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的国际依赖度

2012-08-15陕西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日点击评论员魏雅华

中国工人 2012年11期
关键词:依赖度粮食进口

陕西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日点击》评论员 魏雅华

中国经济的国际依赖度

陕西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日点击》评论员 魏雅华

新闻事件: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GDP增速7.8%

2012年,中国在怀着一种深深的忧虑,密切地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国际依赖度。因为经济衰退的阴霾似乎在中国的天空挥之不去,而且逐季度回落的GDP增速,似乎也在加重这种忧虑。我们时不时地听到对中国国际依赖度的讨论,而且我们听到的都是对于中国国际依赖度偏高的担忧。

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度实际上是在下降,到2012年8月,已从前两年的76%,下降到了50%。可我们说不清这是福是祸。因为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因为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依赖度的下滑,中国经济的GDP增速也在下滑。这样看来,中国经济国际依赖度的下滑未必是好事。它很可能是一个反向指标,它也反映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跌落。

“依赖”这个词似乎是个贬义词,因而“国际依赖度”便难以纳入褒义词一类,但是,当你仔细一研究就会发现,国际依赖度的加大并非坏事,反而是国力强大,社会进步,经济发达,并且是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融洽度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一项必须密切关注,仔细研究的中国的国力参数。

“依赖”是永远存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比如人类对地球的“依赖”,人类对空气的“依赖”,人类对阳光的“依赖”,人类对水的“依赖”,这并不可怕,这种“依赖”是永远存在的,不可解脱的。问题仅仅是如何“依赖”,“依赖度”多大为宜。为了这个,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历史。

历史的回顾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世界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沉重的、紧紧关闭的大门,轰开了中国铁锁锈死的海关。战败的满清王朝割地赔款,那是一种不堪回首的国耻,五口通商的结果是洋货长驱直入,美法日俄意荷德自以为大发横财的时候到了。一年之后,他们回头一看,却发现贸易逆差巨大。中国人根本不买他们的货,反而是他们买了大批中国货。这买卖做得实在太窝囊。

他们仔细研究之后,才明白过来,当时的中国经济,还处在几乎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中国人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穿的是自己织的土布。吸的是自己地里种的烟叶,连用的纸都是手工制作的土纸。可他们却需要中国的茶叶,中国的丝绸,中国的瓷器。而且都是大宗的交易。

那时候,中国的国际依赖度几乎为零。反而是美法英俄意德的国际依赖度几乎不可比的高于中国。可这并非是中国的强大,却恰恰是中国的孱弱,中国的落后,中国的原始,中国的愚昧。

……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几乎对国际依赖度怀有一种强烈的恐惧和敌意。这种恐惧表现为具有强烈针对性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基本国策。这个国策从字面上看,似乎也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在这种国策掩饰下的夜郎自大和闭关自守。

对于这样一种怀有强烈的排外情绪的国策,我们应当看一看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它是产生在中苏关系恶化的时候。

从那时起,中国几乎完全关上了自己的国门。全世界除了阿尔巴尼亚和越南,就剩下一竿子全打的“帝修反”了。中国又回到了自给自足,与世隔绝,国际依赖度为零的时代。也许,这对于中国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因为中国不但得面对美国的封锁,还得面对苏联和东欧的剑拔弩张。

就这样,中国在自己织成的蚕茧里,冬眠了!而在这期间,战败的日本迅速崛起,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强国,创造了一个经济起飞的神话。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而这个差距我们至今也未能填平,也许我们还要追赶很多年。

在《龟兔赛跑》的寓言里,睡着的不是兔,是龟。读这样的故事,你笑得出来吗?你能不把眼泪朝肚子里流吗?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现在提出这个问题?这是由于对于国门正在开得越来越大的中国,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国际依赖度的加大,我们既感到欣慰,又感到不安。国际依赖度太低,是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标志,而国际依赖度太高,又使中国人有一种受制于人,仰人鼻息的不安。

这就有点像借债,穷人借债,富人也借债,就像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实际上,富人比穷人借的债要多得多。钱就像海里的水,越喝越渴,越多越不够用。

“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绝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那时候的衣衫褴褛的中国人敢借钱吗?能借到钱吗?就算能借到钱,拿什么还?想想我们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处境艰难的、包袱沉重的国有经济,生性憨厚的中国人,有这种心理承受力吗?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债务水平以多少为宜?债务的警戒水位应当定在哪里?也就是说,国际依赖度的警戒线应定在多高为宜?这是应当认真地从数量上加以分析的。

中国:怎样让日本不战而降?

说罢了历史说眼前:让我们看看不断在东海炫耀武力的日本。

2012年8月17日,被日本扣押的中国14名登陆钓鱼岛的保钓人士归来。这很让我们宽慰。可8月19日,中国的保钓船才刚离开钓鱼岛,一批由9名日本议员带领的150人祭拜团又登上了钓鱼岛,让人们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心,又悬了起来。看来,钓鱼岛之争的战火不会熄灭。我们真得好好儿想想,我们该怎么办。

让我们回忆一下,两年前的那次发生在2010年9月的,因日本扣押中国渔船,而导致的钓鱼岛疆土之争升级的严重事件,看看两次的钓鱼岛事件的不同之处,也许能让我们悟出些什么?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卫厅巡逻舰和中国渔船在中国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相撞。中国渔船被扣押。9月8日:中国船长詹其雄被日本海上保卫厅逮捕,14名船员被拘留。

9月10日:日本法院批准拘留詹其雄10天。9月13日:日本释放14名船员和渔船。但继续扣押船长詹其雄。9月19日:日本法院挑衅性地决定将中国船长延押十天,至9月29日。

9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纽约参加联合国会议时,严正要求无条件释放詹其雄船长。总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9月24日:日本检察官宣布释放船长詹其雄。比法院判决的扣押期提前了五天。

面对日方海盗式的扣押,人们都在问,是什么样的威力强大的武器,让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再一次无条件投降?也许原因很多,可哪一个是决定性的?

对此,西方媒体解读说,“对日禁止出口稀土”是导致日本屈服的王牌。

《纽约时报》9月22日称,中国海关9月14日停止了所有对日稀土出口,日本对此反应强烈:日本主管经济的大臣声称,那是一种事实上的对日禁运,可能严重伤害日本经济。

日本《东京新闻》评论说,中国的稀土(禁运)会打击日本的“软肋”,引发日本的“产业海啸”,日本正在沦为中国的“稀土乞丐”。

日本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度超过了90%,而来自中国的稀土,是日本高科技产业的盐,只怕日本高科技要吃没有盐的饭了。这一招,让日本人学乖了。

上一次,从9月7日到9月24日的钓鱼岛之争,前后历时17天,而这一次仅历时两天。可见解决之顺利。为什么会如此顺利?

让我们再读一条新闻,答案也许就在其中: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速为37.4%,创2001年3月11年以来新高。地震、海啸和核辐射重创日本农业。日本农业损失惨重。

日本的粮食缺口巨大。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国,而今年作为粮食全球最大的出口国的美国、俄国,均遭遇特大旱灾。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暴涨。近年来,日本谷物进口年均量约2500万吨,占世界粮食市场出口总额的10%,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2011财政年度(截至2012年3月),日本粮食自给率仅为38.6%,连续两年跌破40%。而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超过了90%。这就决定了日本是个“嘴硬尻子松”的软蛋。别看他张牙舞爪的狂。

还有更严重的事,来自日本的新闻报料称,截至3月18日,日本玉米库存量仅够维持22天用量,而大豆库则仅够维持7天,而国际公认的安全水平是不低于30天用量。日本对中国的食品依赖度就这么高。

而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的食品加工厂,近期均接到了大量来自日本的加急订单,许多企业的产能已无法满足需求。2011年中国对日本的鸡肉熟食出口量,较2010年翻了10倍。

日本约55%的进口鸡肉制品、44%左右的进口冷冻蔬菜、新鲜蔬菜及8%左右的进口对虾,均来自中国;每年鸡肉和蔬菜的进口金额,约占日本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金额的80%以上。

中国:怎样让日本不战而降?中国不需要诉诸武力。《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也。

今年一季度,中国已减少了对日本的粮食供应,减少的幅度为60%。这一招,怎么样?

中国又说,我们正在“考虑”放宽日本对中国的食品进口限制。正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日本还敢牛皮哄哄吗?如果中国再说一句话,今年全球粮价上涨,中国也准备提高粮食出口价。并将继续减少对日本的粮食供应,说这话的时候,顺便给日本人递一张擦眼泪的纸巾吧。

“对日禁止出口稀土”都那样了,如果“对日禁止出口粮食”又会怎样?

让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有100种非暴力手段可用。这就叫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

中国的能源的国际“依赖度”

很可能这是中国经济的软肋。2012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66亿吨。中国目前的石油依存度高达55%。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的增长情况:

1993年,中国首度从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其原油对外依赖度当年仅为6%,但此后一路攀升,13年后,到2006年突破45%,且每年均以2%左右的速度向上窜,2007年为47%,2008年为49%,到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直至目前的55.2%。

更严重的是,中国的原油进口绝大部分来自中东,漫长的补给线很容易受到攻击的。尤其是面对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可能,中国不能不加以重视。

最令人担忧的是,15年以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赖将从目前的55%,上升到67%,远远超出美国今天50%左右的水平。中国社科院2010年发布的《能源蓝皮书》预测,10年后,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4.5%;而国际能源署更是预言,中国原油需求增速未来若保持不变,石油进口依存度或将升至80%。

中国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早应对。

2012年中国的外贸依赖度

中国经济增长正由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转变,经济发展对外需依赖程度在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

“入世”后的前5年,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外贸依赖度不断上升。2003年我国外贸依赖度首次超过50%,达到51.9%,2006年达到67%,较2001年提升28.5个百分点。此后平稳回落,由2006年的67%,回落至2011年的50.1%。也许这并非一种主动性选择,而是全球金融风暴又加上了欧债危机的结果。

目前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4国的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4国低于50%,而我国与加拿大、德国等3国在5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其结果是,中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的第一目标国并深受其害。

中国粮食对外依赖度在上升

也许,这件事更让我们担心。

今年,美国的世纪大旱导致国际粮价大幅飙升。尽管中国粮食总体上虽然保持自给,但是大豆80%依赖进口,年进口量接近6000万吨,其中30%以上从美国进口。

据海关统计,今年1季度,我国进口粮食1150万吨,增长34.1%,占同期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的95.5%。今年1季度,我国自美国进口粮食845.1万吨,增长45%,占同期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的70.1%。

同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出口粮食56.9万吨,下降43.4%,占同期我国粮食出口总量的69%,其中对韩国、东盟和日本出口分别为17.2万吨、9.3万吨和9万吨,分别下降39.1%、57.4%和下降60.4%。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统计月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达4085万吨,同比增长41.2%,增长主要来自于玉米、小麦等谷物的大幅进口,其中玉米进口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

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粮食产需缺口快速扩大。

加入WTO以后,中国粮食进口在快速增加,出口在日益减少,粮食产需缺口在快速扩大。现阶段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滞后于需求增长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自2004年起,中国粮食净进口出现了一种有别过去的新格局,总体上呈现出明显大幅度增加的态势。

2004年,中国净进口粮食为1784万吨,2005年增加到2145万吨,2008年上升到3752万吨,2009年快速地增加到4894万吨。2009年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9.1倍,年均增长112.6%。

从需求角度看,人口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会引起粮食消耗总量呈刚性增长。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以1998~2010年期间粮食年消费消耗增长速度计算,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年消费消耗总量可能要突破6.5亿吨, 2020年中国粮食的生产能力只有5.5亿吨,这就意味着到时候中国的粮食产需缺口可能要达到1亿吨。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必须引起我们严重关切的数字。

粮食安全之忧:三大主粮全部“净进口”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称,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比去年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九连丰”。中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一轮上行周期。而与此同时,2011年全国进口的粮食超过了600亿公斤,核算下来我国现在粮食的自给率总体水平不足90%。

从2012年上半年情况来看,玉米、稻米和小麦三大主粮全部净进口,而且进口均出现大幅增长,增幅均超过200%,其中玉米进口更是增长了65倍。

粮食安全的底线是口粮自给率。“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强调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

2009年11月,我国颁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其主要规划目标是,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5亿吨。而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就达到5.7亿吨,产量目标提前9年实现,粮食生产似已无忧。

但2011年全国进口的粮食超过1200亿斤,核算下来,事实上我国现在粮食的自给率总体水平不足90%,粮食安全不容乐观。

但我国粮食实际上没有缺口,产量在9000亿斤就完全可以满足基本需求,有10000亿斤就不需要进口,现在我们粮食产量已经超过10000亿斤。

中国粮食自给率达到90%,而小麦和稻谷自给率超95%,目前供给状况良好,并且2012年中国粮食可能丰收。和玉米大豆相比,小麦和稻谷价格将不受影响。因此,输入型通胀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

对中国经济的国际依赖度的整体评价

尽管中国经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在急剧上升,但还没有突破警戒水位,或发生灾害的程度,中国整体经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仍在比较安全的80%以上。不过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外贸依存度进行合理调控。

中国更应关注自己的国内市场,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那还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中国的国内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尤其是中国的农村市场,还有着大片大片的不毛之地。

怎样打开中国的农村市场,这个说了几十年的老话题,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土地制度纹丝不动,于是中国的农村依然一块贫困冰封的冻土带。

如果把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比作一根竿,那么中国的国际依赖度便是这根竿的影,竿越高,影越长。可问题难就难在这里:我们希望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这根竹竿越来越长,我们却又希望中国的国际依赖度的影子越来越短。

这似乎是个两难问题,可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技巧,却的确可以让竹竿越来越长,而影子越来越短。如果我们按太阳光的入射角,才能不断调整竹竿与地面的角度。

好好儿地研究中国的国际依赖度吧,也许我们能从这里找到中国经济突出重围的突破口。

栏目主持:胡宏梅

猜你喜欢

依赖度粮食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对进口代收保付业务的思考
虚拟现实技术在装备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要素报酬的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研究
基于模糊软集合的区域信息生产力效能关键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