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模式:培育农业经理人,发展新型农业

2012-08-15刘家强

团结 2012年1期
关键词:经理人成都市现代农业

◎刘家强

成都模式:培育农业经理人,发展新型农业

◎刘家强

建设新型农业人才队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需要,更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成都市作为最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自2003年以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积极稳妥推进实施改革试验方案,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同时在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成都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要抓手,在实现农村确权的核心前提下,为让土地和人才同时流动起来,在培养农村新型人才方面狠下功夫,走出了自己的一套路子和方法。

农村确权催生农业职业经理人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权属落实到法定行使所有权的集体组织。纵观成都市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让土地和人同时流动起来,是破解二元体制的一条必由之路。如何流动,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确权,即明确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对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房屋、林权等的物权关系。确权以后,包括 《集体土地所有权证》、 《集体土地使用权证》、 《房屋所有权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 《林权证》,这些土地的权证发给村、组等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权发到每一家农户。

确权完成后,农村面临下一个问题,谁来经营土地?由此农村人才专业化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各地农村按照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全面推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同时强化入社农户利益联结,充分赋予农民话语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农民入社积极性高涨。在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发展方式过程中,各地发现缺乏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营管理人员。

在农村人才的培养战略中,分三个层面,即政府方面的农村管理人才、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村实用人才。作为第一个层面来说,经过近几年大专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充实,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热情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各地县市一级农发局、乡镇农技站,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而第三个层面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国家已做了大量工作,广大基层党委政府年年都将其纳入培养规划,并确定培养指标,这一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所以,成都市的做法是注重抓中间层面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即农业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以中间带两头,推动整个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

成都市经验:选、培、用、管、输

针对上述问题,成都市创造性的提出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以农资、劳务、农服和融资为支撑的 “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方式为,针对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发展需求,由合作社聘请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经理人从事生产管理,形成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实用人才为一体的新型农村人才队伍培育管理体系,实现农业人才因需而培、培而有为、培而有效、作而有用,推进了合作社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1.围绕合作社发展需求,实现因需而培。农村缺乏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围绕合作社发展需求,成都市打破以前 “就培训、说培训”的传统培训思维,采取 “定向、定单”的方式,实现因需而培,着力选拔并培养一批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运行、产业发展。

2.坚持自愿推荐结合,实现培而有为。一是建立了人员推荐制度。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由乡镇政府统一推荐,优先推荐热爱农业生产、有一定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在当地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自愿为当地群众服务的人员。在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成都市各地农村确立了以农机手为主、村组干部和种养大户为辅的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推荐对象。二是建立了人员选择制度。由农村发展局负责对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推荐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推荐条件、经核实自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人员纳入培训名单。通过建立推荐选择制度,充分调动了参训人员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注重培训关键环节,实现培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所需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综合问题。一是完善了教学培训管理制度。采用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参观调查的多种培训形式,开展职业素质、经营管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训,实行日常考评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百分制综合测评管理,对培训合格的发放培训合格证,确保培训实效。二是建立了评定管理制度。经培训合格的参训人员,由各地农村发展局办公室牵头,组织成立资格评定委员会,按照拟定的 《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评定管理办法》进行资格评定,发放资格证书。通过技能培训、资格评定,确保了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技能提高。

4.突出人才管理使用,实现作而有用。为稳步推进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建设,成都市延伸了培训管理的后继服务功能,实行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长效推进管理。一是建立储备管理制度。由农发局建立农业人才库,制定《人才库管理办法》,对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实行人才库实名登记、统一管理。二是建立交流推荐制度。对纳入人才库管理的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优先推荐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公司 (业主)的相关岗位工作。三是建立激励使用制度。通过人才库管理,对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实行年度综合测评,引入综合测评淘汰和激励奖励机制,对测评不合格的予以淘汰或再培训,测评优秀、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

5.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引领职业经理人 “走出去”。在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育完成后,成都市还注重引导一大批学有所成具有较高种植和养殖水平的职业经理人到外地建立现代农业种养示范基地。如成都龙泉的柏合水蜜桃合作社、大面蒲草葡萄专业合作社、金果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分别在湖北咸宁、安徽宿松、重庆万州等地建立种植示范基地2万余亩,500余名水果技师在省内外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方式经营水果面积超过3万亩以上。借助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建立起了人才输出的机制和平台,一些人才、高端农产品品牌陆续输出到市外、省外,实现农村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跨区域人才流动和跨区域产业合作,农产品经营的扩大效益充分得以实现。

对培养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建议

1.建立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新生事物,需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以扶持,更需要完备的制度,科学的规划加以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由各级政府组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工作,组织、人社、农发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省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大专院校可负责具体培训。二是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当前一些惠农政策还没有真正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挫伤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一些权益保障机制也亟待健全。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新生事物,国家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要出台有关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的热情,降低创业风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主要依靠小额贷款或政府提供的低息贴息贷款为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快捷地发放到农业职业经理人手中,没有发挥及时雨的作用,创业受到很大制约,甚至可能丧失创业和发展的良机。要解决好融资困难问题,我们认为政府要积极动员社会民间资金参与,使创业资金得到保证。

2.建立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管理体系。要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水平,在农村人才培养的对象、能力、体系、成效上实现了 “四个突破”。一是在培养对象上,实现从广大农民向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 “领头羊”、农业实用人才 “产业工人”两条线上突破。二是在能力培养上,实现由单一技术培训向职业素质、经营管理、职业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训上突破。三是在体系建设上,实现由单纯技术培训服务提升到人员选择、培训管理、推荐使用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构建上突破。四是在应用成效上,实现合作社由松散经营向科学管理、效益提升上突破。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当地农业大学、农科院、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组织专家学者参与授课,建成专家学者、农技推广人员互为补充的教学师资队伍,保障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多渠道壮大农业经理人才队伍。首先要大力促进农村青年、大学生等人员到农村创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农村建立一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以解决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自身良性发展问题。其次,要大量、大胆的使用农村能人。据调查,50%的村组干部都有在外打工的经历,这部分人员有一定知识,见过世面,又是基层农村领导干部的基础,在农民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大量大胆的鼓励他们通过培训手段,尽快的成长为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生力军。第三,要把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纳入资格评定体系,推进人才的交流和管理,使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一农村新型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家强,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本文为民革四川省委会2011年调研课题,调研组成员还包括民革四川省委会研究室主任陈必国、副主任周丹妮/责编 张海鸿)

猜你喜欢

经理人成都市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