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民主化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互动

2012-08-15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郑尚元

中国工人 2012年6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者民主化管理制度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郑尚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李海明

企业管理民主化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互动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郑尚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李海明

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的协进是民主化的一种体现,民主的基层政治必然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企业的具体管理中,通过基层民主政治实现职工参与往往面临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压力。换言之,基层民主政治对职工参与的推动往往被企业经营管理的专断所抵消。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民主观念、民主作风对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具有更现实的作用力。事实上,企业管理民主化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之间有着密切而迅速的联动机制。诸多职工参与的自觉个案都是在企业管理层的民主化作风中实现的。

一、企业管理民主化

1.企业管理民主化的内涵

什么是企业管理民主化?在我们已有的检索资料中不仅未发现对“企业管理民主化”的专门界定,而且常常有“管理民主”与“民主管理”的混同使用。有必要专门区分“民主管理”和“管理民主”,乃至在“管理民主”之外使用“企业管理民主化”。概念区分在于区分企业管理的多种状态,以及这里所切入的视角。民主管理是一种制度,而管理民主是一种作风,企业管理民主化既是制度与作风的衔接,也是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协进的体现。在此,企业管理民主化有如下特有内涵。

(1)企业管理民主化的主体是经营管理者,而非其他

企业管理民主化的主体是经营管理者,而非抽象的企业,也非工会、职代会、党委会等等,也不是职工。企业管理民主化在此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化。与企业管理民主化相对应的是经营管理者的专断。企业管理民主化并不拘泥于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所有的企业形态中都可能存在。实质上是对经营管理者的一种认知,如认为“某经理很民主”就是企业管理民主化的体现。

(2)企业管理民主化是一种观念、态度、作风,而非制度

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相对应,企业管理民主化是经营管理者的观念、态度和作风。如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经营管理者高度集中,不仅没有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也没有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这样的企业不应该适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但是不影响这样的企业在管理上的民主化。另外,企业管理民主化不等于企业经营决策向民主机制转换,而是经营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企业决策中的兼顾各方利益等等。

(3)企业管理民主化是一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民主化是一种企业文化,而且随着企业民主文化的渗透,企业管理民主化会向纵深发展。现代企业在关注员工积极性时,往往注重塑造企业文化。而在当下流行的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文化,其价值也比较多元。而在多元价值中,民主化往往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企业管理民主化往往与企业的利润观念、效率观念会发生冲突,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管理民主化是弱势的。尽管如此,企业管理民主化作为一种文化,却又不可或缺,给予企业竞争文化以有力的补充。

2.企业管理民主化的存在

自如上界定的企业管理民主化,根据企业管理的现实,企业管理民主化往往与特定因素联系在一起。换言之,企业管理民主化在特定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而在某些情况下有其存在的或然性,还在某些情况下不宜存在。

(1)企业管理民主化适合于现代化大企业

现代化大企业以规模经营为基本特征,意味着企业之运转以制度化运转为宜。故而,个人魅力与制度、结构等配合才能产生可积累的经营文化。个人高度权威很难适合于现代化大企业。而制度化和结构治理天然与管理民主化衔接在一起。一个不懂民主精髓的经营管理者往往在现代化大企业的经营中出现诸多不畅。

而在中小企业中,尤其是小型的、家庭化的企业中,企业管理民主化则不具有必然性。而且常常有相反的例子表明,专断的小企业主往往代表一种魄力,而更容易抓住市场机会,少有负累。当然,我们应该鼓励中小企业管理的民主化。只是,就现实存在而言,企业管理民主化在小企业中不具有必然性,而在大企业中具有必然性。

(2)企业管理民主化适合于稳定经营的企业

稳定经营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往往不是企业外部的竞争压力,而是企业内部的利益格局。民主化是实现利益格局合理化的重要手段。倘若稳定经营的企业不考虑经营管理上的民主化,则往往会出现内部利益的冲突与内部主体的分裂。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是民主化的管理,而经过较长时期的稳定经营,民主化则会不断地扩大。

换个角度,在起步创业的企业中,或者经营状态极不稳定的企业中,则很难实现企业管理民主化。这是因为,此种状态的企业要么在发展初期,其理想状态是资合和人合的天然统一;要么处在没落时期,民主化有可能消逝企业难得的转机。

(3)企业管理民主化适合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觉民主

企业管理民主化往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觉民主为契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民主意识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经营管理者的主动行为,一个是经营管理者的被动行为。被动的企业管理民主化往往是虚假的民主化,虽有其形,难得其神。一般企业管理民主化会表现出自上而下的民主化。唯有经营管理者具有真实的民主化意思,这种自上而下的企业管理民主化才能实现与基层职工民主诉求的有效衔接。

<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

二、企业管理民主化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互动

在界定了一种区别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企业管理民主化后,可进一步阐释企业管理民主化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之间的互动。这里需要分析两个点:其一,两者的互动机制;其二,两者的结合状态。

1.企业管理民主化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

企业管理民主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主动实施的自上而下的民主化。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自企业经营管理者之外的一整套职工参与机制。这套机制虽然可能已经在法律上有着详细的描述,而且理论上有着深邃的阐释,却终究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种种限制。故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常常是来自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阻挠和阳奉阴违。因而,在具体的个案中,各种施压的效果未必如经营管理者的自觉重要。事实上,说服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是现实中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之要害。如,实行厂务公开,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没有经营管理者的配合,厂务公开就不可能有效展开。再如,通过职代会选举职工董事监事,没有经营管理者对真正代表职工的职工董事监事的容忍和支持,就很难选举出真正的职工代表。一言以蔽之,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经营管理层是左右企业的实体,没有企业经营管理层对民主化的认知,就很难实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2.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推动企业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原因

在辩证的思维中,企业管理民主化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企业管理民主化可以保障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可以推动企业管理民主化。这恰恰说明,民主化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管理民主化对民主管理制度的接受也有一个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的过程。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推动企业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对管理民主化的推动并不是绝对的,特定情况下会给企业管理民主化带来一些压力。故而,我们应该强调企业管理民主化的自觉行为,通过财产制度、基层政治制度、经理职业化制度等等来多方面塑造企业经营管理的民主化观念。

3.浑然一体的民主管理制度与管理民主化将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理想状态

企业管理民主化的最终状态应该是民主管理制度,是各种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整合和一体化。从当下企业民主管理的目标来看,浑然一体的民主管理制度与管理民主化将是一种理想状态。在该理想状态下,体现为劳资共赢,结果为劳资两利。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资本和劳动均有相应的发言权,投资者与职工在经营管理层上达成稳定的共赢状态,其中,对外经营的重大决策能够较多体现投资者的意志,对内管理的重要事项能够较多体现劳动者的意志。经营决策层的制衡机制从单纯的资本制约走向劳资共同制约。在此意义上,民主管理制度与管理民主化是合二为一的。

三、在民主中逐渐实现职工参与

企业管理必然走向民主化,其制度化的节点必然是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民主化。而经营管理者民主化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却并非一个层面上的事物。事实上,民主化的程度和状态是整个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当民主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各种制度必然会有效地实施,必然会不断地反馈并与公司法、劳动法、社会法、宪法等有效地衔接。换言之,我们关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通达性思考最终寄托在民主之中。这应该是一个更开放的课题,是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仅就当下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而言,完善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体系至少应包括如下努力:

其一,立法与行政应该重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立法和实施,提升企业民主管理的政策地位。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感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个遗憾。从逻辑上讲,传统的民主管理机制是我们宝贵的制度资源,倘若能够在现代企业制度得到很好的保留,其益处不可限量。当下若能在立法与行政上提升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地位,或许可以弥补此种遗憾。企业民主管理的本质不应该是反腐倡廉,不应该是群众监督,不应该是效率,而应该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本身。

其二,加强工会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中的地位。割裂工会、职代会、职工董监事、党委会,使得企业民主管理的制度看似多种多样,却很难有效普及、落到实处。而整合各种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突破点应该是提升工会的地位。把工会定位为西方的工会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的工会不应该仅仅成为代表职工进行集体协商的团体,而应该承担更多的民主职能。

其三,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塑造企业内的民主文化。如,加强党委会在企业基层的民主建设,落实企业内群众监督,培育职工的民主观念;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实现经营管理层的职业化,培育经营管理者的民主观念;推进财产制度法治化,财产透明化,以区分资本与财产的观念来塑造投资者的市民观念;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治,提升劳动收入的重要性,提升劳动者的发展空间,等等。总之,随着民主建设的深化,必然会在民主中逐渐实现职工参与,理论上建构的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才能实现。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者民主化管理制度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如何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律化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试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探究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任机制的完善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盘点 政治篇:有繁有简,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合理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

中国工人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