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建类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08-15李东侠刘玉欣
李东侠 刘玉欣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01)
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土建类职业岗位具有野外作业和受季候影响大的特点,学生的顶岗实习以铁路、公路、建筑物等野外现场施工为主,条件艰苦,学生思想波动大,管理难度大,各相关院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好土建类专业的顶岗实习问题,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甚至有些散乱。
课题组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各专业为主要调研对象,并走访调研了周边同类院校土建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实际,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现状展开调查。
1 对我院土建类专业2009级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
2011年4月末,铁道工程系派出2009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高速铁道技术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四个专业共415名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到中铁九局、中铁十三局、中铁隧道局等多家铁路企业和二十多家建筑公司的施工现场顶岗工作,他们参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市道路及桥梁、城市多层及高层房屋的建设工作,接受实习单位的岗前培训和岗位指导,了解铁路及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有效地实现了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
本课题的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由于课题组成员部分为我院铁道工程系土建类专业的教师,因此,课题组在2011年7-8月利用检查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对中铁九局、中铁十三局、中铁隧道局、吉林新星宇建筑公司等20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长、项目经理、铁路现场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等进行了座谈,了解施工单位对顶岗实习的反馈意见,并与在上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2009级学生进行了座谈。2011年10月,对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返校上课的部分2009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劳动强度、劳动报酬、权益保障等,并就学校管理方面的评价等进行了调研。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顶岗实习总的情况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比如企业安排的实习(劳动)内容超出学生的实习要求范围;比如学生基本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有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事故发生;比如学生频繁变更实习单位,导致顶岗实习的目的无法落到实处等。另外,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同类高职院校土建类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也存在着同样的一些问题。
2 高职土建类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学校未能充分承担管理职责
高职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应该是全方位的,贯穿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见的是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学生实习单位的落实,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并未充分落实其管理工作,对顶岗实习学生疏于管理。
2.2 学生未能严格实行自我管理
但事实上,不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些学生会以不健康的心理来看待自己的实习单位和岗位,以非理性的态度来衡量自己的劳动和经济报酬,也便出现了一些影响其顶岗实习的行为和决定。
2.3 企业未能积极履行协管职能
绝大部分的实习单位给顶岗实习学生安排的劳动任务经常和在职职工相近,在生产上也是往往对实习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学生的实习过程出现问题了,企业总习惯以“实习生”为理由将问题推给学校处理;同样,企业也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工作。
2.4 政府未能有效发挥指导作用
现有的政策和法规实现了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引导和规范,但这些政策的原则性、指导性较强,在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等方面有所缺失。在政策落实上,各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协调不力、各自为政的现象,这些都致使政策的实际效果受到限制和削弱。
3 存在的问题剖析
3.1 四大因素影响了学校过程管理职责的落实
重视程度不足、师资短缺、管理难度大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校过程管理职责的有效落实。受传统“封闭式”办学的影响,不少高职学校“开放式”办学的意识不强、步子不大,不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观念上还是把课堂传授知识作为首要任务,而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要求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不得少于半年,但不少高职院校在管理机制、指导力量、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与校内教学管理相比,学校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影响了顶岗实习工作的实行。师资缺乏尤其是实习指导老师缺乏,导致一些学校对实习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大部分学生在省外顶岗实习,实习时间长、人员分散,土建类实习岗位还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得学校的一些管理制度往往落实不到位,一些加强学生管理的办法常常流于形式。另外,评价体系不完善也使得不少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往往难以控制。
3.2 学生对顶岗实习和自身认识存在偏差
从学校宽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到企业单调枯燥的生产环境,学生在环境转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在技能水平方面表现出不适应岗位需求外,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出了较差的岗位适应能力,导致实习状态非常不稳定。
3.3 追求经济效益影响了企业协管职能的履行
企业应当协助学校履行对学生的管理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企业对顶岗实习的理解更侧重“顶岗”,主要是由于企业出现职工短缺的现象,需要实习生以 “准员工”、甚至“员工”的身份予以填补,而很少有企业真的是以支持学校顶岗实习工作而接纳实习学生的,学生进入企业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工作了,甚至在少数企业,实习生更是“廉价劳动力”而已。
3.4 关注度不够影响了政府指导作用的发挥
政府对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关注度不够,导致涉及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这就造成学校、企业在实施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另外,企业本身就没有接收实习生的义务,政府部门不便对企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1]冷磊,宋晓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习月刊,2009(9).
[2]徐广舒.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