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上的“党课”

2012-08-15张福堂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朱毛黄洋界小道

张福堂

(冀邯石磨石碾粮油物理加工厂 河北邯郸 056600)

井冈山上的“党课”

张福堂

(冀邯石磨石碾粮油物理加工厂 河北邯郸 056600)

五十年前上小学,学习《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知道了中国有座井冈山;上初中时读到了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加深了我对井冈山的印象。从那时起,什么时候能到井冈山看一看,成了我的一个心愿。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与好友一起到中国共产党开创最早的农村根据地——井冈山参观游览,心情特别激动。我们一行乘车从江西省赣州出发,快到井冈山景区时,在我们行进方向的大路的右侧,高高矗立着一面形似迎风飘扬的红色鲜艳的巨幅大型雕塑——中国共产党党旗。在这面党旗上书有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井冈山。这面党旗在阳光的照耀下,在青山和绿色田野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耀眼,我们在这面中国最大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前方停下车,驻足拍照留念。

来到井冈山要去的景点很多,我们到“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又到大井红军造币厂、茨坪毛泽东旧居、井冈山革命纪念馆等景区景点参观,去缅怀革命先烈们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走在“朱毛挑粮小道”上,回想起童年上小学读《朱德的扁担》一文,只是感觉到朱老总就是挑着百斤粮食的重担行走在小道上。上小学时任凭老师讲朱德挑的担子多么重,小路上怎么难走,可当时年幼的我们怎能理解在井冈山上的“担子重、路难行”的滋味?朱德挑粮从井冈山上的红军驻地到山下的宁岗茅坪去挑粮,往返一个来回就是100多里的山路,这山路实际上就是崎岖不平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在这种小道上再挑上100多斤的粮食,步履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我走在朱毛挑粮小道上,边走边沉思:1928年那个年代,我们朱老总带领我们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挑着百斤重担,且能很轻松自如地走在崎岖山涧小道上,因为他们肩上挑着的,不只是百斤、千斤、万斤的粮食,而是整个中国未来的革命重担,都压在了毛泽东、朱德总司令和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的肩上。可以说,朱毛挑粮的小道,就是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起跑线。

上初中时,学习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对“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词,当时也只是听老师讲解词意和当时战场的情景形容。今天,我真的到了井冈山黄洋界哨口,看到了毛泽东“秋收起义”时用过的那门迫击炮,站在黄洋界哨口的那门迫击炮旁,默默地念着“山下旌旗在望……,黄洋界上炮声隆……”。实际上,这是当时黄洋界保卫战时仅有的一门炮,而且只有三发炮弹,其中两发是哑炮,也仅仅只有最后一发炮弹射向国民党部队的指挥部且炸响,给国民党部队以沉重的打击。

在井冈山上,朱毛红军会师,形成了朱毛不能分的合力,也为建立和壮大中国工农红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北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真是不到不知道、不看不知道、不听不知道、不体验不知道。如今到了井冈山上,一看、一听、一体验才知道,地处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改变中国命运,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早根据地之一。

参观游览井冈山,真的给自己上了一堂“党课”。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共产党员、无数红军战士、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尽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朱毛黄洋界小道
美丽的小道
何刚的诗
苏州博物馆西馆:过去与未来,唤醒穿梭窄巷小道的回忆
西江月? 井冈山
黄洋界观云海
“朱毛红军”称谓的来龙去脉
唐小道的爱情
井冈山游记
王尔琢:“朱毛”手下“五虎将”之首
黄洋界缘何蜚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