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的基督徒角色
2012-08-15张英欢
张英欢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 兰州 730300)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年),是现代护理学的奠基人,护理教育的创始人,医院管理、军队卫生、社会卫生等多学科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伟大的社会改革家和人道主义者。她为人类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被西方誉为近代史上的伟人之一。纵观其一生,不难发现基督教徒这一角色对她有着特别的意义,正如安妮·马修森(1)(Annie Matheson)所说:“就其一生来看,宗教是她生命的内核,深邃而宁和,是她悲天悯人超然于世、压抑世俗之激情的根由,没有宗教的支持,她的才智和敏锐就会失去救赎的光芒和最为根本的怜恤慈爱。(2)”
南丁格尔出生在英国一个有着基督教背景的名门富有之家。因其降生地是意大利的历史文化名城佛罗伦萨(Florence),所以她的父母为其取名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南丁格尔自幼受基督教家庭氛围的熏陶,再加上父母经常举办慈善活动。所以在她幼小的心中便埋下了“基督教色彩的奉献和牺牲精神”种子。“九岁时,她在第一篇日记里写道:‘神(God),必与我们同在。’(3)”十七岁时她在日记中这样记述着她第一次接受上帝的召唤:“一八三七年二月七日,上帝在召唤我了,要我去为他效劳。(3)”日记的内容表明“南丁格尔在长期阅读《圣经》的过程中,保持了与上帝的交流,最起码有了自身对宗教精神的向往和理解。”(3)上帝在召唤她了,但这项使命究竟是什么?她又应当奔向何方?她却不清楚。这时,她头脑中还根本没有想到要去护理病人。她还依然是个娴静的少女,充满自信和宗教信仰。上帝已经召唤她了,不久还会再次召唤她的。(3)”
1837年9月至1839年三月,南丁格尔全家在欧洲长期旅游。在结束旅游,离开巴黎之前,她在私人笔记中写道:为了配得上做一个上帝的忠仆,首先要克服的诱惑,便是“佼佼于社交界的欲念”。由此可见,此时的南丁格尔并没有忘记上帝对她的召唤。回家之后他对庸庸碌碌的现实生活感到极度的不满和厌烦。“她的灵魂越发向往一种能服务和奉献大众福祉的人生。(3)”“她期盼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资格为神服务的人。她翻阅旧时的笔记:一切事物的基础,都必须建立在神爱的坚固的磐石上,耶稣基督以苦难的一生,换取了人类无边的幸福。所以,想得到工作的喜悦,就必须抱着敬世、乐业的精神,而不是虚荣、谄媚或鄙视贫贱。我时常自我反省,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是否真能尽心尽力,诚实无伪,我期待解除内心的疑惑和困扰。”(3)
1842年夏天,英国发生了大饥荒。南丁格尔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当我一想到人们的苦痛,就感到万分的难过。这些困苦强烈袭击着我,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已经有所明白上帝的召唤——为人群服务,为悲惨的人们服务。但是,他还不甚明了,具体采用什么形式。(3)”此时的南丁格尔开始力所能及地救济一些平民。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南丁格尔和同样为基督徒的汉娜伯母成了亲密的朋友。“她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人的精神生活和灵魂对神的归属问题。经过一段时期后,她已经渐渐发现自己应走的道路。她在给汉娜伯母的信中写道:‘人生如战场,必须奋斗不懈,与邪恶对抗;即使是在分寸的土地上,也要尽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而夜晚正是神赐予我们安息与祈祷的时刻,籍着黑夜的安眠等待明天的来临。天国的实现,圣国的来临,是为了拯救所有的人类,并非只为了个人的幸福与荣华。只有善于利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才配与天使同列。天使的定义是什么?如果天使只是散播美丽鲜花的人,那么无知、顽皮的小孩子也可以称为天使了。护士就像医院的女佣,她们必须清除脏乱和污秽,为病人洗身体,做人们厌恶、卑视,而不愿意受到感激的工作,但是我却认为这种有益于人类,使人类健康的工作者,才是真正的天使。’南丁格尔苦苦追寻着。当她写出这封信的时候,她的心中逐渐明朗了,她的使命应该在病人中间。自从那次上帝的召唤,已经时隔七年了。后来,她写道:“我24岁之后,对于自己要做什么,要走哪条道路,就不再有任何迟疑不决了。(3)”
南丁格尔认识到为了能让上帝的事业获得成功,她必须要像男性一样遵从职业培训规则。“为了将自己提升至有为上帝服务的资格,更为了求得心灵的解放,她开始继续自修各种知识,并开始偷偷地接触一些护理资料。(3)”1852年6月到10月间,南丁格尔在德国莱茵河畔凯撒沃兹(Kaiserswerth)的一所女执事训练所接受护理培训。这所训练所是泰德尔·弗利德纳(Theoder Fliedner)牧师筹建于1833年的慈善机构的一部分,当时还包括一所医院,一所幼稚园,一个孤儿院。培训结束之后,南丁格尔曾在法国巴黎伍帝帝诺街慈善修女会医院短期担任志愿护士。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南丁格尔奉命带领38名护士(其中24人曾在英国基督教圣公会或罗马天主教会的各类宗教团体中接受过护理培训)奔赴斯库塔里战地医院。经过南丁格尔及其护理人员的多方努力,使伤病员的死亡率由战争初期的42.7%降至为2.2%。她的杰出工作受到广大官兵和英国本土人民的广泛赞誉,并被誉为“提灯女神”。人们对于护士及其护理事业也刮目相看。南丁格尔与她的护士团在英国民众心中重新塑造了神圣、崇高的护士形象。护士的这一光辉形象自16世纪宗教改革后被人们忽视了近3个世纪。1855年11月维多利亚女王特地赠送南丁格尔一枚精美的宝石胸章,上面镌刻着摘自圣经中的一句铭文:“怜恤他人的人有福了”。在随附的信件中女王写道:“在充满血腥的战争中,你表现了基督徒崇高的牺牲精神。我以一枚胸章作为君王感谢你的心意表徵,请你佩戴并珍惜我的情感。这枚胸章的花色和形状,正足以表达我真诚的祝福,以及对你崇高事业的推崇。”1856年3月战争结束,在启程返回英国之前,南丁格尔在巴拉克拉瓦高山上的阵亡将士墓间竖起了一个巨型白色大理石十字架,以纪念那些在战争中倒下的英勇战士和无畏的女护士。十字架上有一行意大利的碑文:“上帝,请宽恕我们。”
回国后的南丁格尔深刻意识到克里米亚战争中惊人的死伤率是英国军队中不合理军医制度的必然恶果。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她必须趁全国上下对克里米亚惨剧记忆犹新时进行军队卫生制度的改革。还未来得及休息的她再一次投入到奔波操劳之中。1857年11月积劳成疾的南丁格尔健康状况很差,生命危在旦夕。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牵挂着上帝赋予她的使命。在请别人代笔写下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所要去的地方,或许神仍然会赋予我成为一个护士——白衣天使的使命吧!(3)”值得欣慰的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南丁格尔的身体慢慢有了好转。在此后的五十多年内,她拖着带病的身躯不仅致力于军队卫生,还致力于救贫院、家庭护理等社会卫生制度的改革。此外她还出版多部著作,阐述她对医院建设、医院管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她在1860年6月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St.ThomasHospital)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护士训练学校,为近代护理教育打下了基础。正是在这此后半个多世纪的锲而不舍、锐意改革的奋斗下,南丁格尔最终成就了她的梦想。
“1897年12月25日是克里米亚巴拉克拉瓦战役的纪念日,南丁格尔曾在那日为参加战争幸而生还的老兵们写了一封信,信的结尾时这样写的:‘不要厌恶人生,生命是神最伟大、最神圣的赐予,只要能依照神的旨意,行使神的使命,那么不论是今生或来世,我们的生命都将散发出无限的光芒,愿神祝福你们!’(3)”“1901年,比南丁格尔大一岁的维多利亚女王驾崩了!她是最了解南丁格尔并且全力支持她的惟一同性好友。内心隐痛的南丁格尔翻阅当年的日记,在1893年11月3日,她写道‘39年前的今天,我带着无限的祝福到斯卡特里,长久以来,我梦寐以求的事,终能如愿以偿。现在,环绕我的却是忧伤和失意。神呀!我愿搭上天国的船,随你回航。’(3)”
1910年8月13日下午南丁格尔在睡梦中平静地荣耀归主,享年90岁。她在遗嘱中特别叮嘱:“埋葬我那凡间躯壳的一抔土,不要有任何纪念性的建筑”如果这样做不可能,则请求把她的遗体“就近入土”,并只立一个简单朴素的十字形墓碑,上面不留姓名,只刻缩写字母和生卒年份。为尊重她本人的遗愿,她被安葬在家族墓地中,墓碑上镌刻着一行小小的铭文:N﹒F﹒1820年生,1910年卒。
注释:
(1)安妮·马修森是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女诗人,于1913年著成《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传》。
(2)(英)安妮·马修森: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传[M].叶旭军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49页.
(3)许渊明.南丁格尔[M].辽海出版社,2005: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