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价值观重塑的路径选择

2012-08-15赵桂英陈丽娜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城镇化

赵桂英 陈丽娜

(衡水市委党校 河北衡水 053000)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价值观重塑的路径选择

赵桂英 陈丽娜

(衡水市委党校 河北衡水 053000)

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城镇化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是农村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且是文化的变迁。在这过程中,农民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必然产生重大变化。但是谈及城镇化建设,不论就实践工作还是理论探讨来说都存在着忽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与价值观的重塑问题。如何让大批涌入城镇的农民,转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具备现代知识和技能,真正完成由农民到工人、农村人到城市人的完全跨越,是最艰难的任务,也是关系我国城镇化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课题组为能准确及时地给党委和政府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问题上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依据,结合省情、市情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力图通过调研,探索重新塑造农民正确价值观的途径,引导农民实现思想道德观念的良性转型,促进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健康发展。

一、对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价值观念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根据对一些乡镇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但整体素质不高,依然远远滞后于现代化的进程。

(一)多元思想价值观念并存

在审视农民思想观念嬗变的历程中,农民的思想观念往往也出现种种矛盾和困惑,新旧思想、观念的交织、矛盾与冲突使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步伐变得愈发艰难。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让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不断更新,传统封闭、保守、落后、愚昧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新的主动灵活的择业观、合理实用的消费观和自由理性的婚育观等价值维度凸显。有的农民开始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等现代思想意识观念,其中一些人成为开拓型、开放型的现代农民或转移农民。另一方面,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积淀传承下来的“群体血缘、聚集居住、农耕经济、自给自足、封闭生活”所形成的传统思想、小农意识仍然深植于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之中,安土重迁、重农务本、因袭传统,求稳怕变、小富即安等思想不可避免地成为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深层心理障碍。以转移农民为例,他们离开了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成为城镇非农产业的就业者,职业、地域甚至户籍都转变了,但是他们进城前已经完成了基本的社会化,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已经形成,深植于其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之中,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非农转移并不明显,先进的城市化意识积累不足,散漫、自私、盲目排外、安于现状等落后意识和落后生活方式仍然根深蒂固,甚至有些人至今还存在着严重的“宿命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认为一切是命中注定,缺乏抗争意识。这表明转移农民是不可能自动融入城市的,农民和转移农民问题除了制度和政策上的约束之外,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转移农民真正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换,不仅仅只是职业身份的转变和居住空间的转移,更需要思想观念和社会文化发生转换。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必须重视做好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化工作。

(二)影响农民价值观念转变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素称“以农立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础对农民思想观念影响甚广。农业社会的封闭、保守和落后使人们倾向于排外、安于现状、胆小怕事、小富即安,时间观念淡薄,不关心公共事务,缺乏进取与创新精神。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普遍认为农村不如城市,农民不如城市居民,自信心的缺乏与对自身主体能力的认识不足使他们逐渐习惯了逆来顺受,主体意识被逐步消解,农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

2、多元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影响。

这是价值观念在转换过程中负面效应的集中体现。一是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根深蒂固,成为精神枷锁。以义利观为例,“重义轻利”观念使得在中国人心目中谈利是可耻的,加之长久以来推行的重农轻商政策,农民宁愿世代守着贫瘠的土地过清贫生活,也耻于走出家门,经商发财。其次,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化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在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农民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在传统价值观念仍有影响,新价值观念犹未确立,多元思想观念并存的情况下,现实必然造成农民社会行为与现存社会合法规范相对立和相冲突的“失范”现象和信仰危机。因此,急需对当前多元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积极建构新的价值观念。

3、基层民主的管理缺失。村民自治、村务(财务)公开已实行多年,但实际上制度尚不完善,民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流于浮面,没有发挥出其应有作用;农民参与决策不够,未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等,加之诸多农民对公共事务不感兴趣,不能主动地行使、维护自身权利。

4、农民自身素质的欠缺。农民只有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才具备向城镇、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但目前,在农村不重视知识的现象仍然较严重,不少地方中小学生辍学率不断上升,新的文盲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到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民现代化的进程。此外,农村科技培训教育流于形式,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农村文化建设弱化,缺乏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封建迷信,聚众赌博、铺张攀比等陋习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价值观重塑的路径选择

思想观念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不会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而直接转变。要在多元思想价值观念并存的情况下整合、确立新的适应中国农村发展的思想价值观念,不能一味否定传统,要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磨合与交融,在扬弃的基础上确立新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1、加快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价值观念整合。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两位一体”的战略关系。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正是价值观念整合的趋向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求有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热爱农村、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型农民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知识和管理方式来组织生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农民具有市场意识、法制观念、规则意识和生态意识等现代思想观念;“管理民主”强调农民的权利意识,要求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和现代法律观念,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共事务并自觉维护和行使自身政治权利。

2、加强和改善农村教育,培育农民现代化思想观念。引导农民转变思维方式,培育现代化农民的关键是抓好教育,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是进一步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增加政府投入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通过夜校、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和务工经商、进城谋生的技能和本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三是改造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化思想观念,既要发扬其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改造和重构农民的传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又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价值观,推广现代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逐步在文化生活中教育、陶冶、塑造、提升农民的现代素质,使农民潜移默化地得到蜕变。

3、开展多形式的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农民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发端于基层,来源于群众。要逐步建设和完善各类学习场所,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创建文明村镇。一要把开展现代思想观念的宣传教育渗透在日常的培训教学活动中,使农民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二要重视文艺宣传队、村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不同形式的村民群体组织在农村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各种适宜的活动或知识教育培训;三要积极组织群众的自我教育活动,通过树典型、开展现场教育等方式宣传崇尚科技、崇尚知识、文明生活的观念,促进农民转变观念。

4、加快改善转移农民在城镇生存状况,引导价值观念转变。必须加快体制和制度创新,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改善转移农民在城镇的生存状况。一要在就业、工资、社保等方面消除对农民的歧视,调动政府有关部门、培训机构、学校、工会、社区、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培训,使其能够尽快地熟悉并遵守城市生活的各项制度要求,真正融入城市和社会;二要解决转移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社会普遍参与问题,促使转移农民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如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各项权利,使他们真正过上城市文明的生活。尤其要加强对劳动权益的保护,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侵犯转移农民劳动权益事件的发生;三要妥善解决转移农民进城以后遇到的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尽可能改善转移农民在城镇的生存状况。

5、解决转移农民子女受教育问题和转移农民的教育培训。这是培育转移农民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的重要途径。从目前情况看,各种技能培训班虽多,接受过培训的转移农民比例却很低,高额的培训费用把绝大多数转移农民关在门外。因此,转移农民培训应以政府行为为主,坚持市场化运作。可以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增设转移农民培训补助经费,而且各类培训都必须加入城市生活常识、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促使转移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转变,引导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始新生活,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此外,子女教育问题是关系到转移农民是否回流的关键因素。要加快改革,实行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解决转移农民子女的基本教育问题。过渡期间,政府应对城市内的转移农民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并严格监督不得乱收费。

赵桂英(1977—),女,衡水市委党校,副教授;陈丽娜(1963—),女,衡水市委党校,副教授。

(本文系河北省政研会2012年立项课题)

(课题组组长:赵桂英,成员:陈丽娜 董永图 李倩 孙晨光)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城镇化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医联紧密时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信息化是思想观念的革命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