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心化农村如何『养活中国』

2012-08-15吴秋余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10期
关键词:劳力空心化种地

有一组以“缺席者”为主题的照片:田间水渠边,老人独坐,旁边是两张空椅子,留给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农家小院中,老两口带着孙子,留下一地空板凳……照片反映的现象,近日为15名两院院士所关注。他们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种地的局面。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忧心忡忡:青壮年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

去年,我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据统计,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也下降到38.1%。“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应该说,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大部分国家都会经历的过程。从另一方面看,农民“洗脚进城”也是用脚投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过程可能倒逼出农业的转型升级。以日本为例,1955~1975年间,农业人口减少近一半,然而农业组织化程度、生产率等,也都在这一阶段取得长足进步。

然而,空心化农村隐藏着很大的挑战。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而据媒体报道,中西部一些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更有院士指出,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竟高达95%。

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对农业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问题。

虽然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然而在调查中,2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高达61%的人愿意留在城市。而同时,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近3000万亩。打破怪圈,同样需要双向着力。一方面,需要遏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的趋势,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相关培训,同时更多引入社会化力量,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走出农村人才荒;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用政策杠杆、税收杠杆等推动农村建设、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力空心化种地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安徽省县域农村人口空心化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乡村振兴视野下贫困山区村庄空心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做第四种人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