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行德育导师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

2012-08-15夏韧周祥

老区建设 2012年22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辅导员

夏韧周祥

一、高职院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同的角色定位

目前辅导员、班主任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上最前沿的基层指挥员,在角色定位上辅导员与班主任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职责上。高职院校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为:班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学习指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学生成长成才规划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

而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和班主任侧重点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团学活动与组织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学生事务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不尽如人意之处

就班主任队伍建设而言,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管理层面的乏力

(1)缺乏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条例。班主任的职业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考核和评价。(2)对班主任工作的投入不足。这与班主任工作的工作量大、耗时、费心、要求技巧高不成正比。(3)对班主任的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班主任在老师学生心目中工作安排调整不够正规,随意性大,流动性大。(4)班主任的工作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就导致有些班主任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热情难持久,很多班主任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职业外的行为上。

(二)观念上的错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辛苦,又没有合理的回报,同时也有部分老师过分关心学生,变成学生的“保姆”,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在跟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上,而忽视了在方法、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班主任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在认识上,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一些班主任把个人的利益和实惠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当班主任白干活、瞎搭工,有时间不如做做第二职业,额外搞一搞科研。加上班主任责任又大,不少教师都找种种藉口推脱班主任工作。在能力上,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中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和束手无策。

从职业化的视角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1.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辅导员的的工作任务繁重而琐碎,更多地扮演着“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在工作上虽然投入很多精力,但工作成效往往不明显,不仅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继续提升自己,也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进行认真调研和系统分析,更难以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对职业使命的认知出现偏差,职业角色人格不够完善,自我意识消极。

2.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即使有人愿意应聘辅导员岗位,终极动机也不是从事学生思想工作,是想以此为跳板进入高职院校后再改行。现有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学科背景多样化,由于流动性的增强,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影响着辅导员职业通用能力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升。

3.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在辅导员任用方式上,有的高职院校缺乏一整套选拔评价标准,忽视对辅导员能力、素养、业绩和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在对辅导员的激励制度上,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忽视了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抑制了他们对工作的创造热情。在辅导员使用与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培训工作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和专业目标,并且重学历教育轻专业技能培训。

三、完善健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举措——推行德育导师制

(一)德育导师制的内涵及职责

德育导师制是将学校的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分配到所有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既管教又管导,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的教师群体。

德育导师制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通过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通过疏导、指导、辅导的平等交流方式形成师生互动,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德育导师制的特点在于充分突出了“二个需要”与“四个结合”。“二个需要”即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四个结合”即把教育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把教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生活化、人文化;把教育和体验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亲人化、生动化;把教育和自主创造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创新化、特色化。

(二)实行德育导师制的现实意义

(1)德育导师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德育导师在思想上引领,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帮助、心理上疏导,使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向更加明确,使学生做人做事、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和锻炼。

(2)德育导师制拓宽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了高校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专业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各自为政的现象。

(3)德育导师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变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双向交流,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了。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融入了亲情,进行换位思考,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

(4)德育导师制为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德育导师不仅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而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塑造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四、形成高校德育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协作管理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学生管理的三大主体,德育导师制与辅导员工作、班主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只有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工作的三者协作管理机制,才能达到“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目的,才能达到提升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效果。

1.明确目标。德育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是一样的,只是途径不同而已。

2.各司其职。辅导员从年级着眼,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宏观的协调管理。班主任从班级入手,以学生为单位,与其深入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德育导师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受全方位的关怀,使学生在各方面不断成长,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3.相互补充。班主任可以直接为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辅导和指导;辅导员工作主要负责思想、政治、纪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德育导师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使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得到增强。

4.定期交流。建立德育导师、班主任与辅导员定期交流制度,充分发挥“点线”作用,共同努力,发挥合力。对于班级情况,就教学与思想加强交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便于针对每个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之,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在社会快速发展、价值观念多元化、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今天,德育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在管理职责上进行科学的协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开创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1]陈友放.网络时代高职德育应突出“三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2]勾友.略谈德育导师制实现了教学与德育高效融合[J]. 中国校外教育,2008,(2).

[3]蔡锦峰.高职院校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4]王剑超.新时期高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9).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V eraW an g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