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精神——黑龙江垦区“十一五”成就回顾

2012-08-15曲伟

黑龙江史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垦区北大荒城镇

曲伟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史志办

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的黑龙江垦区,是我国三大垦区之一,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80万公顷,分布在全省12个市,总人口170万。在这片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亘古荒原上,三代北大荒人创造了人间奇迹,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六十多年来,北大荒人累计生产粮食4 868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 673亿斤,“十一五”期间,累计生产粮食1 453亿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 334亿斤,北大荒的商品粮装满了一亿中国人的饭碗,北大荒人以神奇的北大荒速度彰显了中国农业国家队的风范。

一、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

十一五期间,农垦总局党委提出了全力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世界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着力建设好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域外垦区,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率先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垦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引领带动农村发展,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维护边疆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三步走”第一步实现跨越。到2012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翻一番;人均收入1.6万元,达到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67%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实现“五加一百亿工程”目标,工业化率达40%左右,接近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50亿斤,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动周边农村耕地5 000万亩;完成“本体垦区”建设任务,比全省提前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二步奋力超越。到2020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再翻一番;人均收入4万元,超过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80%,超过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工业化率45%,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400亿斤,全面实现“三化”奋斗目标;北大荒集团总公司“五个中心”基本建成,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农垦产业与周边经济有机融合,带动一批农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完成“影子垦区”建设任务。

第三步追求卓越。到2047年,也就是到垦区开发建设100年的时候,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城镇化率和经济结构达到现代化水平,垦区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对周边农业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更加强劲,实现“五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模式,打造东北亚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事务,完成“域外垦区”建设任务,全面实现建设“三个垦区”的战略目标。

2010年是垦区“十一五”规划的收官年,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开局年,也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起步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总局党委带领垦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加速推进城乡一体跨越发展,开创了垦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左右,比2005年增长1.1倍,5年平均增速16%。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350亿元、152亿元和16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91.7%、1.76倍和1倍。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1亿元,比2005年增长1.37倍。实现人均生产总值39700元,比2005年增长1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比2005年增长2.3倍。实现进出口总额20.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45倍。“十一五”以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8倍;家庭农场累计实现利润46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

“十一五”时期,垦区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现代农机装备力度,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和全方位标准化作业,确保了粮食总产连年迈上新台阶。2010年实现粮食总产363.6亿斤,比2005年增加158.3亿斤,五年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 334亿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在俄罗斯、菲律宾、巴西等国家进行农业开发,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畜牧业战胜市场波动和疫情多发的双重挑战,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85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五年累计提供优质畜产品811.2万吨,垦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强工”战略,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18家,九三粮油工业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北大荒商贸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米、面、油、乳等十大支柱产业格局更加稳固,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 000万吨,比2005年增加588万吨。“北大荒”、“九三”、“完达山”、“丰缘”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北大荒”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位居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45位。垦区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

二、构筑“四五”城镇体系

“耕种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是省委书记吉炳轩对农场职工的希望,这一希望正在变成现实,已经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的黑龙江垦区加快了向城镇化迈进的步伐。发展模式就是构建“四五”城镇体系,即建成5个10万人口以上的农垦中心城市,50个两万人口以上的重点城镇,50个1万人以上的一般城镇,500个1 000人以上的管理区,切实增强农垦城镇集聚产业和吸纳人口功能,示范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加快农场城镇化这条主线,把垦区建成能够集聚产业要素、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为此,垦区强力实施“抓城”战略,坚持规划城镇、建设城镇、经营城镇、管理城镇,截至十一五,垦区“四五”城镇体系格局目标基本实现,海林、七星等农场被列为国家级优美示范乡镇和全省旅游名镇,九三分局局直等16个城镇被列为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十一五”以来,累计搬迁居民点1 248个,占计划搬迁总量的76%,复垦新增耕地近40万亩,创造了城镇化集约用地的奇迹。完成危房改造1 345万平方米,新建住宅1 539万平方米,16万户居民喜迁新居。垦区城镇化率达72.3%,比2005年提高21.3个百分点。

三、“十大民生工程”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十一五”期间,总局党委结合垦区实际,提出“十大民生工程”,即把“住路水能树,教卫文保富”十个方面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目标,出台多项惠民政策,民生资金投入比“十五”高出2倍以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从生产到生活,从经济到社会、文化实现全覆盖,让北大荒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新建公路总里程8 507公里,为“十五”时期的4.3倍,农场通车率达到100%。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26.63平方米。新增50万人用上安全饮用水。新增3.2万户居民用上清洁能源。完成国家级生态垦区建设任务。累计植树造林143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18.2%,初步实现绿满垦区。六项文化惠民覆盖工程基本完成,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8%,建成了四级公共文化体系,“报、刊、台、网”宣传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普九”任务,职工人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到11.3年。建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医生4.96人、住院床位6.4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社会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民覆盖。低保标准提高到260元,人均月补差额提高到165元。深入开展“扶低支富”工程,2.2万户职工实现脱贫。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3267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4.5%。

四、场县合作共建向纵深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垦区发挥现代农机装备、先进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局市、场县合作共建,示范带动周边农村农业发展。“十一五”以来,累计为地方开展“代耕、代种、代收”跨区作业9 846万亩,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2 490项,推广良种面积9 800万亩,共建农机服务合作组织143个,开展农业保险7 000万亩。共建通乡通村公路525公里,灌区21万亩,堤防1.4万米,农田排水工程341公里。双山、裴德两个场镇共建试点工程顺利推进,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兴凯水城、黑瞎子岛、五大连池三大旅游名镇建设日新月异,成为全省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垦区在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五、完善保障支撑体系

十一五期间,垦区积极推进内部政企分开和集团化改革,北大荒集团总公司启动运行,北大荒集团整体竞争优势日益增强,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位次上升到第83位。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为垦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黑龙江省垦区条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垦区行政管理体制,为垦区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垦区加强科技研发体系建设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7%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2%以上,居国内领先水平。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积极拓展培训开发领域,不断优化人才公共服务,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六、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坚持抓好党的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垦区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法宝,十一五期间,人民群众对干群关系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极大推动了和谐垦区的构建。垦区还广泛开展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活动,涌现出康金环、徐元林、陈大玉等一批新时代楷模。全面实施北大荒新形象提升工程和北大荒精神教育创新工程,进一步凝聚起推进垦区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垦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整治斗争,垦区成为全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地区之一。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战、工会、共青团、老干部、关工委、民兵和预备役在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人心凝聚、真抓实干、竞相发展的可喜局面。

七、北大荒精神历久弥新

1947年,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的重要指示,一批批荣复军人来到北大荒,拉开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自此,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大军,投身黑土地的拓荒事业。六十多年来,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和生命铸就了人类垦殖史上的奇迹,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形成了以“诚信、务实、创新、卓越”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以“坚守、忘我”为基本内涵的北大荒文化精神和以“开放、开拓、智慧、包容”为主要特征的北大荒文化。北大荒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八十年代物价飞涨、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特殊时期,都发挥了突出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北大荒已成为国家靠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在几代北大荒人身上得以传承,而且在新时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成为黑龙江农垦事业的灵魂,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垦区北大荒城镇
江苏沿海垦区暗管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多彩的秋天
文化边城镇远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本期新闻图片
——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