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出土玉装饰品浅究

2012-08-15张晓丽

老区建设 2012年6期
关键词:大洋洲殷商饰品

邹 龙 张晓丽

1989年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的发现与科学发掘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该遗址出土玉器共1027件,占出土文物的55%。而在出土的玉器当中装饰品又占了绝大多数,达934件。出土的玉装饰品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美、技艺水平之高实为罕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材质

新干商代遗址出土的装饰品其材质有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洛翡玉、辽宁岫玉、河南密玉及南阳独山玉、浙江青田玉;绿松石则产自湖北郧县竹山等地。其来源为中原地区、湖北、浙江、辽宁和江西等地。

新干大洋洲先人对玉材的运用,充分反应了古赣人“石之美者”的玉观念,古赣人不仅对本地的玉材,还对中原、湖北、浙江等地区的优质玉材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广泛运用。这种运用还表现在对玉本身颜色的运用上。就玉的本色而言,大致有白、黄、青、绿、红、紫、黑等,其中又有浓淡纯杂的变化。大洋洲出土的玉饰品中,许多饰品对玉料颜色做过精心选择。例如,绿松石蛙(标本:669)选用的是淡绿色的绿松石,这显然是有意识的选择色泽相似的玉料来制作,使绿松石蛙形色天然一体,神形兼备。又如侧身羽人佩饰(标本:628)选用的是颇为罕见的红玉,整个玉饰成棕红色,红色在古代往往有驱邪的功能,这就与侧身羽人佩饰的造型相互印衬使其更为神秘。《礼记》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出土的玉镯、玉项链、玉串饰、玉坠饰等大量玉佩饰表明古赣人同中原地区的殷商人一样有着佩玉的习惯与喜好。从饰品材质的来源来看,古赣人与西域、中原、湖北、浙江、辽宁等地区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地往来。由此可见,古赣人活动范围之广。

二、造型

(一)几何造型

在大洋洲出土的玉饰中几何造型是最普通、最简单的设计,也是采用最多的形体。如圆形玉坠饰、柄形玉器、长条形玉饰、笄形玉饰、长管形玉饰等几何造型由流畅的线条和条理化的直线构成,形制规整典雅,简单明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殷墟出土的玉饰中几何造型也是最为常见的造型。

(二)像生造型

大洋洲出土的玉饰中,也有不少像生造型,十分引人注目。这种造型的玉饰形象生动,形神兼备,同时也融入了大胆细致的想象与夸张,反映了艺术家们对动物形态的细心观察与体悟。例如:绿松石蛙“头呈半圆弧状,阴刻双圈而后减地成浅浮雕双圆圈眼,头最前端以浅槽示嘴,四肢屈曲,做匍匐欲起式。腹部两侧微鼓,尾短,腹底平齐,中部横刻一条0.2厘米宽的凹槽。琢工精巧。”工匠对其进行描绘与雕琢,形象十分逼真。而殷墟也出土了大量的玉鸟、玉鸭、玉龙、玉凤、玉虎、玉鳖、玉蝉、玉猪、玉雁等以动物为原型的像生造型玉饰品。

(三)创生造型

大洋洲出土的玉饰中最耀眼的还是其创生造型玉饰。它主要是根据当时的神话和族徽,以及民族融合性的复合体族徽,借助于大胆的想象创造出来的。例如两件玉鱼(标本:667、标本:668),造型风格十分抽象。一般古代工匠们都对鱼进行形象逼真的描绘和雕琢。但是新干的这两件玉鱼同其他地区不同,其整体玉鱼造型一个如长条,一个如弯弓,头尾以及鳞鳍部分多只作简单勾勒。尽管殷墟出土的玉器中,有把玉鱼幻化为刀状等其他形状的,但是像新干玉鱼这样造型抽象的作品还是甚为罕见。再如侧身羽人佩饰。侧身羽人佩饰“作侧身蹲坐两侧目对称。“臣”字目,粗眉,大耳,钩喙;头部顶着高冠,冠作鸟形,鸟尖喙,匍匐状,胸前突,尾敛并后卷成一圆角方孔,再以掏雕技法琢出三个相套的链环;双臂拳曲于胸前,膝弯曲上耸,脚底板与臀部平齐,脚板有方形短榫,榫部有一横凹槽,并拢的小腿下部有一斜穿孔以供插嵌或配系。腰背至臀部阴刻出鳞片纹,两侧各琢有羽翼,腿部也琢出羽毛。套环与羽人是一块璞料圆雕而成。”整个配饰将鸟与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羽神人”的形象,是古赣人将鸟图腾与鸟崇拜进行大胆想象创构出来的,反映了古赣人神人合一及羽化登仙的思想。

由此可见,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出土的玉饰品的造型大多数与其他地区尤其是殷商地区的造型有着极大的类似性,但也有其所特有的造型。

三、纹饰

大洋洲出土的装饰品多有装饰花纹,且装饰手法多样,技艺高超。其装饰花纹以线条为主,点线面相结合。主要纹样有:蝉纹、兽面纹、雷纹、羽纹、菱形纹、卷云纹、花瓣纹等。大洋洲玉饰纹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例如蝉纹柄形玉器(标本:652),“柄部阴刻浅弦纹4组,每组两周。器身以3周细凹弦纹分成3节,每节又以宽浅凹槽将其分成上下两组,每组以四角为中轴线饰浅浮雕式蝉纹,蝉首相对。”整个纹饰主要由简单的线条构成,简单明了,却又生动形象,给人予立体感,犹如蝉在树干上畅饮甘露。蝉纹在大洋洲出土的饰品中运用广泛,却又形态各异,风格多样。再如侧身羽人佩饰,“腰背两侧至臀部各有一竖列鳞片纹,每列由7瓣鳞片组成,采用减地法而成浮雕状,鳞片外侧有雕有羽翼,腿部也琢出羽毛。”这种鳞片纹是商周青铜器的夔龙、蟠龙身上常见的纹饰,而其羽纹则较少见。这种人神合一、人兽合一的纹饰图案造型,也是人们表达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一种方式。

新干大洋洲的玉饰品纹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原殷商文化的影响,但古赣人艺术家们兼容并蓄,大胆创作,绘制了一幅幅独具一格的玉饰纹饰图。

四、技艺

“玉不琢不成器”,新干大洋洲出土的玉饰造型之奇、纹饰之美与其琢玉的工艺分不开。从新干大洋洲出土的玉饰品来看,古赣人当时的琢玉工艺达到了相当细致精巧的水平,比我们过去想象的水平要高得多。古赣人将研磨削切、勾线阴刻、阳刻浮雕、浅浮雕、掏雕、钻孔、抛光等琢制技术运用的淋漓尽致。这些技术一般来说难度都比较大,有些技术在今天想要做出较好的效果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勾线阴刻、阳刻浮雕、掏雕等。而新干大洋洲出土的玉饰却巧妙地应用了这些技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玉串饰、侧身羽人佩饰等。

新干大洋洲出土的玉串饰大都由大小不一的玉块和玉珠组成,这些玉块和玉珠体积都较小,最小的只有长0.3厘米,径0.2厘米,显然这些都是琢玉的边角料,被琢玉工匠们因材施艺将他们制作成串饰。这么细小的玉料要将其穿成串,在青铜时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较高的打钻技艺。最为典型的还是侧身羽人佩饰。它是由一整块红玉圆雕而成,用双线雕技法随造型变化而变化的线纹,再采用减地法使其腰背两侧至臀部的鳞片成浮雕状,尤其是以掏雕手法掏出三个链环,纠正了以往习惯认为掏雕环链玉器制作工艺起始于明代的看法。整个佩饰将众多的琢玉技法有效地揉制到一起,光是这一点就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技艺,尤其是掏雕手法即使在中原的殷商也很罕见,这无不显示出古赣人高超的技艺水平。

新干大洋洲的玉饰品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纹饰上都表现出与中原殷商文化很大的类似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古赣人杰出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出强烈的双重性,这也是中原殷商文化与古赣文化交融的表现。

卜辞有“贞亡来㛸自南(戬三五·一二)郭沫若先生说:卜辞凡言来㛸大抵乃开疆之事,言‘自西’、‘自北’者见多,‘自东’者次之,自南者仅此一例而已,而此乃仍是消极之一例。足见殷人南方无劲敌,与周人之屡与‘南夷’构兵者造反盖与周之为敌者,在殷则殷之同盟也。……”由此可见,古赣人或者与中原殷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或者当时未与殷商产生联系,而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很多史料都证明古赣人与殷商发生了联系。新干大洋洲玉饰出土的数量、大量来自于中原的材质及其表现出来的强烈双重性,也都从侧面反映了两者之间交流的频繁及其交流的方式是温和的。从大洋洲出土的玉饰的数量、风格和工艺水平来看,其国力应不弱,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处于和平的环境中。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古代大洋洲处于战乱中,则其祭祀卜问战事必将十分频繁,祭祀则需要大量玉礼器并且其材质来源也将受到限制。而大洋洲出土的玉器中,玉饰品数量明显大大超过礼器的数量,其材质来源也十分广泛。

大洋洲玉饰品材质的广泛运用、外形的绚丽多彩、加工技艺的精湛显示出大洋洲生产力水平之高,文化之繁荣。这都是古赣人在和平环境中广泛交流,兼容并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成果。

[1]彭适凡,刘林,詹开逊.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1,(10).

[2]曾卫胜.从新干大洋洲古玉探寻“赣文化”源流[J].南方文物,2004,(3).

[3]彭适凡.新干商代大墓 [M].文物出版社出版,1997.

[4]彭适凡.新干古玉 [M].台湾典藏艺术家庭有限公司出版社,2003.

[5]彭明翰.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商代玉器鉴赏[J].收藏界,2007,(2).

[6]张英明,徐庆铭.枭阳国考[J].南方文物,2001,(2).

[7]贾峨.关于新干大墓几个问题的探讨 [J].南方文物,1994,(1).

[8]杨美莉.浅论江西新干出土的玉羽人 [J].南方文物,1997,(1).

[9]周广明.李荣华.羽化登仙—新干商代大墓玉羽人释义[J].南方文物,2001,(3).

[10]杨军.谈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蛙形玉饰 [J].南方文物,1995,(2).

[11]常素霞.试论中国玉器的发展与审美特征 [J].文物春秋,1995,(3).

猜你喜欢

大洋洲殷商饰品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BLOOMHUB饰品买手店
Penguins Are in Danger
传统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
殷商遗址大搜寻
巴新: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大洋洲岛国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饰品
殷商古城青铜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