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趋势下历史学功能的再认识

2012-08-15赵雪妮

黑龙江史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历史学史学全球化

赵雪妮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对历史学功能认识的阶段性变化

“文革”动乱期间,历史学一度成为“四人帮”用来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工具,他们根据政治阴谋的需要,曲解或捏造历史,利用历史强行说教,历史学在当时沦为“政治的婢女”,(1)其功能仅仅是论证现行政策的正确性,甚至不管这些政策是否真的正确,片面强调其革命性,史学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人们开始怀疑历史的可信性。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历史科学应当是最科学的,却在当时遭到如此践踏,落到了最不科学的地步。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历史学也是如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史学,逐步摆脱狭隘与粗陋,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但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和探讨的深入,新的困境和挑战出现了,史学似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失势,从“显学”的地位逐渐走向冷落,在社会中的地位受到质疑,出现了“史学危机”。人们逐渐开始将史学只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普通的学科,史学工作者们有了从中心到边缘的失落感。

二、全球化趋势下历史学功能再认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导致了文化领域的变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外部的驱动力量导致不同民族文化进入新的整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文化就面临着丧失的可能。

(一)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原本是一个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好机会,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世界文化交流的单向流动特征颇为明显。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扩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模式,企图建立起西方“文化霸权”。

首先是开拓文化市场倾销文化产品,大力开拓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如在全球风靡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已然形成了一种快餐文化,吸引甚至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好莱坞的大片主导着全球影视市场,看好莱坞电影成为人们所谓的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其次是利用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设施的优势,推销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是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其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交流更为便利。西方国家凭借信息和网络建设的优势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推销给我们,让国人慢慢认同、依赖这种文化理念,同时对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降低了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再次是控制文化资源,侵蚀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文化侵略的方式由单纯的输出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转为开始企图控制别国文化资源,侵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影视作品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中国的传统题材,如《花木兰》、《西游记》等,他们按照自己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理解方式来拍摄,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在学术领域,他们也按照自己国家的意志对中国历史进行编改,严重侵蚀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

面对以上文化侵略手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的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场文化危机使人们开始希望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寻求文化认同感,正因为此,历史学的地位和功能被重新认识。

(二)民族文化危机背景下历史学的功能

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在传达丰富的历史信息的同时,还深含着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对于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努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发掘中国史学资源,赋予其崭新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史学将会以其特有的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发挥其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具体来说,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时,历史学具备以下功能:

第一,培养个人优秀品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学历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对于完善人格、陶冶情操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规范了历史教育的目标:“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的优秀史学遗产,有益于人生修养,历史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底蕴和众多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以及各方面的经验和智慧都是培育人文素质的最好素材。

第二,帮助人们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中,人们可以回顾民族既有的文明成就。我国历代名人辈出,成就非凡。孔子是世界级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以孔子的《论语》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正日益受到西方社会的重视。古迹遗存以及古代科技发明成绩更是惊人。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四大发明、圆周率等,诸多成就不胜枚举。可见中国的历史是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具说服力的材料。由此,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了解了我们祖辈先贤的光辉成就,从中领悟到尧舜亦人、催人奋进的自豪与感慨。中国要在全球民族之林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利用中国的历史从根本上树立起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

第三,延续民族传统,强化民族认同感。源远流长的历史除了包括既有的文明成就,更包括既定的民族心理和性格、人际关系、生死观念、民俗文化观念、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定势、行为准则等一系列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更加清晰的将中华民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区别开来,我们的民族因为这些传统而独一无二,这是民族的文化血脉,也可以称作文化DNA。对于家族、族群、国家和文化来说,正是历史和史学建立并且强化了祖宗与后人之间相隔数百千年的的联系,维系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维系着国家和家族血脉的传承延续。

第四,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所有学科中,只有历史学能容纳那么多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人物和事件。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为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奋斗、英勇捐躯的历史;一部中国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甚至是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谋求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正如李大钊所言: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我们后世读史者不觉对之感奋兴起,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敬仰心,引起“有为者亦若是”的情绪,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亦于是乎油然而起了。(2)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使人们意识到个人与祖国是一种血肉相关、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培育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凝聚力。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趋势,我们在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多元化的精彩生活之时,不能忽视民族文化血脉所遭受的威胁,强壮自己的文化之根,才能以更好的姿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才能向世界贡献出我们的民族特色,构建全球文化新体系。

注释:

(1)张芝联.当代中国史学的成就与困惑.史学理论研究,1994(4)。

(2)李大钊.李大钊史学论集[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247。

[1]陈润叶.新时期史学功能研究综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

[2]李永福,郑先兴.历史学的功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趋向[J].安徽史学,2003(4)

[3]吴漫.20世纪后半叶史学社会功能探讨的得与失[J].中州学刊,2004(4).

[4]鲍宗豪.论文化全球化—兼谈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

[5]陈胜勇.全球化、族群认同与历史教育[J].史林,2003(6).

[6]谢祥.论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挑战[J].红河学院学报,2009(2).

[7]杨博华.全球化、文化认同与文化帝国主义[J].南京社会科学,2000(8).

[8]肖宏发.历史学与社会教育—对新时期史学社会教育功能的诠释[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猜你喜欢

历史学史学全球化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多项历史地理学成果荣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史学漫画馆
“竜林”文化与民族社会历史学(下篇)
史学漫画馆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