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行的思考
2012-08-15王龙基
王龙基
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1月10日日本电子电路工业会JPCA和日本电子电路基金会、电子电路健康保险组合、日本封装学会四个相关团体在日本东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贺年交欢会”,原本预计800多人参加,结果到了1000多人,是真正的一次盛会。日本企业家们仅仅为了两个多小时的聚会、见面而从日本的各地赶赴东京,这种抱团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
每年的“贺年交欢会”时间都不长,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日本产业省的一位科长讲讲话,四个组织的头头分别发表个祝词,然后就是相互之间的攀谈交流。我成为唯一被邀请出席“贺年交欢会”的外宾,还安排我在台上向日本JPCA赠送礼品——一幅“中日携手、共创辉煌”的字幅,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1月11日应我的邀请,日本JPCA会长、常务理事和专务等、KPCA会长和我,还有梅州市印制电路行业协会会长、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刘燕平,协会驻日本首席代表缪海燕等一起聚餐并畅谈了行业的发展,企业如何生存和国际市场前景等。大家畅所欲言,探讨交流。CJK三国协会的领导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共同携手,把行业推向新的高度”。大家都感到因受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的影响,2012年将是我们行业非常困难的一年,尤其是上半年。但大家都坚信我们的行业是朝阳行业,一定会朝霞映天,持续飞跃,而且中日韩三国将一定引领全球行业的发展。
我对“高端印制板”的定义提出了疑问,JPCA和KPCA都认为“能够挣钱盈利的印制电路板就是高端产品”。这个观点改变了传统的对于高端印制电路板的解释,初听起来有点唐突,但细细品味感觉是很有道理的,我想应该引起我们同行的思考。我们不能一味的只考虑投入大把的钱,购买先进的进口设备,扩旧厂建新厂,过度追求任意阶HDI、高多层FPC、IC载板、金属基板等等所谓的高端产品。
在探讨人均销售额的时候,我说在中国,我们印制电路板企业的人均销售额(产值是指税前的,销售额是指税后的)一般讲在20万人民币至30万之间的属于普通水平,30万至40万属于中端水平,40万至50万属于高端水平。其中单、双面板在32万元人民币左右,多层板在38.5万元左右,FPC在43.2万元左右,HDI在45.7万元左右。覆铜箔板CCL在101.9万元左右,专用材料在147.8万元左右,专业设备在58.9万元左右。这反映出中国实体经济的艰难:生产产品的企业效益最低,设备和材料效益较好,应该说化工材料和仪器仪表属佼佼者。
而日本印制电路板的企业一般人均年产值在3000万日元左右,约合240万元人民币。好的企业约在400万元人民币,较差的企业也要在130万元人民币以上。在日本的电子电路企业,如果人均产值低于130万元人民币的在日本就很难生存下去。日本企业的净利润基本都是在1%左右。工人的平均年龄为39岁,人员流动性比我们企业小得多。
从日本企业的数字中我们深深感到:我们有些企业的高利润现象,将会很快消失;高能耗低效益的微小型企业所生存的“世外桃源”将会很快改变;以低工资维持的利润水平的状况恐怕难以保持长久,企业将会面临挑战;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和谐一定会迅速加强。
这次,我们还拜访了紫翔公司,并且破例参观了该公司挠性印制电路板的全自动连续生产线。从铜箔到清洗、感光、蚀刻、打孔、电镀、成形,全部是由全自动卷筒生产线完成的。其生产效率、产品精度和自动化水平皆属全球第一。紫翔公司是全球挠性印制电路板(包括挠性板和刚挠板)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效益最好的企业,该公司有许多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例如刚挠板全部由软板工艺制成然后再加强;为了防止克服孔径变化大的难题,在生产加工中,紫翔不采用通常两种材料合成的方法;它独特的制作新工艺可以使通常四层板的厚度由0.45mm降为0.19mm;通常玻纤基板热胀冷缩的难题在紫翔公司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该公司的产品一改“内硬外软”的传统,而采用了“内软外硬”的方法,对品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紫翔公司的FPC基材和许多化工材料,还有许多设备都属于“紫翔唯一”……
我多次参观过日本的紫翔公司,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紫翔公司经营者的理念超前,非常注重研发创新,非常注重自动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视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的个性化,而且敢于对许多传统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说“NO!”,充分展示了名牌、名店、著名企业具有的个性化特征——成功的保障。
紫翔1971年1月在日本南茨城建厂,进行技术研发和单面FPC的生产;1978年11月在鹿岛建设生产表面处理和双面多层FPC的工厂;2001年4月在牛久奥原建立了生产FPC材料和FPC的新工厂。
紫翔1986年9月在中国台湾高雄、1994年12月在中国台湾台南建立了海外工厂。1997年8月在我国珠海、2002年在我国苏州建立了新厂。同时他们还在欧洲建立了两个为汽车配套的工厂,在泰国建立了两个为整机配套的工厂。所有的工厂当中属在我国珠海和苏州建立的两个规模最大,占据了紫翔的半壁江山。他们告诉我们由于泰国首都曼谷地势较低,要解决洪水泛滥的困难,泰国政府告诉紫翔至少还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泰国的生产将要全部转移到中国大陆。对于我们协会通过国家海关迅速帮助他们解决了转移的难题,他们和JPCA都再三表示了感谢。
这次尽管时间仓促,匆匆而去,匆匆而回,但收获心得颇多。日本协会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日本企业家的高度凝聚力,日本企业激情创新精神和提升自动化水平的努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认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