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法律专业与社区法律服务相结合制度

2012-08-15于桂凤

科技视界 2012年26期
关键词:法律基层社区

于桂凤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0 引言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对于法律的需求日趋频繁,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的人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很少求助于律师,而是寻求“人情救援”,结果导致相当部分的问题和纠纷难以解决。而高职法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积极探寻高职法律专业与社区法律服务结合的优化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社区法律服务存在的若干不足,而且使高职法律专业的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比如美国的“法律援助诊所”就是在法学院的指导下创建,一方面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为贫民提供法律援助,另一方面以诊所教育方式提供法学教育。可以说此举甚至为高职法律专业的就业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1 高职法律专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法律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但是在现在的法律教育中,高职法律专业面临着发展困境。

1.1 传统的教学方式与高职法律教育的目的相背离

传统的法学教育重视法学基本理论的讲授和律令诠释,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对于所要讲授的知识逐一宣讲,引经据典,学生在老师的“狂轰滥炸”下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考试也只是侧重于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对相关知识不能真正融会贯通。及使有些老师选用案例教学,但所选案例也是毫无争议的,学生当然不能从中学到实务操作的技巧。

1.2 落后的教学环境制约了高职法律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目前很多高职学校教学软硬件建设无法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进而使相关教学改革无法进行。

首先,在“软件”方面,一些学校,一些主干课教师虽然接受过系统的法律知识的培养,理论水平毋庸置疑,但是从事审判、检察或律师等实务工作的较少,不具备“双师型”资格和素质的要求。他们自身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欠缺,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以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为主,而没有能力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其结果是导致高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严重缺乏。

其次,在“硬件”方面,由于招生存在问题,高职学校的经费普遍不足,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缓慢,有的甚至就是纸上谈兵。法律专业学生在校内迄今没有一个实训室,有的院校虽然建立了模拟法庭,但教学设备陈旧、落后,顶多只有多媒体设备、速录机、投影仪、摄像机等,完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通常的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时间过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有些学生并未实际实习。

1.3 严峻的就业形势压缩了高职法律教育的发展生存的空间

众所周知,自《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律师法》都相继作了修改之后,规定只有法律本科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全国司法考试。这项制度的确立无疑是大大地压缩了高职法律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作为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在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本科学历后才具备报名资格,因此很多高职法律专业的学生想毕业后进入司法系统的初衷根本无法实现。

另外社会对于法律专科的毕业生的需求也在逐渐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 当前社区法律服务存在的若干不足

目前法律服务市场中,主要以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主。其中法律工作者立足基层社区的法律服务,其执业中存在许多弊端。

2.1 队伍数量在不断减少:近几年由于没有再组织新的考试和考核来吸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再加上近几年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以及自然辞职退休等。导致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队伍明显减少。

2.2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水平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需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普遍年龄层次高、学历水平低、知识更新慢,而目前基层社区,特别是农村已经呈现出经济成分多元化、征地拆迁涉农矛盾尖锐化、婚姻邻里纠纷错综复杂等诸多问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明显显得力不从心,对于当事人的法律服务需求不能完全满足。

2.3 基层法律工作者介入法律服务,没有法律依据,不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只有律师,人民团体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可以担任辩护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被委托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而基层法律工作者作为一门职业,以获取报酬为目的,显然不在上述法律规定的人员之列。

2.4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准有待提高;有些法律服务工作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公正,一心只向“钱”看,服务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另外,社会民众对市场化的法律服务支付能力不足,纠纷发生以后由律师为社区提供高品质的法律服务是最为理想的,然而这是不现实的,律师服务是一种高智能劳动,收费居高不下,一般民众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法律援助范围有限,目前法律援助存在队伍数量不足、受援助对象特定等问题;行政主导的普法活动收效甚微,我国从1986年开始,大张旗鼓地在全民中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法律意识。但是这种以行政为主导的普法活动带有非常明显的“运动”性质,不能形成长效机制,往往收效甚微。

3 高职法律专业服务社区的可行性

高职法律专业的学生身处“象牙塔”之中,处理一些实际的法律问题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这不利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因此走进社区,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区是一十分有利而又可行的举措。

3.1 从社区需求解决来看

首先,在纠纷矛盾的解决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社区群众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居民群众涉法问题大幅增加,如房屋维修纠纷涉,环境污染纠纷,人身财产损害纠纷,物业服务纠纷等。这些纠纷具有多发性、群体性和难以调处性等特点,因此,社区群众渴望用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矛盾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法律院校服务社区有着其特有的“天时、地利和人和”,有充足的时间便利,充足的课程实践时间,固定的寒暑假,可以为社区提供长期的法律服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团队,包括传道授业解惑的法学教授、求知欲强烈的法律专业的学生,以及“双师型”的法律老师;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基层社区和偏远农村学生走进走进高职院校,他们对基层社区的情况比较了解,也更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和切入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其次,在社区管理方面;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区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维护社区稳定,实现社区有序管理,以及促进社区健康发展,需要社区法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随着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作为辖区基层管理的载体,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首先是社区成员自治事务管理,如治安、环境、物业、人口、生活等等,还担负着一定的行政工作的管理,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等。各种社会问题使社区管理职能加大,要想管理好,必需步入法治化轨道。法律之所以被信仰关键在于法律的被接纳,法律的被接纳关键在于法律的被理解。[2]法学的实践性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与社区法律人才培养有着内在的契合点。

3.2 从高职法律专业发展来看

首先,参与社区法律服务促进了高职法律专业的教学改革;强调能力本位、强化工作过程、贴近工作岗位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3]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据社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和建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必然趋势。

法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缩小学院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将实践范围延伸到社区,落实服务基地,建立稳固的社区服务网络,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领域里接触到性质更为复杂、形式更为多样的真实案件,从而提高自己分析推理、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

其次,社区法律服务提升了高职法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法律援助等社区法律服务活动,使学生走入社区,走向社会,接触各类人群、各种法律问题,学生必须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再用所学的知识去为社会公众服务,这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法律运用于实践的全过程和细节,学生的职业技能大大提高。

最后,社区法律服务增强了高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社区从事法律服务中,学生深入社区,走向社会,接触各类人群和各种法律问题,对于提升学生在人际交流、公共关系、组织能力、团体意识等方面大有裨益。这些恰恰是课堂教学所欠缺的一面,却又正好是实习实训活动所突出的教学优势,二者相得益彰,就业竞争力大幅提高。

4 构建高职法律专业服务社区的相关机制

和谐社区的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高职法律院校有着天然的、充足的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的资源,但是如何合理运用这些资源,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4.1 依托社区建立法律服务基地:在城市可以依托街道法律服务所,在农村可以以乡镇司法所为依托建立院校高职院校法律服务工作站或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平时学校定期组织师生来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服务,寒暑假以及毕业实习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各个社区法律服务基地集中为社区提供各种形式的法律服务。

4.2 明确社区法律服务的基本范畴:社区法律服务基地是设立在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的机构。其基本职能包括,提供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提供劳动就业指导、协助社区管理、协助司法机关进行社区矫正、调解社区纠纷、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等。

4.3 通过相关举措积极引导高职法律专业毕业生走进社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省份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因此可以借鉴这种举措吸引高职法律专业的学生进社区。或者也可以尝试着改革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放宽考试条件、减轻考试难度,准许高职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如沈阳市和平区“法律服务干事制”。

法治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社会的法治化包括方方面面的法治化,社区服务发展也不能例外,因此完善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建设,是实现社区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环节。

[1]周寅,刘莉.法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与法律援助相结合的实践模式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25卷第5期.

[2]王艳慧.关于大学生法律志愿服务进社区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13).

[3]李华明,李莉.社区服务:高职法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1月,第25卷第4期.

猜你喜欢

法律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基层在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