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科学教育专业建设中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2-08-15耿森林庞冯涛

科技视界 2012年3期
关键词:设置学科科学

苏 敏 耿森林 杨 明 庞冯涛 王 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科学教育专业 陕西 渭南 714000)

我校科学教育专业建设中问题和对策研究

苏 敏 耿森林 杨 明 庞冯涛 王 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科学教育专业 陕西 渭南 714000)

对我校科教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行比较深入的探析。课程设置缺乏理论基础,课程结构比例不均衡;院系合作不足,教学协调性差;师资队伍不健全;科学教育专业与当下社会教育环境不符等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应的改善措施是改革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加强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管理;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以满足社会需要;加强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争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科学教育专业;现状;课程设置

1 我院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探析

1.1 课程设置缺乏理论基础,课程结构比例不均衡

我校所设置的课程以分科为主,较少涉及到综合性科学课程,课程内容单一,知识面相对较窄,另外课程忽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相关教育,在学科中较少渗透这方面知识,学科知识显得跟不上多样化的时代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按物理,化学、生物、教材教法四大类进行分门别类编排设置进行简单拼盘式教学,按学期上课,其学科间交叉渗透有限,除此之外课程设置中开设地理课程过少,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知识完整性;从时间安排上基本在前三年的集中学习,不利于认知和科学方法的建构。总之缺乏有效整合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二是由于我校科学教育专业开设在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因而其主干课程以物理类课程为主,且无论在学分和课时的分配都趋于物理学科课程,尽管如此,其中的多数实验课程却仍没有独立设置,并且实验类型比较单一,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实验比例较少,验证性实验较多,这样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学生的知识和方法的残缺。

1.2 院系合作不足,教学协调性差

科学教育专业本身就需要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所在院系紧密协作和统一部署,使学科课程之间实现较好的融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主办院系去协调,缺乏权威性,这样导致个别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目的性不明确,从而致使学生兴趣不高,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较好掌握。

1.3 师资队伍不健全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虽然学校经过培养和引进,科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有较大改善,但科学课程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养,理、化、生、地各学科都要精通的教师来掌握,这与现行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情况相矛盾,难以找到这样的教师,因此,只能采取“拼盘”式教学,“你上物理,他上化学”的情况,使得专业的综合化、交叉性方面显得欠缺,缺乏专业认识和专业教育理念,重学科研究,轻教学研究,教学责任感不强。重视学历和职称层次提高,轻学术活动交流,尤其是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重视不足,科学教育类课程的师资严重缺乏。

1.4 科学教育专业与当今社会教育环境不符

就科学课程而言,国家颁布了3—9年级的《科学课程标准》,但其相应的配套改革没跟上,致使该专业与社会教育环境不能相互融合。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高中没有设置科学课程,而且初中设置科学课程的学校也不多。二是中考和高考改革虽然说是综合科,但这种综合基本上还是各学科的简单拼盘。这势必会对人们有一种误导“科学课没有前途”,进而会影响科学教育专业的招生;三是小学和初中设立科学课程,而高中进行分科教学,这从衔接上困难较多,致使老师和家长难以认同;四是就业形势严峻。按理,小学《科学》课程普遍开设,专业化的科学教师需求量应该较大,但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对科学课程不重视,不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而是老师划线勾圈,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导致了实际需求量少。这也是科学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的学校宁愿引进一个小学教育专业的专科生,也不愿引进一个科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笔者注意到有的学校从事科学课的老师是学中文或英语专业的,虽不能说他们可能做不好教学,但可看出科学老师的价值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 改善我院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的建议

2.1 改革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

《科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为借鉴进行课程体系构建能较好地解决以“学科本位”的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中的突出问题。科学课程内容总体上划分为五大领域: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教育课程也应按这五大领域内容进行整合,其特点是:一是要超越学科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和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各领域的具体内容目标均按此科学素养的四要素统一设置。对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整合则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不同科学领域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途径进行。

2.2 加强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管理

科学教育专业涉及到跨学科领域、其目的在于打破学科界限,增强彼此之间的融合,具有“综合”意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院系之间协调起来困难多多,因此学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科学教育专业机构,成立专门的科学教育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管理。这样就避免了由开设院系去协调的尴尬,同时也显示了学校对该专业的重视,树立起专业建构信心。

2.3 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以满足社会需要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课程,去掉繁杂重合的部分,用多学科融合的知识来解决科学中的问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增强了综合意识。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是综合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四大学科内的综合课程,而没有出现四大学科相融合的科学课程来与中小学科学课程相适应,其根本原因在于师资,因为熟悉这四学科的“通才”的教师和谙熟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并付诸教学的教师欠缺。这也是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尴尬所在,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无法成为真正意义的科学教师。因此,加大师资培养和培训迫在眉睫。

2.4 加强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争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科学教育专业要想发展,就不能失却根植于她的土壤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家庭和社会对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有多少,这将决定着对科学教育专业的接纳程度。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让人们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加深对科学教育专业的认同和理解。另一方面,科学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要和学校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本专业的独特优势,让学校和学生理解和认同。最后,科学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加大科学教育专业优势的宣传力度,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获取社会的认同和理解,吸取经验和教训,办出本专业的特色。

[1]袁继新.对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9:69-70.

[2]侯汉娜,郑平,陈文生.科学教育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8):102-104.

[3]权玉萍.高专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37-138.

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1XK060)。

汤静]

猜你喜欢

设置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