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态度及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2012-08-15安金玲

黑龙江史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态度

安金玲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外语旅游系 河南 郑州 450001)

在教育教学中,每位教师由于生活环境、扮演角色及知识经验不同,其待人处事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上也会有所区别,态度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尤其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方面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学习动机驱动而产生的,因此,教师的态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教师的态度

“态度”这个术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熊川武认为“态度者,‘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也。[1]”也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态度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神情举止;二是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方式。笔者认为态度就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2]。教师的态度即教师对学生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从对教师态度的描述可以看出,态度由认知、感情及意向三种成分构成。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认知成分是对学生所持有的看法;感情成分是对学生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如关心、爱护、喜欢或讨厌等;意向成分是对学生的行为倾向,可从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行动中推测出来[3]。这三种成分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教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尽量使其保持一致。

态度的不正确形式是偏见,它是由于教师获得信息的途径不当或来源不可靠形成的。教师对学生一旦有了偏见便很难纠正过来,容易产生刻板效应、思维定势等。教师态度正确性与公正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学习动机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一般地,学者们倾向于把动机划分为两大类: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属于人类先天具有的、本能的活动倾向,如渴了想要喝水;而心理性动机则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所具有的活动意向。学习动机属心理性动机[4]。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5]。学习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在对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为什么学习,以及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动机能引发行为,并促使行为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由诱因和内驱力构成,具体是指学习期待,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等。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决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引发学习行动,影响学习过程。学习动机按照内外维度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学生的内驱力是内部动机,拥有内部动机的学生主要对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本身感兴趣;诱因属于外部动机,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他们对学习本身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态度在此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素质教育及新课改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得到了提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也充分体现出来。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新课改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就需要学习动机的驱使,每个人都具有先天的学习动机,教师要科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是否关心学生,对学生有什么看法等便是教师的态度问题,教师积极的态度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具体影响如下:

(一)教师态度的认知成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如果是肯定的、认可的、赞赏的,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对教师所教科目本身感兴趣,也就乐于去探究思考,觉得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快乐,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会主动去钻研学习。而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是自信的,心理也得到健康的发展。相反,假如教师对学生持否定态度,瞧不起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动辄惩罚他们,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待学习毫无兴趣和热情,破罐子破摔,产生厌学、逃课等不良行为,更别提学习动机了,在他们看来学习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看法有时会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表扬,取悦于老师等,会因为学习的结果而产生学习动机,但是一旦学生的愿望实现后,这种动机就会逐渐下降直至消退。也有的学生原来根本就没有学习动机,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肯定、赞扬先激发出学习的外部动机,让学生对学习的结果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并因而积极学习,然后再把外部动机渐渐内化为内部动机。所以,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认知来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学生真正对学业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绝不能歧视任何一名学生。

(二)教师态度的感情成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态度的感情成分是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如尊重与轻视、喜爱与厌恶、热情与冷漠等。教师要尊重爱戴每个学生,对学生热情关心,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学校有家的温暖,只有在充满爱的温馨环境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学生和教师朝夕相处,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摹仿的榜样,都会给学生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教师若不尊重学生甚至对他们产生厌恶,漠不关心,学生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的存在只会令老师更讨厌,学习上根本不会有任何动力。

教师本人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越来越强烈,反之,教师对学生有偏见,偏向个别学生,只关爱那些表面上讨人喜欢,能博得老师欢心但却华而不实的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算再有上进心,也会觉得越学越没劲,无论自己在课下怎样用功刻苦,可是老师看不到,学习动机就会慢慢减弱或者根本不再学习。那些获得优待的学生其实只是外部动机被调动起来了,但受偏见的学生不仅容易失去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也会受影响,教师态度的感情成分中的偏见便成了扼杀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而作为人师,一定要注意自己态度的感情成分,这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可低估。

(三)教师态度的意向成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态度的意向成分是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倾向,也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以及对学生准备作出的某种反应。教师不仅在口头言语和情绪情感上对学生有积极的态度,而且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如果教师本人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学生。教师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不但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未来事业的引路人。因此,教师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影响着一代人,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6]。同时,教师良好的态度意向可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一个教师在认知、情感方面的态度都很好,但在意向方面没有表现出来,学生就会对这个老师产生质疑、不信任,即便讲得再正确,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继而产生不了任何学习动机,甚至会起负面作用,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因受到教师消极态度的影响而逐渐下降或消失。另外,教师要有耐心,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真正行动起来去帮助学生,给学生补课,进行家教等,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教师的积极态度内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同时教师也恰当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期望不同,对待学生的方式便不同,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教育对象是人不是物,教师一定要采取积极合理、科学恰当的态度对待学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内部动机,以便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1]王惠东,熊川武.论促进教师态度转变的方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88.

[2]程六生.管理心理学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0.

[3]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47-148.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91-331.

[5]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0.

[6]贾相军.浅谈教师的态度[J].中国成人教育.2000(4),54.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态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