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提高油茶栽培技术和效益的探讨

2012-08-15黄进田

绿色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油茶产量

黄进田

(福建省顺昌县林业局,福建 顺昌353200)

1 引言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木,与油棕、油橄榄、椰子齐名。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来讲,油茶指山茶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并且有一定的栽培经营面积的树种的统称。油茶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湖南和江西等地是其主要集中产区。油茶的实用性比较广,耐干旱,能在贫瘠薄弱的土壤条件中生长,因此,油茶也是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早在明代时,徐光启就已在《农政全书》中对油茶的选种、种子储藏、育苗、整地和造林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他在树种将油茶的栽培技术分为种楂法和作油法两种。书中还记载了油的使用方法,油茶与油棕混交栽植的优势等。这是我国古代对油茶栽培经验总结比较全面的著作之一。在目前国际石油能源日益紧张的时代,油茶又因其可用于替代能源而显得愈发重要。

近年来,很多科研人员对油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论文数量呈波浪式增加趋势。油茶研究论文文献根据其研究的内容可分为栽培技术、加工利用、良种选育、病虫害的防治、成分性质或分离和其他六大类[1]。据可靠统计,目前我国油茶林有366.67多万hm2,占了全国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面积的八成以上,其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浙、赣、湘、闽、皖、黔、桂、粤、滇、川、豫、苏、陕、甘、琼等18个省和自治区。2004年,我国油茶籽的年产量达到83.5万t,折油达16.7万t。

2 油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木本食用油的人均占有量只有0.1kg,仅占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人均20kg的1/2000。在我国的油茶主要产区湖南、江西两省,人均茶油占有量也不及1kg。经预测,到21世纪末我国年人均食用油需求达到6.5kg,总需求量81亿kg,其中11亿kg需要依靠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提供。提高油茶的总产量除了扩大种植面积以外,还可以提高现有的油茶林的单位产量。在当下耕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的情况下,提高单产是一条极为可行的道路,因此,利用科学知识进行田间管理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提高产量的方法。

我国油茶栽培历史久远,但有不少地区的田间管理措施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肥料的供应明显不足。条件优越的地方会施用少量的有机肥,但在山地种植的油茶基本不施用肥料。这就导致部分地区的油茶在应处于盛果期的时候产量很低,油茶林提前老化,造成重大损失。另外,在油茶的修剪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很少一部分油茶林会进行修剪整形,即便是进行了修剪的油茶林也并不系统和科学,并未达到修剪的目的[2]。

3 油茶低产的原因

3.1 我国油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1)种子繁殖,造成了林区品种杂乱,劣株多。

(2)许多油茶林不同林种的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林相也不整齐。

(3)多代同堂,林分衰老,更新优化能力差。

(4)管理过于粗放,生长缓慢,以至出现了林地荒废,养分缺乏,使油茶处于半野生状态。

(5)产量低,加工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商品率不高等问题。这些地产现象大大削弱了农民发展油茶种植的积极性,制约了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

3.2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缓慢的根源

(1)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人民的收入水平有限,没有树立正确的营养观。

(2)油茶树生长时间长,投入大,产量低,农民缺乏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3)缺乏好的发展模式,缺乏领头企业的推动。

(4)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5)对油茶科研的研究深度不够。

(6)良种的选育和推广、低产园的改造进展缓慢。

(7)茶油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研发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油茶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不强。

4 油茶的丰产栽培

4.1 种植地的选择

4.1.1 温度要求

油茶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4~21℃的地区,最低月均温0℃以上,最高月均温31℃左右。开花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4~18℃,极端最低温度达-9~-12.3℃,如果持续时间短暂,对树体枝叶不会造成太大损害,但可能造成越冬幼果脱落而引起减收或无收成。

4.1.2 湿度要求

相对湿度在74%~85%之间,年降雨量1000mm以上,年日照1800~2200h为宜。

4.1.3 土壤要求

油茶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在贫瘠的红壤中也可生长。但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值5.5~6.5的砂质壤土生长更旺盛[3]。

4.1.4日照要求

油茶属于半阴半阳的树种,幼苗时喜阴,成林后喜阳,南坡或东南坡、西南坡对油茶树体的发育更加有利,结实多、产量高;而阴坡的日照时间少,极易遭霜冻危害,影响生长结实[4]。

4.2 育苗

4.2.1 播种育苗

(1)选种。油茶的种子是从生长健壮、产量高且稳定、树龄30年左右的优良母树上,挑选出果大、皮薄、色泽良好、充分成熟的果实,采回后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自然干燥,待外壳开裂后取出种子,用湿砂或湿木屑混合贮藏(种子与砂或木屑比例为1∶2),放在阴凉通风处,上面盖一层湿稻草[5]。

(2)选地育种。选择地势平缓、光照充足的向阳坡、土壤偏酸性、灌溉方便的土壤进行育种。

4.2.2 嫁接育苗

(1)芽苗嫁接育苗:采种待其自然裂开后,用湿沙催芽,待胚芽深约3cm时,覆沙后稍加压实,苗木长出2~3片叶时便可进行嫁接。

(2)嫁接选择。一般在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木质化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作接穗,因为3月中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春、夏、秋梢萌发前15~20d嫁接成活率高,萌发较快。因此处不是本文研究重点,对于嫁接的具体步骤便不再一一介绍。

4.3 整地施肥与造林

征地施肥应在造林前1年或半年进行。整地方式要根据林地的立地条件,地形、坡度以及资金和劳力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油茶优良品种的单株产量高,栽植密度以株距2~2.5m为宜,每亩90~120株为宜。

4.4 幼林管理

4.4.1 及时补植

一旦发现缺株或病株,要以同龄壮苗及时补植。

4.4.2 连续抚育

新的油茶林一般要抚育3年,可以以耕代抚,在新林间种植作物。

4.4.3 适当施肥

定植当年可以不施肥,但第2年起,要适时适度施肥。

4.4.4 定干整形

这是油茶林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将在成年林的科学修剪中详细分析。

4.4.5 病虫害防治

4.5 成林的科学修剪

油茶修剪一年的任一季节都可进行,但在油茶收摘工作结束后至春梢萌发之前为最宜。因为在这个阶段,树体所需的养分水分相对较少,伤口容易愈合,气温低,空气干燥,此时病菌不易从伤口侵入,这时所结果实尚小,不会因为修枝导致脱落。油茶的修剪应从品种、树龄、林相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用科学的技术,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6]。

对树体进行整形和修枝,不仅能使油茶合理利用空间,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树势,可以有效地舍弃病虫枝,达到减少虫害发生的目的。科学进行油茶修剪,是促进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践表明,经过修剪的油茶植株,树体结构合理、营养集中、通风好、光照足、树形好、花蕾粗大、结果均匀、病虫害少、产果量和出油率提高。修剪整形在果树的栽培管理上已经广泛应用,在油茶的种植上不防采取同样举措。

5 结语

油茶林低产在油茶生产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由于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一般的改造低产油茶林的方法,产量提高的幅度极其有限。所以要彻底提高油茶的产量和效益,不仅要加快良种繁育,还要从改良种质、遗传分化的减少、变异规律研究的深入等方面着手解决。当然,还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并正确引导企业在科研上深入挖掘,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油茶产业朝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全面推进,促使我国油茶产业成为优势产业,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高效发展。

[1] 何 方,吕芳德,漆龙霖,等.湖南油茶栽培区划及立地类型划分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86(4):7~29.

[2] 汪为民.油茶成林修剪生理效应初探[J].安徽林业,2005(6):30.

[3] 赵中华,郭晓敏,李发凯.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光和生理特征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4):

[4] 韦荣华.我国油茶产业期待做大做强[J].中国林业,2006(20):24~25.

[5] 潘晓杰,侯红波,廖 芳,等.配方施肥对油茶中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82~84.

[6] 伊 科.油茶的科学修剪[J].湖南林业科技,2003(4):64.

猜你喜欢

油茶产量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矮壮素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