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四大前后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2012-08-15潘秦保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民主革命领导权陈独秀

潘秦保

(上海市虹口区委党校 中国上海 200081)

中共四大前后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潘秦保

(上海市虹口区委党校 中国上海 200081)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民主革命时期在上海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立足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中共四大首次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与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分不开的。

中共四大;陈独秀;领导权

一、中共四大召开前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1、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一大:“劳工神圣”

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一大,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初步形成。早在五四运动以前,陈独秀就已经认识到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罗斯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1]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同情工农大众,赞同“劳工神圣”的口号,一方面,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从理论上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使命;另一方面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陈独秀认为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将工人阶级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看成社会的“台柱子”[2],并基于对无产阶级的这一根本认识,积极投入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创建工作。

2、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矛盾与转变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陈独秀执笔的大会《宣言》指出香港海员罢工等运动,“足够证明工人们的伟大势力”,工人运动“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大会还强调了在同全国革命党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联合战线时,必须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应集合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旗帜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3]中共二大掀起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和坚强的战斗力。但是,“二七”惨案后,陈独秀对工人运动的发展及其前途作了悲观的估计,使党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认识出现了曲折。陈独秀在1923年4月发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一文中提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它的胜利是资产阶级的胜利,无产阶级只能“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这就是“二次革命论”的由来。在此基础上,陈提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其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在陈独秀和共产国际错误估计的影响下,党的“三大”未能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1923年11月,陈独秀主持召开的中共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提出共产党“必须努力站在国民党中心地位。”[5]直到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以后,陈独秀的这一认识才基本上被纠正过来。

3、从国民党一大到中共四大联合与斗争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的形式和规程仿照了苏共。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党内合作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建立以后,一方面,国民党依靠共产党员在工农群众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壮大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力量;另一方面,两党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矛盾与斗争。比如陈独秀对国民党依靠一派军阀反对另外一派军阀、组建“三角联盟”,而不是依靠工农开展革命运动的做法提出批评,他致函国民党领袖,并在《向导》等报刊上发文建议国民党走工农革命的道路,指出“只有全国工人、农民、兵士之联合的大暴动,才可以破坏全军阀阶级的军事实力,才可以惊醒帝国主义者条约神圣的迷梦......”并建议国民党“回到革命同盟会的时代,毅然决然下全党动员令‘到民间去’......组织工人、农民、兵士的大民众,不断的为这些大民众自身利益而奋斗......”[6]

二、中共四大期间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今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一幢石库门建筑内召开。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做了工作报告。

1、对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认识

中共四大期间,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逐渐成熟。成熟的标志是陈独秀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做了最充分的肯定。陈独秀认为越是上层阶级越具有革命妥协性,而越是下层阶级越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无产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往往是“急进的先锋”、决定革命成败的“重要分子”,国民革命的“督战者”。这种认识贯穿于中共四大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和议决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之议决案》中,明确指出:“大会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领导本党在国民党及国民运动中的活动,使本党日渐与实际政治生活接近而有可以领导中国国民运动之趋势,大致认为满意。”[7]可见,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无产阶级领导权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的。更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是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8]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共四大会议确定的一项中心议题,是中共四大的灵魂所在。中共四大不仅正确指出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而且也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方针与政策。陈独秀作为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在中共四大上的提出与陈对此问题的认识有直接的关系。

2、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与“二次革命论”

陈独秀1923年基本形成的“二次革命论”思想其本质并非是放弃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把领导权规定给了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插入了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陈独秀在中共四大之前关于资产阶级基础地位的论述并不能被理解为民主革命就是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因为他同时还说无产阶级处于“督战地位”。到了中共四大上,则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纠正和弥补了所谓“二次革命论”对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和作用的忽视。也有学者认为,“陈独秀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一文是写给国民党人看的。陈独秀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孙中山,说服那些反对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人;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是写给共产党人看的。陈独秀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没有错,当时无产阶级的力量确实很弱。”[9]因此,陈独秀从来没有把革命局限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以建设资本主义社会。

三、中共四大以后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中共四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致力于群众性政党的建设、积极扩大党员队伍。陈独秀等党的领导人积极投身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尤其是投身于对震惊全世界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等运动的领导中。通过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工人阶级表现出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陈独秀很快改变了“二七”罢工失败后过份看重资产阶级的认识,对工人阶级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更趋正确,甚至还得出过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都“不革命”的看法。他在《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工人的力量》、《我们如何继续反对帝国主义的争斗?》等大量文章报告中,赞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强调中国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来领导才能胜利。

[1]《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原载《每周评论》第十八号,1919年4月20日。

[2]《新青年》第七卷6号,1920年5月1日。

[3]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1922年7月。

[4]《向导》第22期.,1923年4月25日。

[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747页。

[6]《国民党的一个根本问题》,载《向导》第八十五期,1924年10月1日。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328页。

[8]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

[9]姚金果: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载于《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注:本文是上海市党校系统青年课题。

潘秦保,(1985—),男,安徽淮南人,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校教师,助教。

猜你喜欢

民主革命领导权陈独秀
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重温《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第一次社会主义政党特异领导的俄国民主革命败中有成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干部学校史研究述评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毛泽东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