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师生共建学习型博客的通识教育改革与探索

2012-08-15张建国

科技视界 2012年3期
关键词:脑科学博文通识

张建国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基于师生共建学习型博客的通识教育改革与探索

张建国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随着通识教育的教学逐步深入,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学生为本,针对大学生成才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和设计;同时,师生共建了学习型博客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探索出一种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促进了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选修课;教学方法;博客

通识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的通才教育,包括基础性知识的传授,道德意识,身体与心理等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中的非专业教育部分。我国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比较多。对于通识教育的真正意义的理解,各高校尚有一定的差距和不同认识。在通识教育实施中,教师对通识教育观念认识不足,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使得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1,2]。

博客是一种网络交流工具,博客的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众多的文章组成即,博文。根据作者意愿,撰写不同的风格的文章、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将博客与师生教学过程相结合,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体验、心得进行共享。希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交往的桥梁,激发师生的教学与学习热情,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在对2010、2011年,开设《脑科学—从基因到行为》通识教育课程、建立了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学习型博客,改进了授课方式,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以期达到提高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1 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1 开设《脑科学——从基因到行为》课程的意义和教学设计

我们开设《脑科学——从基因到行为》课程,是面向文理各科学生,我们根据大学生特点,选择脑科学、基因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进行多科学课程的整合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凝练脑、DNA、行为等研究的热点,作为课程讲解和探讨的主要内容,使得文理各科的学生,有机会学习这些最前沿、最令人感兴趣、最吸引人的问题,满足学生建构时代知识,享受思想个性、追求智慧人生的强烈愿望,脑是一个由140亿个神经元和1500亿个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系统。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结构,具有学习、记忆、语言、情绪、意识、思维等高级功能。脑是怎样学习?思维?怎样产生情感?仍然是一个谜!脱氧核糖核酸(DNA)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类大约有3万个基因,研究显示DNA对语言、空间感和个性特质等认知过程有极大的影响。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本质,探索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技术和方法。在我国人口的死因中,近50%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引发的疾病,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和习惯是导致疾病的根源。显然,认识和了解脑、DNA、行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的教学设计主要表现是,以问题性、案例性的结构来来说明理论问题,使讲课具有悬念性、思考性;以跨学科、无差别的讲课方式,给予学生的主要是基本观念、基本原则等,不是去深入探讨细节理论知识,技术等,使任何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能听的懂,对疑难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思考;建构一种综合性、跨学科性,前沿学术的通识教育课程。

1.2 构建博客交流平台,参与通识教育的课程教学

利用网络工具,建立学习型博客,将博客与师生教学过程相结合,形成一个交流平台,我们的博客的名称是太湖课堂,博客地址为:http://zjghz1.blog.163.com。博客描述:培育亲和、探索、思辨、创新的学术土壤,开启青年才俊追求遐想之空间,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博客体系和基本模式受网站的限制,虽然博客可以根据个性不同,可以有不同主题、不同外观和风格,但对于博文来说,它们是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打开博客的首页就可以看到最新发表的文章,这种方式,不利于我们建立板块的需要,我们进行了调整,在文章的标题前面加上了分类,以区别不同的博文板块,如:基本概念、学术观点、个人观点、学术探讨、课堂评论和科普博文等。

这些博文分类的意义是:基本概念是指与本课程的学习中高度相关的一些概念,如:《什么叫知识小品》,《什么叫学习叙事》;学术观点是指与本课程的学习中,希望学生思考的一些观点,如:《用行为和心理学方法,解释文学人物的性格》;个人观点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认识和想法,如:《浅谈一年医学学习的认识》;学术探讨是关于有争议的问题的讨论,如,《关于“把胃拉长,可以减肥”的科学性》;课堂评论是学生从学习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探讨学习规律,如:《课堂评论——我希望老师能把这门课继续开下去》。科普博文,即科学普及文章,如:《骨髓移植对性格有影响吗?》等。这种分类,有利于检索和学习。

2 博文的撰写与评价

2.1 选题

根据《脑科学——从基因到行为》课程要求合博客平台建设需要选择博文题目,教师关注的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因此,教师撰写:基本概念、学术观点、学术探讨、博文教材等内容。所谓博文教材是在精选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最重要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简写成为浅显易懂的科普博文,按照讲课顺序,依次发表在我们的博客,供学生参考和学习。这是因为脑科学、基因科学、行为科学极为复杂,没有长期、深入的学习和训练,难以掌握和理解其理论,且当前我们推荐的教材,对于文理各科的学生来说,都难以透彻理解的,所以,我们自编了博客教材作为基本教材。

我们要求学生选择个人观点、课堂评论和科普博文等作为博文的内容,博文的内容以人类行为,作为博文题目的选择,《脑科学——从基因到行为》的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基因到行为相互作用表现出人类的行为,因此,学生在撰写博文时必然要复习和领会课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虽然,本科生已学习了文献检索,了解了一般文献检索方法,但结合某一专题进行文献检索还比较陌生。我们根据博客文章内容,较详细地介绍和演示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基本内容和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科普文章进行检索,获取更丰富的材料,为写作博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写作

学生读过博文,有的学生还有自己的博客,自己也写博文。但按照我们学习型的博客要求,撰写课堂评论和科普博文,并不熟悉。为此,我们选择了一些课堂评论和科普博文等类型的博客文章,在课程开始时,就发给学生阅读。在课堂讨论中,选择几位学生进行交流,从题目、论述等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这方式,学生对课堂评论和科普等类型的博客文章的撰写格式,表达方法有了较好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在博文的过程中能充分运用《脑科学》课程理论知识,我们在开课第一周就布置撰写博文,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准备,为进一步撰写博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完成1-2篇博文,时间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保证有充足时间来完成博文的写作。

2.3 评价

博文的评价,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一般能按时完成了博客文章的撰写,在课程中期和课程结束前,进行博文交流,在博文中选出较好的博文进行课堂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根据博文的质量进行评价,博文成绩计入课程的成绩。如何评价博文,不同的博文类别,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科普博文,达到及格和良好的科普博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文章控制在800-2000字之间。而优秀科普博文的标准则较难给出,我们一般考虑博文的内涵和表达张力。优秀科普博文应注意两个互为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层面,一个是“专业知识”,指具体的专业科学知识,另一个是 “科学文化”,指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等。在博客科普博文的创作中,将“专业知识”与“科学文化”巧妙结合,阐明具体科学原理,这是一种较高的创作境界,可评为优秀博文。

3 讨论与思考

3.1 改进了通识教育存在的不足

在通识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课程的专业知识较多,学生无法接受,只好在上课时开小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避免理论细节的探讨,讲授科学的原则、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选择一些具备思辩特征的讨论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教师有发挥的空间,又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讨论热烈,师生之间能很好地进行互动,达到了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脑科学——从基因到行为》课程内容,开展科学博文的撰写,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解决当前通识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满堂灌”的问题[3]。

3.2 构建教师与学生亲和力强的、激发灵感的环境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较为淡漠,师生互动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4]。我们按照,建立以现代、前沿科学为基础,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中心,以解决大学生自身问题为纽带,实施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构建的学习和实践的观点,建立教师、学生亲和力强的关系。

具体方法从课堂教学和博客学习二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授课方式是师生互动不足的重要原因,我们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在课程单元内容结束后,进行专题讨论,如何能够使讨论顺利开展,关键的环节是选题,所选的题目要有一定难度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要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如,癌症患者知道自己患上癌症会加快去世吗?一些学生认为:病人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可能很快就病入膏肓,导致病情恶化。另一些同学认为,病人知道自己患有癌症,可能一开始很难接受,但是他在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下,以积极的心态调节情绪,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最后,大家都认为面对病魔的心态最重要。其次是培育学生参与讨论的意识,我们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提前将讨论题交给学生,明确提出讨论题的要求和提纲。指定2-3个学生作主要发言,使讨论课可以更加热烈。

博客学习,教师将自编教材、课程要求、学习指导,放在博客内,学生自己在网上,或者是下载,阅读博客教材、课程要求、学习指导,可以在博客上直接和教师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认识和理解。

3.3 对自然、生命有深刻理解,培养了想象与创新能力

多数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的行为,撰写了《未来的人比现代的人聪明吗?》,《尾巴的传说、想象和科学》,《刷牙与健康》等博文,通过这些博文的撰写,培养了大学生重视终极追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人文精神;培养了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地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情绪能力、坚强的意志力与崇高的理想[5]。

[1]桑新民.创新学习文化,回归大学精神: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新探[J].教育研究,2010,09:75-80.

[2]高思.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7,2:5-10.

[3]王秀良.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科学史教育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05:31-35.

[4]周国丽.周彩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理性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04:9-10.

[5]陈斯拉.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高教探索,2007,06:100-101.

张建国(1958.3—),教授,硕士。

※本文系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 (项目编号:2011HYZXO010)。

江广霞]

猜你喜欢

脑科学博文通识
从STEM到STEAM:脑科学基础及教育启示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第一次挣钱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谁和谁好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