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对策

2012-08-15林崇豹

绿色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测报病虫林业

林崇豹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林业局仁寿林业工作站,福建 顺昌353209)

1 引言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快发展,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由于多种制约因素导致目前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森林病虫害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减少因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成为当务之急。

2 顺昌县森林资源现状

顺昌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境内主要种群有杉科、松科、禾本科、壳斗科、山茶科、樟科、蔷薇科等;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6.8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4.33%,有林地面积15.67万hm2,其中人工林9.47万hm2(大多为人工针叶纯林,占有林地55.6%),竹林面积4万hm2,经济林面积1.49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1209万m3,立竹量787225万根,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2.42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8.7%。顺昌县人工造林尤其是人工纯林所占比重过大和毛竹纯林化的加重,导致森林病虫害逐年增加,不仅增加了当地林农防治工作量及营林成本,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当地林业发展,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3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3.1 森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为各种病虫扩散蔓延造成有利条件

长期以来,各地新造人工林强调大面积集中连片形成针叶化和纯林化的偏向,目前杉木林占现有林地总面积的48.5%,松木占7.1%,毛竹纯林占25.5%,使原有常绿阔叶林植被形成的良好森林生态环境趋向恶化,不利于多种森林病虫害天敌栖息和繁衍,大量的天敌由此逐渐减少或消失。生物群落间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规律受到破坏,降低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同时,纯林为害虫提供丰富食物,天敌少,容易酿成大灾。而当病虫害一旦暴发则极易蔓延、传播,甚至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和灾害,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从近年来病虫害统计情况来看,该县内森林受害面积逐步增大、发生频率逐步加快、病虫害种类增多,对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了极大威胁。

3.2 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不完善

顺昌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经费欠缺,测报手段简单,防治技术落后,应变能力低,难以及时控制病虫灾害。目前虽然该县已经设立森防站,有3名工作人员,但是常年在岗的只有1人,另2人只挂名在森防站,常年借用在其他股室,各林业站的挂名的病虫害测报员大都缺少专业知识,文化程度也不高,同时对病虫害监测预报方式仍为传统的地面调查方式,因此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

3.3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当

顺昌县自2002年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预期均山以来,原来大面积集体林地分配给了给千千万万农户,这给“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带来了挑战,出现森林病虫害后农户往往单兵作战,各顾各单独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仅效果显不佳,还增加了防治经费。同时林农在对病虫害防治时通常只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在防治过程中大量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在对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也使其天敌大量减少,导致病虫害种群失去了天然的控制能力。

4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面积逐年扩大

顺昌县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同时又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湿度适合于害虫、病菌滋生繁殖,为害林木的病虫害种类繁多。顺昌县历史性森林病虫害主要有马尾松毛虫、竹蝗和板栗疫病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相继出现刚竹毒蛾、松褐天牛、杉木白蚁、松针褐斑病、杉木缺硼症、浙江双栉蝠蛾和萧氏松茎象等新病虫危害。近十年来,该县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近3.33万hm2,防治面积3.13万hm2以上,发生的主要林业有害是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竹蝗和板栗疫病等。

4.2 森林主要的病虫害呈周期性大发生

毛尾松毛虫、刚竹毒蛾、黄脊竹蝗、杉木赤枯病、板栗疫病等危险性病虫数十年来一直危害着顺昌县的森林资源,虽然采取了针对性的控制病虫害蔓延措施,但时隔数年仍要大发生1次,尤其是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大发生的间隔周期有缩短的趋向,如刚竹毒蛾等部分病虫害种类近年来甚至出现年年暴发的趋势。

4.3 过去基本得到控制的害虫现又有回升,顽疾难治现象逐年增加

顺昌现有毛竹林4万hm2,黄脊竹蝗原是该县竹林产区的主要害虫。20世纪80年代前在各级人民政府重视下,组织广大竹农大力开展防治,全县竹蝗基本得到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部份毛竹林产区的竹蝗又大幅度回升,并扩散蔓延成灾,近几年来,全县每年竹蝗发生面积达0.07万hm2左右。主要发生在高阳乡、岚下乡、大干镇、仁寿镇等乡镇。而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毛竹枯梢病等病虫害一旦暴发则相当顽固,并且有暴发成灾的特点;顺昌县也是检疫对象松材线虫病的适生区,周边县市已对顺昌形成了包围态势,因此该类害虫随时都有侵入境内的可能,其一旦侵入则可能带来境内马尾松树种在短期内毁灭的后果。

5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5.1 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切实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的精神,落实地方政府制定的措施和方法,建立各种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完善三个网络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队伍。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根据“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各级政府应强化所辖地区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领导工作。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加快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以及对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起着支撑保障作用,因此对其应从实现21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5.2 完善森防检疫机构与网络建设

强化森防检疫站建设,确保森防站人员配备在3人以上并保证较强的技术力量;完善测报网络建设,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地流转机制的建立,计划逐步对每个造林大户或股份合作林场培训聘任1~2名兼职测报员,实现测报网络向社会延伸,使测报队伍更适应新形势林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检疫网络建设,为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计划逐步对基层林业站、铁路、货运、电力、通讯公司、木材(林产品)储运公司、大中型木竹加工企业培训和聘任1~2名兼职检疫员,实现检疫网络的社会化。

5.3 完善主要病虫害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以现有测报点为基础,继续完善和提高测报点的设施设备功能,根据工作需要增补调整监测内容和数量布局。针对辖区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实时组织人力对主要监测对象开展人工地面调查,逐步应用GPS、地理信息和航空遥感等现代监测技术。在重点防范区每500亩林分设一个监测点,一般防范区每1000亩林分设一个监测点,进行长期定点监测,掌握疫情。针对每一种林业病虫疫情,分别收集好它们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尤其是新近发现的病虫种类,可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下它们的危害症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等,作为手头研究的材料,也易于及时将这些相关信息传送到有关单位或专家手中给予远程识别或鉴定,这样更有助于对它们生活习性、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找出防控它们的方法;对于一时难以识别或不易判明的病虫害类,要及时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用显微镜等仪器设备观察,或在电热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制作成标本。同时在重点预防区和一般预防区积极推广运用虫情测报灯、诱虫灯、信息素等监测方法进行生物和物理监测,利用虫情统计器,适时采集林业有害生物有关数据,并利用现有各种信息资源,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森林病虫疫情信息传输、分析处理和决策网络平台建设,通过信息传输系统将监测数据传输到各级监测预警中心进行数据处理。

5.4 完善应急救灾体系的建设

对于越来越严峻的病虫疫情发生形势,必须配备好应急救灾用的药剂药械以及防治作业打药车,一旦发生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时,能做到及时应急救灾,除小除了。春季发生病虫时,储备一定量的生物制剂白僵菌粉炮或粉剂,喷雾喷粉机能起到及时喷粉喷雾,杀灭害虫;其他季节发生病虫危害,有了防治作业打药车、喷烟机、喷雾喷粉机、诱虫灯等器械设备,加上储备一些生物制剂或仿生药剂,都能起到及时除治病虫的作用。所以储备器械药剂,对应急救灾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5.5 完善疫情监测体系建设,防止新病虫传入

每年秋冬季,对用于第二年春季造林的种苗实施100%的产地检疫;对种苗、木竹材及其制品和其他林产品的调运检疫达95%;严格执行“检疫要求”制和复检制,凡省际间调运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严格按国家的“检疫要求”制执行,复检率达100%;加工企业外调材、电力、通信和其他部门仪器、设备包装材料的调运实行专人联系、专人管理,同时实行审批制、准入制和复检制,电力、通信等仪器设备的包装材料使用后,及时回收,集中销毁,防止新病虫传入。

[1] 李宗德.互助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148~149.

[2] 郭永玲,马国林,陈占林,等.宁夏惠农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9(4):78~79.

[3] 赵增强,史存峰,彭丹琳,等.浅谈丹凤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51~152.

[4] 李董乒.永嘉县森林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34,137.

猜你喜欢

测报病虫林业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land produces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