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生态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2-08-15陈小娟

科技视界 2012年32期
关键词:生态信息

陈小娟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网络的飞速发展,直接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信息,如今网络信息的增长速度甚至已经达到每3个月翻一番。网络信息不仅数量大、种类多、增长快,而且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由此导致各种信息问题屡见不鲜,信息生态日益失衡。因此,解决信息生态问题,维护信息生态平衡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1 信息生态的内涵

1.1 信息生态的起源

1997年,美国管理科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Davenport)首次提出“信息生态学”的概念,将生态理念引入信息管理中,从而开辟了信息管理的新领域。[1]1999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Bonnie Nardi和Vicki O’Day创造了“信息生态系统”的术语,指“特定环境里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构成的一个系统”。在整个概念中,“技术”是信息生态必不可少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但是却并不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要素,核心要素是在技术支持下的人的活动。Nardi等提出“介绍信息生态的概念是为了把关注点放在技术、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2]……在此,笔者更多地希望从系统的观点来抓住这个概念。

1.2 信息生态的含义

笔者认为,信息生态是一种从生态学的全新视角来研究信息相关问题的科学,是生态系统在信息环境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除了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性,如系统性、多样性、动态性等特征之外,还具有关键性“物种”、情境性、协同性等相关特性[3],而这些特征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显。

2 信息生态问题及其危害

2.1 信息超载

信息超载指个体接受信息的程度已经呆了无法承受的地步。导致信息超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信息的海量增长造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人类的信息都会增加一倍;另一方面,人为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工具随意发布信息,好坏不分。信息超载直接增加了信息的获取难度,降低了信息的利用效率。

2.2 信息污染

信息垃圾、色情信息、电脑病毒等充斥信息环境,使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不但难以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而且会受到欺骗性、误导性、威胁性等信息的严重影响。数不胜数的新闻、观点、调查、数据、广告、谣言等信息狂风暴雨般扑面而来,好坏难分。诚如约翰·奈斯特所言“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构成信息污染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4]

2.3 信息犯罪

信息犯罪一度专指信息领域的犯罪。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犯罪涉及更广泛的领域。目前来看,信息犯罪包括信息骚扰、信息诈骗、信息破坏、信息盗窃、信息渎职、信息攻击等内容。与常规犯罪相比,信息犯罪具有犯罪人员的智能型、犯罪手法隐蔽性、手段多样性后果严重性行为复杂性等特点。信息犯罪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给人们的各方面都带来严重威胁。

2.4 信息安全

除了天灾人祸、人为误操作等传统的信息安全因素外,网络环境下,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还包括网络病毒、黑客、木马程序、间谍软件等,这些都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破坏性和扩散性,危害性更强,防范难度更大,不仅对个人隐私构成威胁,而且给国家安全也带来很大的隐患,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亟待解决的热点。

2.5 信息综合症

信息技术还可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各种不良效果。身体方面,如,长期使用电脑,如不注意自我调节,很容易引起视力下降、颈椎疼痛以及“鼠标手”等病症。心理方面,人们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与处理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引发信息焦虑症或信息恐惧症。

3 网络环境下信息生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构建网络信息评价体系

信息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技术应用本身,而且从信息生态的角度解决信息平衡与协调问题,对信息生态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其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分析网络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需要建立一套指标检测体系来作出系统评价。网络信息评价是生态系统诊断、管理及决策者决策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协调网络信息空间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依据。目前,网络评价研究多是网络信息组织评价和资源评价两类,从生态角度进行构建整体系统评价指标尚不多见。

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评价目标分为外生态系统和内生态系统。外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的准则层面包括信息群落结构、信息环境、信息生产力、信息持续力以及协调管理机制几个部分;内生态系统的准则层面主要从信息内容、信息表达、信息人及其间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市场进行信息交互的各个指标,主要从微观层次进行评测,每个部分有具体细分的明确指标,其中指标层是对准则层的细化。[5]

3.2 加大网络行为监管力度

达文波特在《信息生态学》一书中,特别指出:在从数据管理到信息管理再到知识管理的转化过程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数据作为对客观事物的观测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获取、交流和存储的;信息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赋予一定真实意义的数据;而知识则是从多方来源获取的信息的综合。沿着数据-信息-知识这样的一个过程,人的因素愈来愈多,并且成为知识的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其困难的重心在于人的因素。由此可见,人的行为对信息生态起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加强对信息行为的监管力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对信息生产的监管,禁止假信息、淫秽信息、暴力信息等有害信息的发布,从源头上净化信息生态环境。可以设立多层次的信息质量监控机构,负责对流通信息的审查;[6]另一方面,加强对信息流通过程的监管,从渠道上保证信息的质量。充分发挥网路平台的作用,实现相关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提高有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 完善信息生态法规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网络环境下,要保证信息生态的平衡,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用户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列的网络信息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可归纳为4类:(1)计算机法,如《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互联网法,如《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3)信息法,如《北京市政务和公开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条例》;(4)政务公开法,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等。

尽管如此,信息生态法规体系仍不够完善,离信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差还很远。进一步完善已有法律法规,使其更加适应数字时代的信息活动的要求,就要尽快制订包括信息资源管理法、信息产业法、信息经纪人法、信息巾场管理法、信息人才管理法、网络信息存取法、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等其他新的法律法规,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控制信息污染的生成、侵蚀和污染信息的传播,以维护信息系统的生态平衡。

3.4 加强网络信息伦理建设

正如Franl Connolly所说:“信息高速公路的成功有赖于一种全球性伦理学,原因在于世界各国的法律各不相同,而且法律只能提供最低的行为规范和标准,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用户不能仅仅依赖于法律来管理所有用户的行为。为了使信息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功能,采用全球性的伦理道德”。

当前网络伦理问题的研究重点已经逐步从一般伦理原则的探讨发展到对具体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而核心内容是对网络伦理守则的制订原则和基本条款的完备性研究。目前有57个国家级组织和210个美国国内的专门或相关的组织制定了计算机与网络有关伦理守则,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些相关的伦理守则的形式不一,内容各异,涉及的规范诉求主题也各不相同,这些问题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从而在制定相关准则的价值选择上体现出差异性。对于奖惩机制、如何遵守和违反的处罚等大多阙如。遗憾地是,我国计算机学会尚未制定出具体明确的信息职业伦理守则,这与我们这个计算机与网络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4 结束语

信息生态作为一种新的生态形式,与自然生态一样,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信息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失衡的状态,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信息生态的平衡。

[1]托马斯·H·达文波特.信息生态学[M].中信出版社,2003-12-30.

[2]Bonnie A.Nardi and Vicki L.O'Day,1999,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J].Cambrige,Mass:MIT Press,1999.

[3]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5).

[4]约翰·奈斯特.大趋势[M].中信出版社,2007,4.

[5]周庆山.网络信息生态何以平衡.社会科学报[R/OL].http://www.shekebao.com.cn/shekebao/node197/node208/userobject1ai2970.html.

[6]张寒生,岳贤平,张小怡,王伟费,高菲,张萍,赵满红.和谐信息生态分析及其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09,29(3).

[7]王东艳,侯延香.信息生态失衡的根源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科学,2003,21(6).

[8]应金萍,冯建新.加强信息伦理建设促进信息生态平衡[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

猜你喜欢

生态信息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