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维一体”实践教育的价值选择

2012-08-15孟凤英

黑龙江史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三维一体一体理论课

孟凤英

(广州大学社科部 广东 广州 510006)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何利用实践教育这一好的载体,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升当代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三维一体”实践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从实践中升华出来的思想政治理论,一旦离开了实际,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主导价值和指导力量。实践教育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创新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育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充斥高校,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处境尴尬,特别是实践教育,面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认识错位。从高校来看,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重点在于说理,只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讲透,实现以理服人、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的目的即可,搞不搞实践教育都无关大局;从教师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虽然可以提高教学效益,但费时间、耗精神、收益小、风险大。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一旦哪个学生不听教师安排而出了问题,教师就有担不清的责任,实践教育的问题服从学校安排就行;从大学生来看,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实用,本来就不想学习,何必又安排实践教育来挤占我们的时间?这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错误认识,体现着教育者的教学理念,决定着教育者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重视不够自然在情理之中。

第二,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从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管理现状来看,存在不少漏洞:一是学校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激励不够,导致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名存实亡。有些学校是课程安排有实践教育,但实际只上理论课,为学生布置社会调查作业并让学生自行安排调查,期末交回一篇调查报告即可记学分,教师付出的多少没有明显差异;有些学校干脆只安排理论课,私下把实践课时取消;有些学校名义上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学生搞社会实践,但缺少风险管理和处理机制,一旦出现风险情况,教师要自行负责,严重影响教师开展实践教育的积极性。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基地的数量不足且管理缺位。有些学校在校领导、团委、思想政治理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几个实践教育基地,但因管理部门不明确,且未及时拨付实践基地资金,导致教学实践基地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三是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考核方式落后。目前,多数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是根据教育部课程安排来进行理论课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给学生一个总学分,并没有把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分别来考核,分别记学分,这就为部分学生简单应付甚至弄虚作假提供了方便。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有些高校要求学生在上理论课的本学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并提交一篇调查报告;有些高校要求学生每年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并在下学期开学时上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等。总之,高校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深入开展。

第三,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难题。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有些高校根本没有比较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经费,当上级有教学检查时临时划拨一部分经费来应付;有些高校在接受检查时,名义上把经费挂在财务的帐上,检查之后马上收回来,不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使用;有的学校虽然有定量的实践教育经费,但和其他专业教学相比相差很大;有的学校愿意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资金用来“锦上添花”,却不愿意拨出几万元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雪中送炭”。如果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经费紧张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经济发达地区呢?据中国传媒大学的调查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高校,也存在此类问题。高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披露,在问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每年的专项经费及保障问题时,有54.2%的学校实践教育经费为零,8.3%的学校在1万元以下,12.5%的学校在1~5万元,8.3%的学校在5~8万元,8.3%的学校需要临时申请。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处境尴尬。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就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种社区文化建设典范、先进人物、典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等实践教育资源,完全可以开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基地,只是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出面协调、给予经费支持并合理规划,学校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安全保障即可,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资源开发不够,共享不足。

本文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行“三维一体”实践教育的设想。所谓“三维”,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空间维度: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空间维度;二是课堂以外、校园以内的第二课堂的空间维度;三是学校以外的社会课堂的空间维度。所谓“一体”,是把在“三维”空间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融为一体。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维一体”实践教育,即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实践教育、校园内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以及学校以外的社会课堂实践教育三者的目标与功能加以区分并协调统一起来的一种立体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更全面的领域纵深发展,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基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维一体”的实践教育,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实效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导向作用。

第一,“三维一体”实践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实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专业课程的教育理念相对先进,教学实践环节把握比较到位,并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效。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学实践中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的落后观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致使有的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无法正确面对社会现实而出现一系列怪现象。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维一体”实践教育理念,把时空观念和教育观念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相统一,明确每一维度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并在教学中以大学生的实践感悟为基点,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信念,不但能够全方位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教育性,而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应该重说教的落后认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目标。

第二,“三维一体”实践教育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了社会实践,它们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维一体”的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的有限空间,到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去锻炼,自觉搜集并整理来自社会实践的信息与经验,再回归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学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国情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促进教师与学生思想的良性互动,而且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说服力、科学性和教育针对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要求。

第三,“三维一体”实践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积极性。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主体意识、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潜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对于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问题,理论探讨和阐述已经不少,教学实践中也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结果普遍不尽如人意。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三维一体”实践教育,紧紧围绕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发现并依据大学生的兴趣,遵循教育规律,合理规划实践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实践教育与课堂外校园内的实践教育、校园外的社会实践教育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立足大学生的实际社会调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实践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又把大学生的切身实践经验回归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实践教育中,并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在这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组织和主导作用,大学生则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愿,通过课堂发言、课堂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活动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的主体作用,必将大大激发大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益。

第四,“三维一体”实践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审美和艺术素质在内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其中能力素质(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合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从高中校门直接进入大学的校门,他们没有社会阅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而提供给大学生有益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能力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维一体”的实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在考察、探究、体验、论证、发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党情、社情、国情,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逐步得到提高,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价值目标。因此,我们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维一体”的实践教育是科学培养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必将全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五,“三维一体”实践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实效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完善,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充斥高校,金钱决定论、读书无用论在大学生中漫延;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重教化、轻内化、重说教、轻养成的不良方式;社会上更多的用人单位只看重劳动力的专业素质而忽视劳动力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得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学的实际效果欠佳。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实践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及时进行答疑,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为自己的言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虚到实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维一体”的实践教育,恰恰能够借助于多维度的现实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从观察社会问题入手,发现问题并通过组织有益的社会活动,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借助于教师的课堂互动活动和循循善诱,把大学生的实践感悟和经验融入到抽象的理论观点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个“三维一体”的实践教育过程,既遵循了认识论的基本规律,又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有所提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实效性将会是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面临着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应该在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不断强化实践教育,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三维一体一体理论课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尝试减肥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维一体”教学模式探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