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十一五”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
2012-08-15陈龙海
陈龙海
(新沂市交通运输局 江苏 新沂 221400)
连云港市“十一五”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
陈龙海
(新沂市交通运输局 江苏 新沂 221400)
国内外交通发展史证明: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改善了城市经济圈与外部的交流条件,加快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带动了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公路交通在提高地区资源整合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化建设及物流业发展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交通运输;“十一五”;经济社会
交通运输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交通的功能在于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扩大人们的活动空间。人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交通,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且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对交通的需求越大。
1 连云港市基本情况
连云港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与韩国、日本、朝鲜隔海相望,西、北与山东省交界,西、南分别与徐州、淮安、盐城、宿迁市接壤。
1.1 从全球范围看,连云港市亚太地区重要航运节点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连接太平洋西岸与大西洋东岸的便捷通道,是全球重要的航运节点。
世界经济与文明的中心转移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连云港所处的太平洋西岸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进入21世纪,亚太地区即将重新成为世界经济与文明的中心,连云港作为亚洲连接世界的重要节点,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1.2 从全国范围看,连云港是国土开发战略中的关键节点
连云港处于我国沿江轴和陇海-兰新轴与沿海轴构成的“π”形生产力布局的结合部,是我国“π”形国土开发战略的关键节点。连云港腹地面积3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既是中西部最便捷的出海口,也是国外企业尤其是日本、韩国进入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切入点。
1.3 从区域范围看,连云港处于多个经济区域和发展轴线的交汇点
在江苏省“三圈五轴”城镇布局中,连云港处在沿海城市发展轴和东陇海城市发展轴的交汇点,是淮海经济区和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城市之一。
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连云港正是一个颇具龙头城市潜力的沿海城市,是江苏省由一个传统的长江下游省份向海洋大省迈进的重要战略载体。
2 连云港市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
2.1 工业化水平低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从根本上解决落后面貌,关键在于实现工业化。工业经济具有高财富值、高就业率、高税利率和高产业关联度。连云港尚欠发达,工业化滞后是一个重要因素。
2.2 城市化水平低
市场经济是都市化经济,是城市配置资源的经济,是城市带动影响辐射的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区域内是否有能够带动、拉动、驱动、推动这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连云港城市化水平滞后、工业化水平较低、支撑工业化和集聚生产要素能力不强,成为影响连云港低谷隆起的载体因素。
2.3 观念滞后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也发生了激烈碰撞。尽管东方文化具有独特魅力,但毕竟带有过多的封建文化色彩,与主动竞争、开拓创新的现代思潮相比,显得落后和保守。而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由于首先接受了现代思想的同化,主动适应并很快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因此从总体上看,连云港市居民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开拓创新和艰苦创业的意识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势必要处于劣势地位,以至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3 “十一五”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3.1 枢纽地位进一步明确
2010年7月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连云港港建设,尽快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强化港口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能力,建成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成为辐射带动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3.2 推动连云港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3.2.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保增长”。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在于,通过交通建设项目的产业关联,通过对上游相关产业的需求拉动,刺激区域内相关产业及部门(如建材、机械)的生产,从而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益。
3.2.2 交通运输服务提升,引导产业集聚与升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由于交通环境的改善,周边地区成为投资发展的热点。由此诱发了影响区域内潜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产业在此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超常增长。
3.2.3 交通物流成本降低,推动商贸流通繁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传递效益,即指受间接产业间关联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发展将引发其他连带产业的发展,而这些连带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使该产业的效益增加。
3.3 服务于国际化海滨城市建设
3.3.1 交通通道初步形成,支撑城镇体系发展。区域交通网络的扩展将导致区域的居住和经济活动的重新组织,有利于促进一些新兴的城市或城市区域的形成。从城镇空间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连云港市域城镇空间处于定向蔓生阶段,出现了沿交通轴线指状的生长形态。
3.3.2 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技术进步、交通区位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交通条件的变化,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组织形式等也将相应的重组与调整。
3.4 促进连云港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4.1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生产与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并重转型升级。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改变了农村土地农产品自产自销的状况,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络为农产品销往发达地区和出口海外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3.4.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住条件。农村公路总里程显著增加;农村公路道路铺装明显改善;农村公路通达度提高,基本实现县到乡(镇)通二或三级公路、乡到乡及乡到村基本实现通达的发展目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4.3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引导城镇体系布局,促进城镇发展轴(带)的形成。干线公路网将农村广大地区与大中城市连接起来,一批卫星城市、中小城镇在干线公路沿线纷纷涌现,使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促使部分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化,向城市转移,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4 发展建议
4.1 加强连云港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的交通联系,继续巩固以港口为依托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两翼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水平。
4.2 花大力气培育市属交通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城乡居民就业,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和交通产业实力提升,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收入。
4.3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和龙头物流企业培育,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形成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物流成本优势。
4.4 顺应城乡统筹发展和大部制改革的要求,加大对城市和城乡公交投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降低居民出行成本,优化出行结构,服务民生保障。
4.5 发展绿色经济,建设“两型”社会,要求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环保节约型交通行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
[1]于良.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2006(6).
[2]凌起.福建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3]王殿海.公路运输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方法与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7).
[4]李泊溪,刘德顺.中国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2005(2).
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