而学生是主演,演绎出这门学科的应用之美。

[1]顾鸿飞.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研究,2009,3.

[2]叶霞.“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小结[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3]孟宪虎.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据库系列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4):6-10.

猜你喜欢

表单教学效果数据库
电子表单系统应用分析
浅谈网页制作中表单的教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动态表单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Java可视化测绘生产流程表单的设计及实现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