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惟山散文的新境界

2012-08-15颜红菲

世界文学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桐树散文

颜红菲

(颜红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Email:yan-hf@163.com)(责任编辑:韩 星)

邹惟山的散文情感真挚深厚,在真情流露中显出卓识与洞见;文字自然流畅、从容迂阔又不失率真情趣;结构谨严又迂回呼应,收放自如;意境开阔深沉,今古历史、天文地理融贯其中,笔者娓娓道来,读者流连忘返。

写回忆性散文,最重要的是情感的真挚与深厚。其散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山水的一颗赤子之心、对亲人师长的眷念与敬慕之情。《“末代地主”王有余先生》的开始用了一连串饱含深情的排比句将自己对王有余先生的敬重、怀念和悲悯之心直接抒发出来。整篇文章在这一沉重的气氛中徐徐展开,叙事将时代巨大变迁与王有余先生坎坷起伏的一生相互映照,记叙了他屡屡遭受各种风浪打击、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对于这种历史必然,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愤,以至于行文结尾时一连串对人性、对历史、对政治的追问不可遏制,喷薄而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在这情感的激荡中彰显无遗。如果说《“末代地主”王有余先生》是一首沉痛的宣叙,那么《桐树沟的夏天》则是一首轻快的山歌,而《小枕头与我的祖母》更像一曲深情的咏叹调。“五彩缤纷”、“神奇甚至是神秘”的桐树沟是“我”记忆里“与儿童相伴相生的童话世界”,桐树沟夏日的五重天堂在“我”脑海里依然是如此的绚烂缤纷,清凉梦幻。五个自然段落依次排列,每一段落描述一番天堂景象,像一扇屏风层层展开,在一个嬉戏山谷、充满灵气和好奇的男孩的带领下栩栩如生,历历在目,使“我”情不自禁地以三个“什么时候……”抒发出游子望乡,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

与其诗歌语言的宏丽和凝练相比,其散文语言显得平实自然,从容迂阔而又充满情趣。《我的母亲》:“也许母亲对于数字特别敏感,因为她虽然一个字不认识,却记得我们一家人以及亲朋好友一百多个人的生日。”文字重复而又绕口,甚至故意堆砌,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亲临了老人家反复不停的絮叨,在朴实的繁复中渗出夸张和不动声色的幽默,让人会心一笑。再如《桐树沟的夏天》里的一段:“在我的记忆里,比我们大一些的那一伙青年人,将外来的狗围在田间打死而吃的事,也发生过许多次。如果外村的人来找他们的狗,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承认看见过,于是他们只好相信,自己的狗,多半自己不争气,掉进水库里淹死了。”也是这类故作庄重的诙谐。类似的文字,在这本散文集里随处可见,形成亦庄亦谐的独特的文体特征,富于生活的情趣,让人忍俊不禁。文章还善于用精炼的文字,两三句话就把事件人物的本质特征勾勒出来。《我的中学老师》形容两位语文老师的教学风格:“如果说袁老师的讲课象杜甫的诗,那么杨老师的讲课就是屈原的辞赋了。”仅仅一句话,两位老师迥异的个人风采跃然纸上,使人回味深长。

其散文几乎每篇都讲究承转起合,首尾呼应。最常用的手法是以一具体物象结构散文,然后从这一物象发散出去最后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物象。《小枕头与我的祖母》,以小枕头开头,并以其为主要物象展开对祖母记忆的点点滴滴,塑造出宽厚慈爱的“民间慈母”形象,最后以小枕头结束全篇:“一个小枕相伴秀姿静看青溪水,三卷大诗衣锦还乡唱起大风歌!”《怀念龙泉明教授》里首尾呼应的那只有灵性的鸟儿;《我的中学老师》里的作为老师人格象征贯穿全篇的的青山柏林;构思最精巧的是《圆山之鹤》,巧妙地将叙事、写景、抒情结合起来。由“我”从小喜欢眺望圆山,山顶上的那只石鹤让“我”浮想联翩展开笔者的追述。大山顶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与民间的传说、祖先的故事和先辈的遭遇浑然一体,春天里血红的花瓣与山鬼的精魂、冬日的凋零肃杀和军官及其美丽妻子的悲惨命运相互映衬,精心地将发生在春夏秋冬里的四个故事对应四个季节的隐喻,兼夹议论以控制叙事节奏,最后再以仙鹤俯瞰人间沧海桑田,岁岁年年结束全篇,将个体的遭遇巧妙地溶于历史与永恒,使整篇文章因主题的提升而意境深远。

多数散文是作者即将进入天命之年时对自己生命过程的回顾,其中浓郁的乡情、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洞见、广博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其散文从容迂阔、深厚广博的整体风貌。《黄荆屋基》从王家墓碑上的一副对联“山环水绕牛眠地,鹤膝蜂腰马鬃封”谈起,先考察人物历史,再探究地理风水。首先从居住在黄荆屋基这一古老宅子房主更迭历史的来龙去脉展开,从清初湖广填川到明末农民起义,直至往上追溯到三国时期,于方寸之间纵横古今,谈天说地,使历史长河中各类政治事件、人口迁徙与黄荆屋基的几番变迁联系起来。接下来,作者又从这幅对联考察此处的地貌风水,逐词描绘黄荆屋基四面地形如何契合“山环水绕牛眠地,鹤膝蜂腰马鬃封”这一对联的。此种文字关乎中国古老的风水文化,内行的人读出其深厚与精妙,外行人如我辈,只觉得奇妙和惊讶,一座深山僻壤中的老宅竟然经过如此繁复的风水考证才被兴建于此,历代人才辈出则是倚靠着老屋汲取天地之精华所哺养孕育所致。至于老屋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养育,正如文章所说“一介书生、两袖清风、执着进取、开阔大气,与天地相接、与古今相通而立志于文、立身于学、立足于传承与开拓,也许这就是故乡风雨老屋对我最大的启示了。”这种自我设定,也可以当做是惟山先生散文风格的人格化投射吧。其散文显示出笔者广泛的涉猎,丰富的知识,以及作为学者的学问功底的深厚,所以一旦行文便行云流水,左右逢源,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底蕴。

作者对自然山水地理的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处处可见。几乎所有的回忆都汇集在故乡的童年,而所有的童年记忆都无一例外地徜徉于故乡的自然山水之中,处处刻上了山水的痕迹。桐树沟夏天的五彩缤纷、东沟湾秋日的风情万种、山顶之鹤下的四季人情、黄荆屋基的风水地理,它们不仅见证着童年的生命历程,也滋养其性情陶冶其人格,潜移默化地在他心灵上洗刷、沉淀,最后深入骨髓,成为他生命记忆中最难以割舍的情怀,甚至成为他人格特征的一部分。散文流连于故土山水,记叙着师友亲情,郁郁葱葱集合成岁月的丛林。而记忆犹如那一束束阳光,返照其间,映出丛林的密集与幽深,也照见了树叶的斑驳和遍地的落英,还有那条贯穿林中的蜿蜒纵深的小路,这条路联系着过去与未来,向前延伸着,最终通向天命之年的澄明之境。

猜你喜欢

桐树散文
我爱青桐树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中山陵的法桐树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桐树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法桐树下的男生
我爱青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