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2012-08-15李伟刘霞

科技视界 2012年10期
关键词:赣州城市居民幸福感

李伟刘霞

(赣南医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也从单一的物质追求更多地转向较高层次的精神愉悦体验,更加注重精神或心理上的满足,也就是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指社会成员对其自身生活的主观体验与评价。对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探讨,有利于政府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工作,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进步。

国外对此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把它作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关注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问题。不断有研究者对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提出全新说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重点研究项目表明除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需求提高外,个人的心理反映,如个人幸福感等主观指标也十分重要。

2 赣州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赣州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内地城市,自地级市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由于其适宜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赣州更被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城市建设不仅要继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更要注重满足人民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协调处理好城市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提升城市的综合素质。

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系统测量可以反映社情民意、衡量社会稳定程度,便于政府把握赣州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居民的心理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赣州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赣州的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因此,研究主观幸福感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影响赣州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与婚姻状况。

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与婚姻状况是影响心理健康体验的主要因素。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教育程度高低对个体性格特点、处理问题角度与方法等方面会产生不同影响有关。婚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婚姻有助于提高幸福感水平,婚姻状况对心理健康体验产生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与个人收入,成为影响成长发展体验、目标价值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高的群体,他们对生活可能有着更为积极的态度,对自身人生价值能够给予较高的评价;此外,由于这一群体拥有较为理想的经济状况,他们对自己及家庭的生活状况也会有着较为满意的评价。

受教育程度对自我接受体验与身体健康体验的影响较大。与受教育较低者比较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者,一般均有较为富足的生活和一份能够让自己尽力发挥的工作,这种境况会使他们对自己持更为肯定的态度;此外,受教育程度较高者一般具有更为规律的生活及合理饮食习惯,再加上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能致使这一群体有着更为健康的体魄与健康的意识。

3 赣州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对策

3.1 提高城市居民收入

个人收入高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较个人收入低的居民要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要切实提高我国全体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必须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合力的结果,健康公平的社会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的恶劣社会风气问题,对于城市居民的心态平衡、社会信心的影响非常消极。因此,应坚持严厉打击社会不法现象。

3.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政府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统筹经济协调发展。应努力消除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之间的非效率性分配差距,努力消除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的各项体制因素。提高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幸福指数,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不可少。

3.3 培养居民健全人格

我国城市居民在受教育程度这一维度上,总体呈现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趋势。要加强教育文化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

(1)抓好国民教育

赣州地区要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继续探索和完善终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不同层次民众的受教育水平。

(2)改变教育理念,大力提倡促进提升人类幸福的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以培养个人的情感为教育目的,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把握幸福的人。教育出关注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教育居民培养积极情绪,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优良品质。人格贯穿于个体心理的诸多层面,健全良好的人格深深影响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教育在人格的塑造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提高赣州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幸福教育是当前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1]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3):336-339.

[2]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63-231.

[3]曹珊.浅析如何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J].社会学研究,2011(316):95.

猜你喜欢

赣州城市居民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北京城市居民的娱乐生活(1949—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