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2012-08-15李厚霞

科技视界 2012年21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水平

李厚霞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劳动保险处 山东 邹城 273500)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从企业保险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保险,初步建立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般而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保障对象、资金支撑的可能性来确定保障程度,包括保障对象、保障项目和待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覆盖范围偏窄, 地区保障程度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运行成本增大等方面的问题,削弱了经济的竞争力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确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水平十分重要。

1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1.1 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

从目前社会保障体系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有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社会优抚与社会救济等项目组成。 其中,后三项是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它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综合构成了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目前, 学界关于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并不统一,甚至有些混乱。 本文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为:1998①年前,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全国保险福利费用”之和作为社会保障支出。 1999 年后按《中国统计年鉴》“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全国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中国统计年鉴》中除养老保险之外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以及《中国财政年鉴》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支出”之和作为个社会保障支出。 这种统计口径较为全面地涵括了社会保障相关项目。

1.2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相对性范畴,它是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程度而言的,同时也是一个质与量相对统一的范畴。 从量上讲,有高低之分,具体衡量指标有“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重”等。[1]穆怀中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中提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负担系数* 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例系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计算公式。

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具体衡量标准是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否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1.3 社会保障水平相关因素

1.3.1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抵抗的社会风险。

1.3.2 社会保障水平是否与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1.3.3 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判断标准,简要概括,即社会保障制度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基础上,对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保障的良性运行。

2 社会保障支出绝对水平

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投入也逐渐加大。 从社会保障指出的绝对数值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在1978 年为97.01 亿元, 到2008 年达到14984 亿元,增长了154 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9%。

社会保障总支出增长如此迅速,首先是因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有能力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项目的支付水平,扩大保障对象的范围。 其次,国家日益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最后,通货膨胀的存在和支付水平的刚性也会促使项目的支付水平不断上调,以维持保障对象的实际保障水平不变。 1978 年到2008 年30 年间,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了5 倍,名义社会保障支出要调整为实际社会保障支出。

扣除通货膨胀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后,社会保障支出在30 年间增长了29.55 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4.06%。

3 社会保障支出相对水平

横向的比较可以反映社会保障支出变量与其他宏观变量,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对相对支出水平进行考察。

3.1 社会保障支出的静态分析

1978 年, 我国GDP 为3645.22 亿元, 社会保障总支出97.01 亿元,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比重为2.66%。 到了2008年,社会保障总支出14984 亿元,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比重为4.98%。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参照体系,我国社会保障的总体支出水平在30 年间有了很大提高,翻了一番。

从人均水平来看,1978 年, 我国人均GDP 为381.23 亿元,人均社会保障支出10.15 元。到2008 年,人均社会保障支出1130 元。 30 年间,人均GDP 和人均社会保障分别增长了月59 倍和111 倍。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处在2.66%-5.30%之间,社会保障人均支出水平为4.41%。

3.2 社会保障支出的动态分析

近30 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呈波浪形上升形态,从这种发展趋势上看, 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例是越来越大的, 这说明社会保障对象越来越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参照体系,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曲线有三个极值点,分别发生在1991 年,1996 年和2002 年。这三个极值点将整条曲线分为四个区间。

1978-1991 年, 社会保障水平处于平稳上升状态,从1978 年2.66%上升至1991 年的5.33%。 这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获利,单位部门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得基于单位保障的社会保障支出也随之提高。 另一方面,1984-1988 年,由于物价水平大幅上涨,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物价补贴措施并相应提高了城镇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使这5 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平均超过20%。

1991-1996 年,社会保障水平逐年下降,到1996 年下降至4.01%。这主要是与大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开始衰退有关,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福利费用下降。

1997-2002 年,社会保障水平又开始逐年上升,到2002年达到5.49%。这一阶段是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于下岗职工的补助和安置。1998 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两个确保”,即确保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费按时足额发放,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使得社会保障水平呈上升状态。

3.3 国际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从欧洲国家的历史经验看,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重1950 年左右一般在6%-10%, 平均值接近8%;70 年代中期在20%左右;80 年代中期在20%-30%,平均值在24%。 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例仅为5.3%, 比欧洲发达国家1950 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还要低。 可见,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尚处于低水平,我国在对国民经济发展成果进行分配时,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分享的份额。

4 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目前,常用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关系研究主要应用了社会保障支出弹性系数[2](CSS,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Social Security)的概念,用来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

当CSS<0 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向变动,此时两者处于不适应状态;

当CSS=0 时, 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没有发展,此时两者也处于不适应状态;

当0<CSS<1 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增长成正向变动,此时两者处于基本适应状态;

当CSS=1 时, 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此时两者处于最佳适应状态;

当CSS>1 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超越了了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有些过度。

统计看出,1978-2008 年间社会保障支出弹性系数在0.48-2.92 范围内。 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弹性系数都为正值,说明社会保障支出与GDP 在增长方向上存在一致性,即社会保障支出与GDP 每年都在正向增长。

分析显示,有21 个年份的社会保障弹性系数>1,只有9个弹性系数<1,但也都高于0.48,这说明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数度是大于增长速度。 表面上,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超越了了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有些过度。 但实际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转型阶段,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都是1998 年左右才开始建设, 直到今天我国社会保障仍在弥补以前的社保欠帐,社会保障制度从建设初期到走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还有待作实。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社会社会保障从建立初期到逐步成熟,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往往会经历“快速增长——达到极大点——增长速度降低——达到极小点——增长速度加大——达到新的极大点”这样一个发展趋势[3],这样,我国也处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初期,因此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很快。 所以,社会保障弹性系数>1 部代表着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过度增长。

统计显示,1978 年-1991 年, 社会保障支出弹性系数都>1,这表明这段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快于GDP 增长。 但是这段期间大批国有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 有单位负责的职工保险福利大幅度向江,实际职工感受到的社会保障支出下降。

1992-1996,社会保障支出弹性系数都<1,说明社会保障支出的数度慢于GDP 增长速度。

1997-2002,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大批工人下岗,或者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因此国家用于国企下岗职工生活补助、养老保险金、就业补助金急剧增长,从而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快于GDP 增长。

2003-2004, 这段期间, 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基本结束,下岗职工人数逐渐减少,社会保障增长速度趋缓。

2005-2007,这段时期国家财力增加,养老金保险缺口加大, 因此国家在部分省市试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作实工作,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大。

5 结论

5.1 我国社会保障绝对支出水平不断上升,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增长也不慢,平均增长14%左右。

5.2 从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对水平看, 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呈上升状态, 近年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形成,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例趋向于稳定,大致保持5.3%左右。

5.3 目前, 我国社保水平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1950 年代的社会保障水平。 这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支出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还相差很远,国家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

5.4 总体来看,社会保障支出弹性系数都>1,这表明基本上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快于GDP 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年份区间内,社会保障系数的变动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主要受国家宏观方针政策的影响。

[1]王晓琴,杨翠迎,米红.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学术论坛,2008,5.

[2]杨翠影,何文炯.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4-1-1.

[3]穆怀中.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J].人口与社会保障,2003,27.

注释:

①全国保险福利费用只统计到1998 年,从1998 年开始,新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劳动保险制度.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制度水平
张水平作品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