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瞻为官阆中期间行事粗疏

2012-08-15张万东

黑龙江史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川北阆中重修

张万东

(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杨瞻,生卒年不详,字叔后,山西蒲坂人,进士出身,明嘉靖十二年(1524)任四川巡检司佥事、分巡川北道,驻保宁。在阆中为官期间,史载他“修举废坠,整饬文学”[1](p15)赢得了阆中人民的敬重。而对于杨瞻,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所以本文试图根据阆中的方志等文献,对杨瞻在阆中任官期间所做的事进行梳理,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一、提倡儒学,高扬忠孝义节

中国古代的国家意识形态是儒学,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大多从小饱读并服膺于儒家经典,所以当他们为官之后,提倡儒学,强调儒家的价值观念,就成为他们内心自觉的一项责任。杨瞻也不例外,这位在传统儒学熏陶下成长的帝国官员,在阆中为官期间,通过修葺一些儒家价值观所认同的祠堂宗庙建筑这种实际行为和为宗祠题诗这样的象征行为来试图提倡儒学,提倡一种儒家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以及信仰体系。

雄威庙,祭祀的是张飞。这位曾经尽忠辅佐刘备的蜀汉大将,因其忠心耿耿的追随刘备创建蜀汉政权的事迹符合传统儒家价值观,所以在宋嘉佑年间和明洪武年间都得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杨瞻任官阆中期间就曾题诗雄威庙,“石做肝胆铁做□,赤心耿耿为刘□。扶持正统龙飞蜀,经略中原虎视吴。许□达期吞魏贼。老天不遂英雄志,忠壮巴山烈贯渝”[2](p110)(1)从“正统”和“魏贼”两词中可看出,杨瞻在诗中希望凸显儒家的忠义观以及所衍生出的蜀汉正统观。

忠孝二字一直是传统儒家所提倡的极重要的价值观。杨瞻在阆中期间,就曾修建忠孝祠来弘扬儒家的价值观。在嘉靖《保宁府志》中,这样记载,“忠孝祠在省耕亭坐,佥事杨瞻创立,每科举之年诸□于此。”[3](p114)(1)

乡贤祠和名宦祠,祭祀的是历朝历代阆中的名人,他们大多是德行兼备声誉颇佳的官员或者是勇猛忠义的守将,如阆州守将姚洪等,汉代太守马忠,宋代节度使罗承之,太子太师陈尧佐等。“嘉靖二十一年佥事杨瞻同知于淳樵官郭谦改迁于府学之东”。[4](p112)同年杨瞻又将名宦祠改迁于府学之东。将乡贤祠和名宦祠改迁于府学之东的行为,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他希望通过这些乡贤的模范作用,以激励府学诸生,成为儒家价值观下的贤人。

将相堂,相传是阆中三陈兄弟读书之所。“三陈”即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先后考中状元、进士,后官升宰相,故有“状元宰相之家”的美称。杨瞻曾在任佥事期间,重修将相堂,并写下了《重修将相堂记》。这篇文章也收录在道光《保宁府志》中。杨瞻希望通过这一行为,来强调读书之风,以激励阆中年轻的学子们。

二、整饬武备

在一些有关阆中的资料中,有关杨瞻的记述更多是谈到他修复古迹,提倡文教,往往忽略了他在整顿武备上的贡献。在嘉靖《保宁府志》中,就记载了这位干练的官员在加强武备方面的事情。“巴峪关,在大小巴山之间,佥事杨瞻立”[6](p140),“嘉靖二十一年佥事杨瞻重立剑门关,并以百户守之”。[7](p141)“至于要害之所巴州设嘉峪关,通江设羊圈关,广元设七盘关,朝天关,昭化设梅岭关,剑州设剑门关,各以百户一员董之,军夫各二十名,民各六十名守之”。从以上引述中可以看出,杨瞻任川北道佥事后,主要在川北要塞地区加强了防御力量。除了在显要之地加强军事力量,在一般的郡县中,杨瞻也加强了武备。“嘉靖辛丑分巡川北道佥事杨瞻,申严明例,郡邑简兵增堡,五里一戍”。通过简兵增堡的措施,能够起到提高郡邑的军事能力的作用。[8](p137)

三、修葺公共设施

为官一方,肯定要造福于民。而修桥补路,疏通交通,无疑是从古至今的重要的便民措施。杨瞻在阆中期间,在民间基础设施的修缮上亦有所贡献。在南部县,杨瞻就主持修葺了状元桥。由于老的状元桥因为年久失修,所以“嘉靖二十一年佥事杨瞻命知府童福撤而新□,夯石为基,架木为梁,而上覆以亭八九□”。[9](p127)(1)在修葺完状元桥后,杨瞻还写下了《南部县重修状元桥记》,“嘉靖壬寅冬,余发公帑督令童福简之,福亦输俸程工,不二月告成”,[10](p490)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印证修状元桥这件利民之事。在南部的流□铺,杨瞻命知县童福创建流□桥”。[11](p127)(1)而在阆中,杨瞻重新修建了阆南桥,在他的《重修阆南桥志》中,记载有“嘉靖壬寅秋,余出公帑命千户李正实口口圣将伦罗添爱辈修之,至十月终告成”。[12](p490)(1)除修建阆南桥,杨瞻还主持修建了司马桥。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杨瞻任川北道佥事时,在阆中和南部县都创建和重修了桥梁,方便当地人民的生活。

四、修缮佛寺道观

在杨瞻所编修的嘉靖《保宁府志》中,曾记载了他修缮了比较多的僧寺道观。在通江县,杨瞻主持重修了金溪寺。在其所写的《重修通江县金溪寺记》中,记述了他公务出巡之时,宿金溪寺,对该寺十分喜欢,所以在嘉靖辛丑年冬,“余特为结殿三间,以壮梵宇。不满半载工告完”。[13](p498)

在苍溪县,杨瞻重修了紫阳寺。在他所写的《苍溪县重修紫阳寺记》中,记述了他修寺的原因,“余问僧寺还佳否?僧曰形势则佳,殿宇则剥圯矣。余□捐俸辑理之,不数月告完”。[14](p499)(1)修寺时间为嘉靖壬寅年的春天。在阆中,“嘉靖二十一年,杨瞻复立了观音寺”,[16](p191)幷题诗一首,在这首诗中,最后一句是“眼前荣辱倾忘情”,[17](p191)从中可以似乎可隐隐看出佛教文化对于杨瞻内心世界的影响。

在南部县的上乘寺,杨瞻还修建了虚白堂。在杨瞻的《上乘寺虚白堂铭》中,就叙述了他增修虚白堂的始末。在嘉靖壬寅年,杨瞻巡历之时,夜宿上乘寺。他见“佛殿后山麓,仍余隙地,余发公帑为筑一堂。堂成,僧来清名,余题曰‘虚白堂’。”

杨瞻除了对僧寺情有独钟以外,对于道观也颇有兴趣。在嘉靖《保宁府志》中,就记载“嘉靖二十一年佥事杨瞻重修(太清宫),堂宇焕然一新”。[18](p193)在《咸丰保宁府志》中,则收录了他所写的《重修太清宫碑记》。明初太清宫本因失修而“倾圮居半”,“郡乡大夫沈龙山继美宴余于斯”,杨瞻“于是捐俸,命耆民马俸辈协力修理,不数月告成”。

五、整修名胜古迹

杨瞻是一个文化品位颇高的官员。所以在阆中为官之时,他凭借自己的文化积淀对阆中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他的这些行为对于当时以及后世都有积极的影响。在阆中,杨瞻修建了省耕亭,取节轩,阆苑山房。在《嘉靖重修保宁府志名胜纪》中,就记载了“省耕亭,在□门外半里许,佥事杨瞻建为劝农之所”。[20](1)而在进士刘元凯所写的《省耕亭记》中,也记载了杨瞻修省耕亭之事,“杨公分慮川北,剳記保寧一日相郡治之四方獨北郊之地寬平肥沃,而民之耕者常接于目□,立亭于隙地,揭□于上,曰省耕。”[21](p447)(1)“取节轩,分巡道副使刘天民建,佥事杨瞻重修。”[22](p172)

综上所述,杨瞻在阆中任川北道佥事期间,提倡文教,高扬忠孝仁义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修缮文物古迹,整修公共设施,整顿武备,重修了《保宁府志》,这些措施不仅使当时的人受惠,后人也能享其余荫。以上文字只是对杨瞻在任川北道佥事时所做之事的初步整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对杨瞻以及对阆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注释:

(1)由于方志中有部分文字看不清,不能释读,所以在文章中以方框代替这些文字。

[1][清]黎学锦,徐双桂.道光保宁府志职官志[M].

[2][3][4][明]杨瞻.嘉靖保宁府志·神祀[M].

[5][清]黎学锦,徐双桂.道光保宁府志·艺文志[M].

[6][7][8][明]杨瞻.嘉靖保宁府志·武备[M].

[9][11][明]杨瞻.嘉靖保宁府志·桥渡[M].

[10][12][13][14][17][明]杨瞻.嘉靖保宁府志·艺文志[M].

[15][16][28][明]杨瞻.嘉靖保宁府志·寺观[M].

[19][清]徐继镛.咸丰保宁府志·寺观志[M].

[20][22][明]杨瞻.嘉靖保宁府志·名胜纪[M].

[21][明]杨瞻.嘉靖保宁府志·艺文志[M].

猜你喜欢

川北阆中重修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封二)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高职院校自主“诊改”机制的实施研究
——以重构学生课程重修制度为例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阆中蚕桑大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高职院校重修问题及解决方案探析*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胡耀邦怎样从川北到北京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