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因材而施教,因教而立项——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
2012-08-15彭丽茹
彭丽茹
(广州市番禺沙湾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1483)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技术普及全民的社会,计算机人才一直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之一,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老师,一名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者,本人在此根据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教学的一些经验和观点,供相关的朋友参考。
1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况及学生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计算机人才的输出单位,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和教学的压力,由此也产生了生存的压力。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校竞争力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用人单位招人大多是先看学历再看能力,哪怕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如今的中职学历只能算是低学历,如果毕业生专业能力差,那就将被企业拒于门外。因此,只有搞好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地提升学校竞争力。计算机专业是一种技术型的专业,要教好的难度更大。目前大多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所设课程都是基础类的课程,教材版本和内容也比较旧,缺乏趣味性,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古板,整个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职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差,也不太好学,甚至都不太听老师话,这都给教学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所以,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一定是学生要听老师的,而是老师在弄清学生的个性、兴趣等特点后适当地“听”学生。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覆盖面虽然不小,但都是每科只学一点,没有学精学透,加上学生们大多不太好学,通常到毕业时感觉很多东西虽然都有接触到,但遇到问题却不知道怎么解决,脑海里某方面的知识只是一个概念,而具体深入的却无从掌握。作者一毕业就到中职当了老师,在头一两年所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没有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着课本按部就班地上课,遇到一些枯燥的理论课,也没什么特别的好方法,甚至有时是照本宣科的,于是发现学生在学习主动性方面比较欠缺,专业能力也一直比较弱,于是一心想着办法解决此问题。
2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而施教
首先说明一下,“因材施教”的“材”是指学生而不是教材,教材是“死的”,我们可以不按照它的顺序、形式甚至内容去上课,但学生这个“材”是“活的”,我们只有根据他们的特点,创新教学,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才能把教学搞好。
自从意识到教学效果不佳之后,我花了大约5个星期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也不再直接在学习上给他们施加压力,而是在自己做足准备后跟他们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电玩、网游、动漫、QQ、微博或流行的手机等一切和计算机有关的话题。之后我大致地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情况,男生大多喜欢技术含量更高的东西,而女生则比较喜欢操作类的东西。在二年级刚开学的《数据库设计》的第一节课上,我在上课前就演示了我设计的班里同学的资料库,姓名、性别、年龄的当然能查到,我把照片、爱好兴趣都加上去了,甚至把他们QQ空间里的靓照也弄过来了,而且把版面做得很鲜艳,很漂亮。我对全班同学说,咱们都是计算机专业的,我不要求你们每一科都要学好,但我知道,你们每个人一定都能学好某一科。这个资料库是老师花了心思做出来的,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因为要编程,但只要你们用心点,你们会发现其实很好玩,也一点都不难。接着,我再说,你们用的手机都很好看,功能也很多,有多同学的手机能存上千个电话号码,有的也能把头像放上去,其实手机的电话本就是一个计算机数据库啊。我让他们把手机都拿了出来,话都没讲完他们就在按手机了。于是,《数据库设计》课程就以这样的形式开始了,这节课,他们都上得很认真。
接下来的学期还学《局域网设计》,上第一节课的前几天我问他们家里有没有手提电脑,有的话在上课那天带到学校。结果上课那天有差不多10个同学带手提电脑过来,我说,你们平时都有到网吧上网吧,现在,我们不去电脑室,就在我们课室,以讲台上这台电脑当服务器,我们来设计一个网吧。由于还没讲过课本的内容,他们一下子都停下来了,不知道如何下手。我说,不急不急,也先不要去看课本,动脑动脑!接着我简单地把网络连接的要素说了一下,告诉他们要注意哪些事项,很快,在第二次尝试之后,一个11台分机的“网吧”组成了,还可以资源共享。学生们竟然有人兴奋地跳了起来,不少人说,家里加上手提电脑有3台电脑,回去也可以弄一个局域网,说得眉飞色舞的。原来,计算机课程也可以上得这么有气氛。我付出的心思,终于有回报了。
补充一点,我心里面的学生确实就是一个学生,是一个孩子,但当我面对他们时,我把他们当朋友,当伙伴,要让他们真心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一起探 讨,一起学习,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前提之一。
3 因教而立项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认为压力就是动力,但对于中职的这帮孩子来说不一定是成立的,弄不好了压力就是阻力了,但在掌握并运用了适当的教学方式后,适当的压力是一定要的,学生也是很乐意尝尝“鸭梨”的。
因教而立项,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设立项目,把学习和作业项目化。这一点跟上面谈到的“因材而施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了解学生的特点并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后,每个学生都有重点学习、钻研的一类科目,比如对少数不太愿意动脑的同学,我就要求他们最起码要把Office系列软件用得炉火纯青,于是,学校的同事平时要做的一些Word、Excel、PowerPoint文件我都会让这几个同学去做,并给他们取名“秘书组”;对一些对平面设计感兴趣的同学,学校的宣传栏就是他们的“项目实施基地”,平时校运会、晚会之类的宣传海报也是他们的“项目内容”。虽然有时做得很累,但他们大都不悦乐乎,这一组就是设计组;对网络有兴趣的同学,学校2间电脑房是他们的项目实践基地,只要不是大手术的大修大整,那都是他们的项目内容,这组则是网络组;对编程、开发有兴趣的,那就让他们给学校每个班、所有专业和全体老师各做一个管理资料库,平时老师也在外面接个小单给他们做,这就是开发组啦。每组分工明细,各司其职。公共课过关则行,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拿手科目,将来出去社会工作了才能拥有一席之地。
跟学生说只要用心学,就能学好,对我们当老师的来说也一样,只要用心教,就能教好。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老师,我发现,用心过后,终有成效了,继续努力,并和各位同行的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