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图书馆公益服务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2012-08-15陈惠娥
陈惠娥
(泉州市图书馆 福建 泉州 3620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需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各项文化惠农工作。图书馆应该怎样发挥自身的公益服务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中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呢?
1 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
所谓图书馆的公益性是指它所提供的知识产品或信息服务只能由人们共同占有和享用,它具有明显的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就利益而言,此种利益具有公共性、社会性、整体性;利益主体是公众、社会、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人类,而决不是社会成员中的某一个体。图书馆公益性所蕴含的这种公共利益,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通常讲,包括社会层次上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个人层次上的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等。换言之,这种公共利益是一种知识信息利益。即利益主体从图书馆实施教育职能和信息传播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信息,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各种好处。我国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因此,图书馆有义务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优质服务和无偿服务,而不应当再索取报酬。我们应弄清楚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理清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一般信息产业或企业之间的区别。端正办馆思想,坚持以社会效益、社会公益性为最高原则。这一原则与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所提倡的“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无偿提供服务”的精神是相一致。
2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
建立与扶持公共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责无旁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政府和国家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必须受到专门立法的支持,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资助。”由国家原则上对公益性的图书馆实行全额拨款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惯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对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人。在日本《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法规中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的预算与其他完成的任务相比差距很大。图书馆应以居民的需求和支持为基础,努力扩大和充实预算。经费不足会降低居民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政府要在预算中列支保持基本水准以上的足够经费。只有这样,图书馆服务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韩国政府也明确了在整个国家财政预算及地方自治体财政预算中对文化领域的支出比例,以确保公共图书馆发挥其服务职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俄罗斯图书馆事业联邦法》规定:“国家通过拨款和实行相应的税务政策、信贷政策以及价格政策来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仍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图书馆专门法来确保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北京市在2002年7月18日发布了 《北京市图书馆条例》,并于2002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北京市图书馆条例》是一部地方性的图书馆专门法,《条例》第二章“发展与保障”之第七条规定:“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其他各类图书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图书馆的正常业务经费。图书馆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条例》保障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各省、自治区已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条例有 《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1997.10.1)、《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2000.8.6)、《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2001.10.1)和《北京市图书馆条例》(2002.11.1),制定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的有四个:《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1997.1.1)、《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0.4)、《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2.9.1)和《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3.10.1)。江苏、辽宁、河北和江西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或条例正在酝酿。在国家图书馆法未颁布以前,省可以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兄弟省市的有关条例,各省可先行制订自己的地方性图书馆法规。地方图书馆法规的制定将建立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规范图书馆建设的原则、标准、布局和管理体制以及图书馆业务的技术和服务标准,明确读者的权利和义务。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可靠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此外,图书馆法规还可以促进省内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快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资助、兴办图书馆。
3 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筹集资金
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公益事业的需求日益增强,社会和个人资助的潜力逐步增大。除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外,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在鼓励民间资助方面,国外有许多作法值得我们学习。有的国家政府通过减免税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财团向公共图书馆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有的公共图书馆还设立了由政府主管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委员会,以筹集社会资助基金。一些国家在税法中对捐赠公益事业的企业、财团做出税收相应减免的明确规定,以示鼓励。在我国,为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拓宽文化事业资金投入渠道,逐步形成筹资机制和多渠道投入体制。1996年9月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为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纳税人通过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组织对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1999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了捐赠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境内外团体、个人在所得税方面、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方面的优惠措施。建立多渠道的筹集资金体制是缓解图书馆经费紧张局面的有效选径。图书馆应大力宣传自已,宣传有关捐赠优惠政策、法规,让社会各阶层更多了解,呼唤人们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谋取社会捐助。图书馆建设必须有持续的经费投入,不是建好一个新馆舍,购买一批新设备就能解决问题的,这主要是指购书经费。图书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文献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有个老化过程,文献信息资源如果不能持续更新,再好的馆舍也无异于一口枯井。只有保证图书馆稳定的长期的投入,图书馆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自身的公益性服务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利用图书馆,并从中获益。
4 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4.1 广布农村服务网点,扩大服务层面。现在图书馆四级网络已经基本铺开,但是其服务效果、发挥的作用依然差强人意,还需要政府的不断支持、推动。单个的图书馆所能服务的地域总是有限的,要更多地在区县、乡镇、社区、农村建立图书馆(室),采用建分馆、联合图书馆或建立馆外服务点的办法,多种途径发展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点,使馆藏实体文献信息资源向馆外延伸,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层面。目前,各公共图书馆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馆外服务点,但限于公共图书馆自身条件,这些网点大多集中在社区,农村网点相对要少得多。农村服务网点由于基础设施较弱,在管理上、服务上不很到位,效果不理想。这种情况更需要各级公共馆发挥龙头作用,把工作做细。在布点前,对潜在服务网点的各方面多进行考察,对条件好的才设点,否则让图书服务点成为摆设,反而在群众中造成不好影响。
4.2 树立农民的图书馆意识,加强读者教育。农村人口众多,整体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不高。许多农民不知图书馆为何物,更谈不上了解和利用了。心中没有图书馆,自然不会有图书馆意识。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者走向农村宣传图书馆。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墙报专栏和报刊杂志等多种舆论宣传工具作公益性广告宣传;在农村中小学普及图书馆知识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学术报告会、公益讲座,用趣味性、知识性的形式来宣传图书馆。在农村中营造崇尚知识、崇尚文化、崇尚科学的浓郁氛围,在农民中树立起图书馆意识,教会他们使用图书馆。
4.3 开展各种形式的图书馆读者活动。(1)“文化下乡”是一种不错的活动形式,图书馆可以精选、组织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家庭保健等图书送到农民手中。让科技真正扎根到每个农户家中。抓住重点,服务农村专业户,建立科技示范户,让这种服务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周围农民发家致富。(2)办科技信息简报。可以定期、不定期刊印,主要收编那些农民所关心的实用、简便、可行的致富信息、科技信息为主。(3)利用网络手段,科技服务农民。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图书馆可以利用投影仪等设备,放映诸如介绍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法律知识讲座,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等内容的视频影像。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在农村的全面铺开和普及,图书馆可以开展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服务,突破传统服务手段,依靠网络面向农民提供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这方面必将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图书馆一定要抓住时机,最大地发挥“共享工程”的作用。
[1]韩汝英.必须坚持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J].图书馆学刊,2001(3):19-23.
[2]宋立娟.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4(3):13-14.
[3]王新利.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2003(10):48-50.
[4]高俊书.图书馆与农村文化扶贫[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7):83-85.
[5]徐金法.关于图书馆公益性原则的思考[J].图书馆,2002(1):22-25.
[6]吴冰.乡镇图书馆如何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