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导语写作

2012-08-15颜景卉

科技传播 2012年21期
关键词:菜馆导语电视新闻

颜景卉

吉林省双辽广播电视台,吉林双辽 136400

都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好的导语具有牢牢吸引观众目光的能力,可以给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的感觉,会让人忍不住想把新闻一口气读完;当然,冗长乏味的导语则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电视新闻如果想要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优胜,成为一篇佳作,它的首先要素就是导语要会“讲”故事,能引人入胜,让人有先睹为快的冲动。这就对新闻工作者的导语写作技巧要求颇高,不但要短小精炼,而且还要具有趣味性。导语通常会是新闻的开头,即新闻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话。一条电视新闻是否能激起观众的兴趣,关键就在这个开头上。要瞬间用新鲜的、强烈的、丰富内涵的语言刺激观众涣散的注意力,使之变被动关注为主动关注,饱含信息要旨的导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在电视新闻中,导语就扮演着着“皮”和“题”的作用。所以新闻工作者在编写新闻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下面就介绍一下导语写作的具体注意要求。

导语作为新闻的开头,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把观众最感兴趣的内容和记者最需要告诉观众的东西抛出,这样,导语就能起到“吸铁石”的功效,牢牢的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使之不得不看下去。因此评判一个导语的好坏,首要标准就是是否具有吸引力。

新闻导语要想更好地发挥它在新闻传播方面的社会效果,就必须遵循受众的心理要求。据有关调查显示,多数电视受众表示对国内新闻报道不满意,其原因从高频到低频排序依次为报道面窄、信息量小、表现形式呆板等等。而在电视新闻导语上进行创新,则是弥补这些不足的最佳手段之一。如果导语能突出新闻新颖、独特、形式多样的特点,定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

1 导语要提供最新信息

电视新闻导语是一个信号,提醒人们开始注意一则信息。只有那些新的内容才能唤起人们的注意。一般说来,观众会对新的内容比较敏感,因此一旦侦查到了,便会马上进入到一种积极的待命状态。

这一则消息是1998年中国广电新闻奖的一等奖得主,《巴格达遭空袭纪实》,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巴格达当地时间19号凌晨1点30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遭到美英第三轮大规模的巡航导弹的袭击,巨大的爆炸声震撼了整个城市,这是三天以来美英对伊拉克进行的最为猛烈的一次空袭。请看本台从巴格达发来的报道。

这则导语的主要特点是用语精炼,用简短的语言精确地概述了整个事件,包含了最新发展动态,把最新的消息最及时地传达给了观众。

2 导语要突出观众关心的内容

突出观众关心的内容,就是要把和观众生活紧密相连的或者他们最为关心与感兴趣的事表现出来。要能抓得住观众,这是导语需要具备的一个特点。

厨师挂牌制度是南京市的老正兴菜馆开创的一项新制度。这种改革之后,菜馆的生意变得十分红火,每天都供不应求。这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消息的导语。但是一开始,消息的导语写得却并不如人意。起初这条新闻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南京的老字号,老正兴菜馆最近出了个新招,让厨师也实行挂牌制度。这个制度吸引了很多顾客,菜馆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从18号这个制度开始执行以来,才五天,营业额就超过了6000元,据说是创了菜馆营业额的新高。

这则导语中重点突出的是菜馆的营业额创新高,表现挂牌制度实施后,给菜馆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像营业额上升这样的事情,因为和观众的关系并不紧密,所以不太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后来,导语改成了如下的形式,由于导语内容符合民众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而且是从观众的角度写的,所以观众有读下去的欲望,有了去现场一探究竟的冲动。

坐在老字号的旧楼里,边品茶,边欣赏大厨们出神入化的技艺,然后再根据喜好选择名厨为其烹饪,这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啊。南京的老正兴菜馆,满足您的私人定制,赶快来品尝吧。

3 导语要揭示新闻的主旨

一则新闻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记者对于新闻主题的掌控能力。正确、深刻、的主题能揭示出问题的根源与本质,如何在短小的新闻中体现好这一点又显得尤为困难,需要记者具有深厚的功底。导语的责任是要揭示新闻的主题主旨,让人一目了然,因此要简明扼要,同时又得直击要害。

《中山舰打捞今天开工》一则讯息的导语如下:

湖北省政府今天下午3点30分在武汉金口正式动工,开始打捞中山舰。这艘舰是以中山先生命名的,而且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息息相关。

这则导语用很明了的方式点名了时间、地点、事件。对于事件的不同寻常性,则是用了该舰艇和一个耳熟能详的名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来体现的。

4 导语要考虑听觉效果

同普通新闻的区别在于它的传播形式。电视新闻节目是画面同声音的结合,所以在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时,要注意听觉效果,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说”新闻。如何在这方面凸显优势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化

央视于2000年元月二十八日在《晚间新闻报道》中报道过一条新闻,名字叫《上海商家备好年夜饭》。这则新闻让很多观众感到十分亲切,社会反响很好。它的导语如下:

大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都得忙活一顿年夜饭。今年,上海的精明商家说,被张罗了,来店里我替你们做!

导语用朴实的语言打动了观众,用真情感染了观众。平实的语言是普通民众司空见惯的大白话,但是就是这样的语言,给人一种真实、可信赖的感觉。和那些空化套话相比,这条导语更能打动观众。

2)通俗易懂

通俗易懂就是要用易于大众理解的语言,将复杂的事件简单化,让普通百姓也能理解问题的核心,了解本质。

2000年1月27日晚间新闻报道《北京放宽大学生留京限制》的导语:北京市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一直嚷嚷说自己求贤若渴。可是论行动力上,却远不如上海,深圳等城市来得积极。北京的人事局最近表示,说今年将对大学生留京的限制放宽。不但研究生能留在北京就业,各种优惠政策也会陆续对优异的本科生开放。

该导语中,不但包括了重点,“放宽就业政策”,同时还对此做出了评价。报纸用“一直嚷嚷”,“求贤若渴”这样的词汇来表现自己的立场,对北京市政府这几年关于人才政策方面的空喊口号,只说不做的批评。语言通俗,内容明确,符合普通民众的要求。

3)朴实自然

用耳朵接受信息时,往往无法做到全神贯注。因此信息必须直接而顺畅地传递到受众耳朵里,而不能拐弯抹角。玩文字游戏,卖弄文采是新闻撰写中的大忌。

4)形象生动

汉语中的词汇非常丰富,因此选择余地非常大。选择那些琅琅上口的词语,例如,用“比方”代替“例如”,将“不安”换成“忐忑”等等,效果则会大不一样。多用两个音节的词汇。由于两个音节的词汇发音的持续时间较单音节词汇来说要长一倍,因此在听觉上会给人更深的印象。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会把“即”改为“就是”,“但”改为“但是”,“否”改为“不是”等等。

此外,还有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导语要想在两三语之间感染和吸引观众,就必须简洁明快,绝不能拖泥带水。妄图在十几个字的内容里包含全部细节的结果只能是失败。罗列数字也是一大忌。新闻要学会用文字去感染观众,而不是用数字堆砌去震撼观众。

短短的导语是“寸金之地”,只有精心设计,精心修改,不厌其烦地精益求精,才有可能用自己的一分耕耘去换得那来之不易的一分收获。

猜你喜欢

菜馆导语电视新闻
导语
酒后垂钓不幸溺亡 索赔无据驳回诉请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导语
有些菜,换了名字你就吃不起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