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赫哲族文化中的狗
2012-08-15孙孝伟
孙孝伟
(佳木斯大学历史系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渔猎民族,其先民肃慎自古生息繁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其活动范围远至库页岛等地。在距今约3000年的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湖莺歌岭遗址中出土了4件小陶狗,说明肃慎系民族驯化狗和使用狗的历史源远流长。因其善于驯养狗并且把狗运用于和狩猎生产和交通运输中,所以在历史上有“使犬部”的名称。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因为赫哲族居住区相对偏远,食物来源比较充足,所以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交通方式变化很小。狗在他们狩猎生产和交通运输中一直稳定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狗与赫哲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赫哲族的文化中狗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在赫哲族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凌纯声先生在《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偶有涉及,但未作专门论述。目前,于学斌和萨马尔二位先生对相关问题做了研究,但二者分别以“北方渔猎民族”[4](p64-69)和“那乃人”(1)[5](p112-118)中的狗作为研究对象。前者的研究范围较宽,赫哲族仅是北方渔猎民族之一;后者的作者是俄罗斯学者,其论述多涉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诸小民族。因此,这一课题有进一步专门研究的必要。因所在地区与赫哲族聚居区接近,笔者曾多次去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考察。在这里,以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为例,据笔者所闻见,结合相关史料,对赫哲族的狗略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狗在赫哲族狩猎生产中的作用
在赫哲族的经济结构中,狩猎长期处于重要地位,是他们维持生活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赫哲猎人赖以生存的粮食、棉布、食盐及其所使用的铁制工具、马匹、火药枪、钢枪等生产生活资料都以猎产品换取,所谓“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为生计”。因为他们的居住环境有广阔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因此其狩猎生产方式长期延续,狗在狩猎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赫哲族普遍驯养猎犬,从其幼仔时期开始饲养和训练。在其成年后,猎人在出猎时带领它认路和嗅兽洞分辨各种野兽的气味,并且由熟练的猎犬带领追捕野兽。在猎犬训练成熟后,猎犬在赫哲族人的狩猎生产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了。
从古至今,同江市街津口村一直是赫哲族聚居区。在这里,解放前不管贫富都养猎狗,在狩猎生产中用狗非常普遍。猎犬在家时,吃粮食和鱼骨兽骨;出猎时,猎犬和猎人同吃兽肉。1958年,“这个村二十六户赫哲人家,除老弱病残户不参加狩猎外,有十七户饲养二十三条狗,每户至少饲养一条,多至二条,又多是公社中的‘围狗’(2),它是公社中的公共财产,分到各户饲养,每年由公社补给一定数量的饲养粮。”[1](p53-54)
猎犬寻踪追迹,守洞捕兽,其作用与枪、马同等重要。好猎犬在咬捕细毛兽时,不伤毛皮,也不擅自吃捕到的野兽肉。猎犬在赫哲语中称“音达”,是赫哲族人民狩猎生产中的重要助手,它们主要负责瞄踪和追逐。犬的嗅觉和听觉都和灵敏,在狩猎中能主动在草丛中、江河边和树林里寻觅野兽。赫哲族人居住的地区适合貉和鼬生长,猎犬在协助赫哲族人捕猎时善于追捕这两种野兽。猎犬在生产中能够及时发现这两种动物藏身的洞穴,引导猎人挖掘兽洞。夜晚来临时,猎犬继续守候在洞穴旁,以便于次日猎人次日继续挖洞。在守候的过程中,猎犬有时把猎物杀掉然后回到猎人的住处通知猎人取回猎物。据载,同江市街津口村的两个老太太尽管行动不便,但是依靠优良的猎犬的帮助,仍然能够在秋季狩猎中取得猎物三四只至十余只。[1](p43)
二、狗在赫哲族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赫哲族在交通运输中,如果是水路则用船只,如果走旱路则用车马,冬天走雪路则用雪橇。赫哲族不仅用狗狩猎,而且把狗做为重要的牵引力量用于交通运输中。狗在赫哲族的交通运输中,主要是用作狗爬犁的牵引力量。
赫哲族的狗爬犁在其语言中称为“拖日乞”。元朝为保持驿路畅通,曾在这里设立四十多个“狗站”,专门提供“拖日乞”所需用的畜力。明清时期,狗拉爬犁在赫哲族聚居的地区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明一统志》在“狗车木马”条下引《元志》云:“狗车如行船,以数十狗拽之,往来递运”。解放以前,狗做动力的“拖日乞”还是赫哲族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工具。三江地区极其闭塞,到了冬季,一般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而“拖日乞”却畅通无阻。狗爬犁“少则套一、两条狗,多则套七、八条狗。一条狗可拉七八十斤;七八条狗可拉五六百斤”[1](p162-163)这种狗爬犁可以在深雪中行进,便于走远路,比马快的多。
赫哲族用于交通运输中的狗需要从幼年开始训练,“犬在幼畜时勿使其外出,用脖套拴在庭院的桩子上,因它总想往外挣脱,借以锻炼其臂膀的力量”[1](p143)。赫哲族养狗很多,“一般人家弄两、三条狗,据说下江一带还有饲养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狗的人家”[1](p163)这是因为,狗爬犁一般是用一条以上的狗牵引。套狗的方法是“由头狗拉一条长绳,头狗是经过训练的,只要头狗走正道,其他狗都是跟着走的。头狗拉总绳,其余的狗各带脖套用短绳栓在总绳上,群狗合力拉总绳”[1](p163)。这样,狗爬犁就能飞快地跑起来了。
因为赫哲族地区冬季严寒,用狗拉动爬犁在冰雪中前进,能够运输货物和传递消息,给人们提供物资和保持联系。这种情况,在俄罗斯境内的赫哲族,即那乃人中也是同样存在的。据俄罗斯学者萨马尔先生研究,俄罗斯境内的那乃人中,“在整个冬季,狗担负起了全部交通运输的重任。在捕鱼和狩猎中,狗是作为役畜使用的。”[5](p115)这从一个方面侧证了狗的作用。当年,这种爬犁是赫哲族主要的交通工具,狗作为牵引畜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狗在赫哲族习俗中的地位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民俗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和狗密切相关,所以狗在赫哲族文化中具有特别的位置。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凌纯声先生对狗在赫哲族中的作用的陈述随处散见。俄罗斯学者萨马尔先生在那乃人中间也注意到了相同的情况,“狗的日常应用角色使它的形象在那乃任的世界观、各种仪式和民间文学中都留下了印记”[5](p112)
赫哲族的主要生产活动是捕鱼狩猎。狩猎生产中漂泊山野,居无定处。冬季狩猎入山,冰雪在肩,寻踪追兽。露宿野外,只有篝火,猎犬与之相伴。[1](p10)赫哲族居住的地区,冬季冰雪覆盖,雪橇是基本的交通工具,狗是基本的畜力。因为狗是赫哲族重要的助手,所以赫哲族人与狗的感情很深厚。
赫哲族人不买卖猎犬,猎犬在幼年时可以互相赠送。赫哲猎人从不戴狗皮帽子、不吃狗肉。在赫哲族任看来,猎犬是他们的亲密伙伴,“猎犬如果死了,尤其为主人尽了不少力气的好猎犬,主人是非常惋惜的,一定把它尸体掩埋起来,以防野兽来吞噬。”[1](p44)据赫哲族人吴连升讲,有的猎人把已死的猎犬扛起来,放在树杈上。但不知道这种方法应做何解释。[1](p44)这种作法,可能是防止野兽吞噬;但是,也可能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在北方一些民族中,长期流行树葬习俗,赫哲族猎人这一行为或许和这一习俗有密切关系。《魏书·失韦传》中,有失韦国“父母聚哭三年,尸则置于山书之上”。《北史·契丹传》“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据凌纯声先生考察,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有树葬的习俗“赫哲人打围死在山中时,即取大树干的一段,先将树的一面斫平,再挖成槽形,上面亦覆一槽形之树作棺盖,尸纳木中,用树皮紧扎棺与棺盖。然后用有树叉之树四棵,上架两横木,其上再搁树枝铺成一台,高约丈余,棺即置于台上”[2](p221)与这种风俗相类比,赫哲族是把狗看作与人同样的生命来对待,对狗的树葬是赫哲族风俗的一种延续。
赫哲族信萨满教,狗神是其中的一种神灵,“赫哲族的狗神长约19厘米,主司狗业,平时藏在一个皮口袋里,出猎时将口袋携带在身,祭时则陈列供奉”[2](p141)。由此可以看出,赫哲族已经把狗视作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狗在赫哲族民族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注释:
(1)赫哲族本来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是中国境内的民族。但是,清末的不平等条约,分割了中国东北的土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成为界河,赫哲族成为跨界民族。中国境内,称赫哲族;俄罗斯境内,称那乃族,其实是同一个民族。
(2)猎犬,当地人称“围狗”。
[1]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
[2]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辽海丛书第4册.[M].沈阳:辽沈书社,1986.
[4]于学斌.北方渔猎民族养狗使狗的文化阐释[J].北方文物,2004,(1).
[5]萨马尔,张嘉宾.那乃文化中的狗[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