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典型中的启示

2012-08-15李清花贾彬良侯立功

科学之友 2012年12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专业

李清花,贾彬良,侯立功

(山西省农业厅,山西 太原 030002)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国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50万家,实有入社农户3 000多万户。山西省2011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41 008家,继续位居全国第三,比2010年增加9 350家。从产业分布看,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种植、养殖、农机、林业、加工、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沼气服务、观光旅游等农村各个产业。全省合作社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晋中市在2 753个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 92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本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全覆盖”的目标。长治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 907个,发展总数达到6 332个,跃居全省第一。

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措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提高农民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市场竞争力。这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为桥梁、以经济为手段、以共赢为目的,把农民联合起来,既坚持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个基础,充分尊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又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政府包不了的事情,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特点是:

1 增收步入快车道

据调查,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农户高出20%以上。这是帮助农民跳出土地进市场,由单枪匹马致富迈向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显示出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科技、金融信息等涌向农业。所以,广大农民称之为“致富桥”、“兴农路”。祁县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调动农民带着自己的责任田入社,两年多吸引了全村460户农民入社,流转集中土地140.7 hm2。为保证社员利益,规定了“四保证”,即保底金、保股金、保薪金、保土地,使社员吃了“定心丸”。在管理上,采取了“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种植品种、统一供应苗木、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检验、统一销售产品。这样,使社员一门心思搞生产管理,省心省力。在分配上,采取了“五五分成”,保证社员和合作社双赢。以社员赵成威为例,带着0.27 hm2地入社后,包了4个日光温室大棚,享受到了合作社从种苗选定、技术培训、产品检验、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他原来自己种玉米一年收入2 000多元,现在种4个大棚,一年纯收入10万元。

2 科技为先来引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致富的“靠山”,而这个“靠山”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人的科技素质和引领水平。据调查,一般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都是有一定文化的人,是有头脑、会管理的乡土人才,靠科技来致富,靠人才创“家业”。采取的办法可以多种多样,根据生产的需要,满足社员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多方力量,灵活多样,如:依靠示范户引领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培养典型,推广扩大;开展技术夜校,培养技术骨干,请农业技术院校专家长期任教,有条件的,还运用现代教育设施,进行高层次农业教育;依靠当地土秀才,在生产关键时期,现场手把手、面对面传授技术。请进来、派出去,远程的、现场的,洋办法、土办法等,五花八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短信、网络等手段,快速、及时地将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发给社员。

应县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建银2002年上任后,根据该村的自然条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心要改变贫困面貌。他知道,应该先改变贫困脑袋——变思想。于是,发动农民外出考察,多方研究,确定龙泉村走以胡萝卜为主的致富道路,“科技兴村,萝卜立业,全力打造中国胡萝卜第一村”,并成立了胡萝卜专业合作社。还引进日本新品种,组织农民外出学习种植、加工新技术,培训了经纪人,建立了新市场。经过将近10年的打拼,2010年全村696.8 hm2亩耕地,就种胡萝卜428.8 hm2,收入3 200万元,户均4万元,人均9 000元。并建了5个冷藏库,4个脱水加工厂,1座包装厂,为全村农民增收500万元。

陵川县琵琶村位于陵川县东南,与河南省接壤,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想发展食用菌,但缺资金、缺技术。后来,村里成立了森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争取到了200万元的扶贫资金,从郑州农科院聘请了科技人员,从育种、栽植、管理等方面对从业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了当地技术资源发展香菇种植产业。2011年生产10万kg,每个大棚收入1万多元,共计收入40多万元。还和郑州市的刘庄蔬菜市场签订了供货合作合同,实行订单生产。生产有技术,产品有销路,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壮大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3 产品有销路没后忧

“专业社护航,产品销路不愁”,这是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誉与赞扬。临猗县是我国栽植水果面积最大、最佳适宜区,果林面积突破6.7万hm2,年产20亿kg果品,商品率达80%以上,总产值达30亿元。产品如何销得出、销得好?临猗县万保果品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其优势抵销产品。该社成立于2007年,设有种植技术部、信息预测反馈部、市场营销服务部和果品储藏保鲜中心。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服务成员,以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目标,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采取统一管理、技术、储藏、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办法。建有3 000 t恒温冷库一座,技术管理人员6名,营销人员65名,劳务人员2 000人,收购网点120个,遍布临猗、万荣、永济、夏县、盐湖5县(市、区)91个乡(镇)386个村。销售市场遍布25个省市,年销售水果3 000万kg左右,销售收入7 800万元。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4 改变种田人生活

随着“三化”的发展,土地的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连片规模化的种植,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不少地方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大户应时组建,不仅提高了工效,而且还提高了产量。更重要的是,使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务中解脱出来,改变了种田人的生活。腾出来的时间,或外出打工挣钱,或旅游观光,清闲了许多。榆次区源涡村农民说得好:“过去种几公顷地,全家总动员,把人累死了,现在的种地都交给农机专业合作社,耕0.067 hm2地花40块钱,打个电话说什么时候种就好了,就不用操那么多心。”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赵建英,联合本村农机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台,配套机具30多件,作业面积2 000 hm2左右,不仅自己实现了创收,还为农户增收,实现共赢。

5 推广农业技术好载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转化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科技推广“最后1 km”。一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技术服务组织,把能人、有技术的农民或从农业生产、科研部门聘请多能技术人员来服务。技术推广、科研部门网点人员说:“这样,农技部门推广新技术方便了,技术服务掷地有声了;科研单位转化科技成果有地了,成果不在实验室睡大觉了。”2012年是科技推广年,农业科技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科技管理都组织和派出科技人员为农村送技术、讲技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做田间农业大学校,施展他们的才华。运城市科技局就如何找准科技工作的切入点、省力点、支撑点,有效破解“三农”难题,还提出建设“农村主导产业科技合作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目前,全市13个县市已建立了80个农村主导产业合作社,涉及棉花、苹果、蔬菜、养鸡等20多个主导产业,并建立科技专家人才库,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活动阵地等,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提供了有效途径,解决了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难、获取技术指导难、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

6 产品质优名气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销售等区域经济,往往特色鲜明。像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东、西两山干果杂粮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经济区等都展现了区域产品优势。吉县的苹果、稷山的板枣、永济的芦笋、新绛的蔬菜、古县的蘑菇、祁县的肉牛、汾阳的核桃、柳林的红枣、岚县的土豆、岢岚的红小豆、寿阳的蔬菜、沁县的小米、陵川的党参、平顺的花椒、长子的青椒、应县的蔬菜、大同的黄花菜、山阴的奶牛、怀仁的肉羊等,多冠以农民合作社组织,保特色、创名牌、发其财。临猗县有6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果业合作社就有403家,入社农户达到1万多户,打着名牌闯市场。“万保牌”苹果成为农业部“推荐产品”,多次获省内外“农业博览会金奖”。最有趣的是果农吴忠定生产的“老吴牌”精品苹果年年论个卖,每个卖8元钱,亩收入达到3万元。怀仁是我省养羊大县,全县饲养量已达140万只,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园区14个,各区小区60个,各类专业合作社189家,养殖大户620家,基础母羊50只以上,育配羊500只以上,农民养羊人均纯收入达1 125元,多的达万元。在发展“羊成商品”的产业中,始终以保产品质量为前提,向品牌要效益,实施品牌战略,打出“阿泰”、“三利”、“缘之源”等肉羊品牌,并已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销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7 农耕文化放异彩

在大力发展农业专业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农业景观、农村自然环境以及农畜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等,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形成了集农耕文化、自然风光、历史经典、休闲旅游、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农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精神食粮,丰富了文化生活。清徐、阳曲、榆次、太谷、寿阳、大同、长治、泽州、尧都、洪洞、万荣等地的观光农业、宜居、宜看、宜游的生态休闲农业综合农家乐示范区很吸引人。太谷县南山一线开发建设的典型的庄园式“农家乐”旅游产业,既充分利用林果环抱的科普园的环境,又利用天然氧吧。那里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果香,气候也十分宜人。榆次等地还举办醋文化、讲笑话、赛诗会等文艺活动,还有的增设科普柜,加大图书阅览室建设,新建文化广场,举办农耕文化展览等,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8 成为田间农业职业学校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农村中心经济组织,又是农业培育人才的田间学校。既要有顶天立地的领军人,又要有铺天盖地的新型人。人兴社誉,社誉人富。无论是单项小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综合大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军人的组织才能、科技水平是关键,普通成员的技能素质是基础。浮山县农业生产条件差,沟壑纵横、七沟八梁,但打窑洞却十分有利,种植蘑菇很有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利用这个先天条件,打窑洞种蘑菇。北王乡王东亲是个有头脑的人,过去外出打工,2008年回村创业,成立了东亲食用菌合作社,建了标准化双孢菇6座,年产值60万元。半地下室标准化鸡腿蘑菇16座,年产值240万元。在创业过程中,没技术就学技术,没人才就聘人才,没销路就闯市场,成为农民食用菌合作社全能人。原平市鑫磊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大学生段杰鑫回乡办起的,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一边学习,准备考国家公务员,一边打工创业,经过考察,他放弃了攀高结贵、远走高飞的理想,而是盯上了家乡贫瘠的大山沟、黄土地,打定主意,创建了鑫磊种植专业合作社。由5户农民入社,投入土地3.45hm2,现已发展入股农民308户,土地48.44hm2,还有租赁土地15.41hm2,成为种植、养殖、栽培、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联合企业。建成年产500万穗的糯玉米生产线和一座700万穗的库房,建中药材基地4.55 hm2,林木苗园基地0.67 hm2,绿化山坡33.5 hm2,有机羊存栏1 173只,猪780头。他想努力在近10年,完成1.34万hm2糯玉米、小杂粮生产项目;建设两个中药材加工基地;建设两个有机生态乡镇;建设一个有机生态采摘园;建设有机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生产基地。在创建过程中,他有一种拼博精神,以为农民造富为前提,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关键,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努力打造新型专业合作社。

总之,以上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典型中,既有独有特点,又有共同点。在稳定家庭承包生产责任制的原则下,由一家一户小农式耕作“分散经营”,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航母式经营”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现代农业。而规模化正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没有规模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集约化等就很难显示和发挥其作用。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正由单项向综合,由一村多社向多村一社,由区域向跨区,由单枪匹马向多社联合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凸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推进现代农业的助推器,符合民意,深得民心。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很多有效办法,摸索出不少有益模式,发展是健康的、快速的,但也存在发展中的问题——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发展不平衡、经营规模小、服务层次低、规范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同时还有对农民合作社的各项扶持政策没有到位,管理不科学,服务不周到。因此,在认识上要深化,管理上要规范化,政策上要强化,服务上要细化,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力农村经济,领跑现代农业!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专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