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挣钱 更要维权

2012-08-15张全仁李禄胜

中国工人 2012年11期
关键词:张平赵老师厂里

张全仁 李禄胜

要挣钱 更要维权

张全仁 李禄胜

农民工这一充满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他们分布在城市的各个领域,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着自己的新生活,创造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近年来,随着这一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民工进城,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产生就业、工资、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不能用排斥的思维来解决,而应该通过制度的建立接纳他们,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努力使他们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目前,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其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仍然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难点。劳动纠纷和安全事故现象经常发生,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劳动合同签约率很低,即使签了合同,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签订的合同大多也是不利于自己的。当发生劳动纠纷处理时,由于合同不规范和不平等,受害的往往是农民工本人,而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在个人维权问题上也显得非常无力。

2012年5月在宁夏石嘴山的一个工厂,我们采访了张平。张平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说他不幸,因打工他失去了一个手指;说他幸运,是因他失去手指以后,在赵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农民工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工伤事故,尤其是高危作业的农民工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然而像张平这样能遇到一个懂法而又乐于助人的朋友并不多,如此前张平的其他工友伤得都比张平重,他们的一次性伤残费都只是3000元,而张平通过法律程序却得到了3万元的赔偿。

类似的工伤事故在农民工当中不胜枚举,他们的合法权益谁来维护?张平的经历也许能给许多农民工朋友一点启示。因此,提醒广大农民工朋友:要挣钱,更要维权!

——访谈评论人: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李禄胜

访谈人:你是张平吗?

张平:是。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访谈人:哦,我是打听到的。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张平:在一家铸造厂打工。

访谈人:工作顺利吗?

张平:怎么说呢,不太顺利。这不,一个手指没了。(伸出手让我看)

访谈人:唉,真够不幸的。怎么回事?

张平:一年前,让机器给轧了。

访谈人:人们常说“十指连心”啊。

张平:是啊,刚轧了时,我疼得眼前发黑,都晕过去了。

访谈人:厂里是什么态度?

张平:刚开始还管,后来每天只给40元的生活费。

访谈人:你在工作时受的伤,是工伤,厂里应该按国家有关规定办。

张平:当时受了伤,厂里把我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疗。厂长叫我以厂里另一个正式员工的名字看病。起初,我就以那位正式员工的名字看,后来医生说最好用我自己的真名,用别人的名字不好。

访谈人:为什么要用那位正式员工的名字呢?

张平:正式员工有保险。

访谈人:厂里没给你上保险吗?

张平:当时我是不知道。后来,我知道是厂里根本没给我上保险。

访谈人:你和厂里签过劳动合同吗?

张平:没有。我文化水平低,许多事根本不懂。厂里也从来没说过这事儿。

访谈人:你是什么文化程度?

张平:初中毕业就没念了。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

访谈人:为什么不念了呢?

张平:为了挣钱。

访谈人:你来银北,一直在这家工厂里上班吗?

张平:不是,去过两三个厂子。

访谈人:为什么?

张平:工资太低。

访谈人:从前给你开多少钱的工资?

张平:2000元左右。

访谈人:铸造厂给你开多少钱的工资?

张平:3000元左右。

访谈人:你最后用了谁的名字看病?

张平:我听了医生的话,用了自己的名字,可是得罪了厂长,所以人家不管了。

访谈人:那你就出院了?

张平:没办法,住了几天我就出院了。

访谈人:那怎么行呢?

张平:住了4天,花了5000多块,住院费太贵了。我没钱了。出院时医生给我开了些消炎药,每隔两天给伤口换一次药。虽然也花钱,但比住院少多了,一天100元左右。

访谈人:出院后你没找过厂里吗?

张平:找了,我与厂长讲理,厂长不搭理。最后说:“你告去吧!”

访谈人:太无礼了!你告了吗?

张平:刚开始没告,后来告了。

访谈人:怎么讲?

张平:人常说:“东山的雀儿飞到西山就不灵了”。我一个外乡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又担心惹来麻烦,就没去告。我准备默默承受一切痛苦。后来,我将自己的不幸告诉了一位好友,他是我初中的同学。他说:“我有个表哥,在银北一个中学教书,让他帮帮你!”并领上我见到了他表哥。他表哥叫赵方。在赵老师的帮助下,我走上了复杂而漫长的打官司的路。

访谈人:赵老师是怎么帮助你的?

张平:他让我把事情的具体情况详细地写出一份材料。我说:“我不会写。”他就让我说,他帮我写了。

访谈人:主要写了哪些情况呢?

张平:出事的时间地点,出事的原因,出事后看病的经过、结果,治疗的费用等等。

访谈人:然后呢?

张平:然后赵老师领着我,拿着写好的材料,找到了当地的劳动局。劳动局的工作人员让我填两张表,我不会,还是赵老师替我填了,我只签了名字。

访谈人:填的是什么表,能记清吗?

张平:好像是《工伤鉴定申请表》。

访谈人:哦,那就是说首先要做工伤认定。除了填《工伤鉴定申请表》,还让你准备了哪些材料?

张平:还有厂里给我发的工资条和医院诊断证明。

访谈人:工伤鉴定情况如何?

张平:大约过了十几天,我就到医院做了工伤鉴定。又过了6个多月,鉴定结果才出来,是九级伤残。

访谈人:有了伤残鉴定结果以后呢?

张平:劳动局的工作人员和我一起,将伤残鉴定材料送到了厂里。

访谈人:厂长是什么反应?

张平:他并不意外,他好像早知道这方面的事。不过,这次他当着劳动局工作人员的面,对我很客气。他说:“有多大的事儿,劳心费神的,不就几个钱吗!”劳动局的人说:“虽然做了工伤鉴定,你们如果能协商解决,当然更好!”

访谈人:最后协商解决了吗?

张平:劳动局的人走后,厂长和我进行了协商。他说:“你也知道,在你之前咱们厂里伤的几个,伤得都比你重,他们的一次性伤残费都是3000元,给你4000元,你看行不行?如果同意,你今天就可以拿钱走人。”我的确不知道该要多少钱才合适,我说:“我住院费就花了5000多元,给4000元太少了!”他说:“住院费又不全是你自己掏的,厂里给你付了2600元,你自己才掏了一少半,你还不满足啊?”刚住院时,厂里的确交了2600元。我一时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厂长说:“行!就按你说的5000元怎么样?”说实话,我真有些心动了,但我想,应该征求一下赵老师的意见。我说:“让我考虑一下吧!”厂长说:“好吧,不过要快!”

访谈人:你想征求赵老师的意见,这就对了。他怎么说?

张平:他一听就生气了:“你傻啊?5000元就想打发你。”我问他:“那我应该要多少钱?”他说:“这个国家有标准,等咱们估算后再说。”

访谈人:你们是怎么估算的呢?

张平:具体怎么估算赵老师也不懂,于是我们找了一位律师。计算过程很复杂的,我记不太清了。大概包括这样几项:一是医疗费;二是住院伙食费和交通费;三是误工费,也叫停工留薪待遇;四是一次性伤残补助;五是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六是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总共算了4万多元。赵老师说:“只要厂里能给3万,一次性付清,可以私了。”

访谈人:厂长答应了吗?

张平:没有。当我提出3万元的时候,他很惊讶,他说:“你以为我是摇钱树?你以为你是什么金枝玉叶?3万元,亏你要得出来。”我说:“我不是漫天要价,这都是按照国家九级伤残标准核算的,我还少算了呢!”他说:“哼,不可能!”

访谈人:这样看来只能打官司了。赵老师怎么说?

张平:和你说的一样,他说:“我们打官司吧,请求劳动仲裁。虽然费劲一点,但这是唯一能讨个公道的办法。”

访谈人:工伤劳动仲裁真的费劲吗?

张平:费劲,但也值。我们找了劳动局,按照要求写了《申诉书》,提交了本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工伤鉴定材料,工资单等。还要用人单位工商注册登记相关证明,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经营情况等,这个难度比较大,厂家不提供,一般人很难接触到这些资料。

访谈人:这一难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张平:我们找了律师。律师有权到工商局调阅、复印这些注册资料。花了400元。

访谈人:仲裁的情况怎么样?

张平:比较满意吧。虽然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开庭那天还是将一件重要的资料遗漏了。

访谈人:什么资料?

张平:上年度本人工资证明材料,就是单位发工资的册子。

访谈人:你是没想到?还是办不到?

张平:没想到。

访谈人:影响大吗?

张平:影响大。因为有几项是按上年度本人平均工资标准算的。没有这方面的证明材料,只能按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核算。我上年度在另一个工厂干,月平均工资2000元,但当地最低平均工资只有1000元。只这一项少就算了一万多元。最后仲裁3万多元。不过,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访谈人:钱拿到了吗?

张平:当时厂长对劳动局的仲裁极不满意,还和劳动局的人争执了几句。劳动局是按照国家规定仲裁的,厂长也只好承认,但钱拖了好长时间。最后叫法院强制执行,才把钱交了。除去各方面的花销,落到我手的是2万多元。

访谈人:真该好好谢谢赵老师,不然差点让厂长5000元把你打发了。

张平:真是多亏了赵老师,可我想给他几个钱作为谢意,他一分也不要。他说:“别瞧不起我,如果再提钱,以后别见我!”我只好作罢,我真不知道如何报答他。

访谈人: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感想?

张平:人还是要多读点书,文化水平低,就会天地不醒;再一个就是,要靠政府,要重视签劳动合同,平时要注意收集个人劳动资料,如:工资花名册、劳动照片等,要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我为那些受了伤害,而没有得到应有赔偿的工友感到遗憾。

栏目主持:胡宏梅

猜你喜欢

张平赵老师厂里
我的 “蜡烛”老师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这是你爷俩
赵老师的眼睛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倪进明
超级难写的字
团结
生意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