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态意识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2012-08-15桂呈芳
桂呈芳
(内蒙古包头市园林处,内蒙古 包头 014030)
1 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
城市绿化应本着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这一根本目的进行大环境绿化,同时还要与农村绿化和国土绿化相结合,相配套。目前我国城市的绿化水平还比较低,距国家制定的城市绿化指标(绿化复盖率达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m2,)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绿化工作应以提高绿化覆盖率为主攻方向,可由政府负责,宏观调控,调动社会各单位和全体居民的积极性,全社会齐动手,植树造林。这样既可节约资金,又可提高民众的绿化意识和参与意识。在绿化建设中,要依据生态学的共生原理、竟争原理、植物种群生态学原理,实行观赏植物、经济植物、药用植物相结合,乔木、灌木、草本立体种植,使其配置有层次、有厚度。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耐碱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立体植物系统。植物群落中还要引入昆虫、鸟类、兽类等动物,以形成新的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达到最佳状态。
2 园林绿化规划原则
2.1 多层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建设应突出与当地相适应的生态园林景观,形成乔木大树,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园林绿地。这样既可与当地环境和谐,又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相对于纯草地来说,立体绿地较省工,又便于管理,经济效果好。大面积种草坪,必然影响城市水资源,目前城市用水紧张,实在不宜发展大草坪。如果大面积推广种植以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森林植被的立体绿地,可大大降低管理成本,而且常绿美化,森林又改善了城市小气候,有荫蔽、减尘、减噪声、净化空气等较大的效果。
2.2 合理引种配植原则
树种的选择和配置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树尽其用,地尽其力。城区外围,农田周围应建防护林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林木可通过林冠的摆动和树身的阻挡降低风速。据统计由林缘向林内深入30~50m,风速可减少30%~40%,进入200m则完全无风。林带建成可改善北方城市春季多风沙的状况。另外,林地土壤疏松,又能保持水分,如同水库一样。农田周围的林带和田埂上的植树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工厂区及其外围应大量种植阻滞粉尘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能力强的植物。其中针叶树种对粉尘的吸附能力较强,人工种植的云杉阻滞粉尘效率最大,每公顷云杉每年可滞尘32t。吸收二氧化硫效率最高的是白桦,其次是欧洲榆、稠李和白蜡械。橡树及刺槐为吸收光化学烟雾较好的树种。桔树、泡桐、大叶黄杨等树种抗氟能力强,可根据各种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成分选择绿化树种。在医疗单位和疗养院内,应种植些保健型植物和驱菌、灭菌能力强的植物;交通干线两旁,通过绿化可降低噪声。
据北京园林局等单位测定,各种形式的街道,树木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噪作用,尤以绿篱笆的减噪作用最显著,单层绿篱可以降低噪声3~5dB,双层绿篱可降低噪声5~7dB,疏松的树木群比成行的树木群防治噪声的效果要好,分枝点低的乔木比分枝点高的乔木降低噪声更大。所以,可以在公路、铁路两旁各15m内造林,采取乔、灌木搭配方式,能将噪声强度减少一半,比如原噪声为70dB,经过林带可以降到40dB以下的无害程度。在城区及其周围一些连片的又不适宜建造房屋和农田的土地,如低洼地、河堤等,可用来建树园,种植大片果树、药用树种和经济树种,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在园林景点、学校及各专业单位的绿地中,应建立以普及植物学知识、保护生物种群为目的的植物群落,如在农林局、农科院、陵园内可建植物示范园、景观生态植物园等。学校的绿化应注意树种选择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既有绿化美化功能,又可使人们增长知识,增强生态观念。引种外地优良植物种类,对丰富本地区绿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按不同生态环境进行引种和配植,使植物与环境协调和谐,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近年有些地区和部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缺乏生态观点进行引种配置,
2.3 保护原有森林植被和自然地形地貌的原则
目前很多地方,特别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经济开发进行大规模的推土,移山造地,将原来村边风水林全都捣毁,建住宅、厂房,或其它建筑。这就极大地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地貌的生境,园林绿化应尽量保护原有森林植被和自然地形地貌,这对于未来的城市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生态知识与生态建设关系
3.1 普及森林植被对城市生态效益的知识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地球上60%以上的O2来自陆地上的植物,特别是森林。森林也是CO2的主要吸收者,通常1hm2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d可吸收1tCO2,放出0.73tO2。如果成年人每日呼吸需消耗O20.75kg,排出 CO20.9kg,则城市居民每日只需10m2面积的树林就可消耗掉每人呼吸排出的CO2,并供给需要的O2。而生长良好的草坪,进行光合作用时,每1m2面积每小时吸收CO21.5kg,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38g,所以在白天要有25m2草坪才能把1个人的CO2全部吸收,相对而言,草坪草叶片单位面积指数远不及树木高。树林对大气灰尘、粉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树木就如空气的天然滤尘器,从而减轻大气污染。据广州测定,在用大叶榕绿化的地方比无绿化的地方空气含尘量降低18.8%。在有多层绿化的街道树下距地面1.5m高的空气含尘量较同街道上无绿化的地段要低56.7%。绿地空气中灰尘减少,从而减少了细菌含量。另一方面树木本身有很多能分泌杀菌素,如桉树、樟树、松、柏类能分泌挥发物质,有杀死细菌能力。所以有绿化地方空气含菌量大大减少。
成片林地消减噪声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枝叶浓密,具有多层的树林,减噪声效果作用更大,树林茂密的园林风景区,能提供安静的环境。林地比草地的减噪明显,林地对改善小气候效果显著,多层林木绿地有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树林又能阻挡、降低风速,冬季减少风沙吹袭,夏季减低风暴的袭击。此外,树林能吸收毒气体,净化空气,阻隔吸收放射性物质都有重要作用。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的多层次的绿地,在城市有限的绿化面积,增加绿积量,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着手研究森林的间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时间对森林的间接效益进行了测算。日本有森林2 500万hm2,每年能储存雨水2 200万亿t,防止水土流失57亿m3,栖息鸟类8 100万只,产生氧气5 200万t。一年间接效益总值为人民币1 280亿元,相当于日本1972年全年的总预算。芬兰的森林一年生产木材的价值仅为17亿马克,而森林在环境中的间接效益所产生的价值则为53亿马克。美国森林的间接效益价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我国云南省林业调查队,对全省的森林效益进行过测算,结果是森林的生态效益的总价值占森林总效益价值的94%,直接效益仅占6%。所以,经常不断地对群众和广大市民进行普及森林植被对城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知识,搞高认识搞好绿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提高决策者和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
决策者和规划人员外地考察亦应以相应地区的园林绿化为借鉴。如新加坡城市园林,突出大树,植物的姿态、色彩,“以人为本”的城市园林原则。我国台湾的城市园林也是以树木为主,道路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多绿带,街心树木公园,高速公路休息站也建树木公园,草坪面积较小,公路以树木为主,建成绿色通道,公路边坡常见草坪作生物护坡工程。目前有些地区缺乏有生态意识的规划设计人员,不考虑本区实际情况,将欧洲温带的园林景观生搬硬套,急于求成,形成很多“稀树草原”景观。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要树立长期城市建设的思路,政府应加大投入,搞好基础工程。希望有关主管部门花大气力建立苗圃,以供培育适合本地绿化优质的大径苗木,作为城市骨干树。目前各级领导对城市园林的生态意识有所提高,希望各届政府不断连续发扬,建成更多更好的园林城市。
4 结语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但在城市绿化中不能脱离实际、盲目绿化,而应根据城市生态学原理科学绿化。对植物的生活型选择、生态型选择科学考察与分析,合理引种。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这个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特别注重抗性植物的选择,充分发挥城市绿化的调节气候、维持城市氧碳平衡、净化空气、检测环境污染、防沙、固土、保水和减弱城市噪声等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在空间格局构建上协调布局,且遵循季相相宜原则,使城市绿化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并且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绿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敖惠修.应用生态学观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J].广东园林,2001(1):8~11.
[2]谷全欣,郝艳军.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学分析及综合效益评价[J].鸡西大学学报,201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