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银杏大蚕蛾防治技术探讨
2012-08-15徐晓朋
徐晓朋
(贵州省遵义县林业局,贵州 遵义563100)
1 遵义县自然资源概况
1.1 自然条件
遵义县地处祖国大西南的贵州北部,位于东经106°17′22″~107°25′25″,北纬27°13′15″~28°03′03″之间。全县东西长112.5km,南北宽89.3km,土地总面积3927 km2。县域交通便利,川黔铁路、210国道、贵遵高速公路贯通南北,326国道横跨东西,黔渝高速公路从县城直达重庆,遵义至茅台高速公路已经通车,2012年即将通车的浙江杭州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则会穿境而过。
遵义县地貌以娄山山脉和南北向娄山支脉为骨架,与沟谷盆地等自然组合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西北高而东南低,最低点位于山盆镇落炉,海拔489m,最高点位于山盆镇的仙人山,海拔1849m。娄山山脉东南面为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1000m,娄山山脉西北面为低中山峡谷地貌,海拔一般900~1300m。
遵义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mm,年均日照1146.9h,无霜期270d。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150mm。森林覆盖率48.13%,境内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1.2 社会经济
遵义县辖28个镇2个民族乡,287个村(居、社区),6552个村(居)民组。2011年末全县居住人口11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13万人,非农业人口11.32万人;城镇人口25.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081人,人口密度为277人/km2。
2011年,遵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19亿元,同比增长19.1%;人均生产总值达17695元,同比增长17.9%;乡镇企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30.56%;税收总收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27.6%;地方税收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29.4%;人均地方税收收入910元,同比增长3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3亿元,同比增长24%;城镇化率达45.8%,同比增长1.8%;农村居民收入6215元,同比增长1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142.31亿元,同比增长2.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9.02亿元,同比增长206.88%。
1.3 森林资源
遵义县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植物约有5000余种。目前发现有重要价值的种子植物77科250种,列为国家保护的植物有10余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野生动物8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2种,省级保护动物有16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现代林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近10年来,遵义县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全县林分面积达194001.93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0.64%,森林覆盖率48.13%。其中用材林50658.86hm2,防护林94033.68hm2,薪炭林2660.59hm2,特用林2270.86hm2,经济林4616.5hm2,竹林2084.65hm2。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现有的森林植被主要是天然的次生林、人工林,抗病性相对较弱,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其关键。
2 遵义县银杏大蚕蛾发生规律及分布
银杏大蚕蛾对银杏、胡桃、楸、枫杨、榆、李、梨、苹果、三角枫等造成危害,是一种为害树种广泛的食叶害虫,幼虫食叶造成缺刻和孔洞,或吃光叶片,造成树冠光秃,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甚至死亡。该虫为害在遵义县时有发生,根据银杏大蚕蛾在我县的发生特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2.1 发生规律
银杏大蚕蛾又名白果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75~95mm,头黄褐色,体背全为白色,体毛全为白色长毛,毛瘤上的白色长毛早间有1~2根黑色长毛和4~6根黑色短刺状刚毛。气门下线以下至腹面黄绿色,间有不规则黄黑色斑,腹线白色。气门下线的毛瘤周围呈深黄色,气门筛棕色。蛹黄褐色,雌蛹较大,长约45~50mm,重约3.6g;雄蛹长35~40mm,重约2.5g。茧长60~75mm,网状,长椭圆形,黄褐色,结茧处常粘附寄主枝叶。
银杏大蚕蛾在遵义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越冬卵翌年4月底至5月初孵化,初孵幼虫多栖息于茧内或树干的树皮裂缝间,日间温暖爬上枝条取食,有群集性。1~2龄从叶缘咬食,使叶成缺刻状,食量小;3~4龄较分散,食量渐增,近脱皮时常数头集中在几片叶上;5~6龄时分散为害,食量大增,被害状显现。幼虫共6龄,历期36~58d。5月底至6月底老熟幼虫在枝条、叶丛间或下树在杂草和灌木上缀叶结茧化蛹,蛹期3~5个月。成虫于10月初至11月初羽化,羽化时间多在晚间或清晨。交尾后开始产卵(不交尾也可产卵,但遗腹卵多),卵产在树皮缝隙中,聚集成堆。每雌虫产卵量为200~300粒,成虫有趋光性。
2.2 分布情况
银杏大蚕蛾在遵义县大部分镇(乡)均有分布,发生程度不同,在高温多雨年份易大面积暴发。如2012年为多雨年份,该县平正(乡)发生面积9.333hm2,虫口密度较大。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银杏大蚕蛾监测技术
在幼虫为害期,应用振落法调查幼虫数量,振击样地内寄主树种,振落正在取食的幼虫。推算单株幼虫数量;喷药击落调查幼虫数量,在林间树下铺塑料薄膜,喷洒农药后收集击落幼虫数量,推算出单株虫口数。
3.2 银杏大蚕蛾防治技术
3.2.1 开展化学防治
银杏大蚕蛾在低龄时有群集性,低龄期抵抗力弱,在5月上旬喷2.5%溴氰菊酯2500倍液,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25%杀虫双5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较好。在林间缺水的情况下,可用粉剂药物,在晴朗天气,使用大功率喷粉机进行喷粉作业防治。
3.2.2 人工摘除虫茧
在5月底至6月底结茧期,准备麻袋、手套、口罩、剪刀等工具,人工摘除虫茧移出林间,在空地集中烧毁。
3.2.3 灯光诱杀成虫
成虫趋光性及飞翔能力强,于10~11月份雌蛾产卵前,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具有较好的效果。
3.3 防治成效
对遵义县银杏大蚕蛾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实施防治技术措施,以及加强预测预报,经过该县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遏制了银杏大蚕蛾的大面积为害,切实维护了该县生态安全。
[1]遵义县林业局.遵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R].遵义:遵义县林业局,2006.
[2]苏北建.贵州森林病虫[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3]丁冬荪,衷龙云,陈 华,等.银杏大蚕蛾生物学及无公害防治[J].江西林业科技,2006(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