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淋巴结检验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意义

2012-08-15和永兰

云南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多汁炭疽肉品

和永兰

(南涧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南涧 675700)

淋巴结是动物机体的免疫器官和防御组织,具有吞噬异物和各种微生物的功能,并产生免疫应答。当病原微生物侵害机体某组织或器官时,很快被局部淋巴结阻截,淋巴结发生相应的变化,体积增大或缩小,色泽呈现出红、黑、青等,因此淋巴结的病变反映出局部或全身器官的健康状况。这对判定猪生前患病(尤其是传染病)和评价肉品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必检淋巴结进行检验是猪宰后检疫的重要内容。

1 淋巴组织主要功能

淋巴组织主要由淋巴管、淋巴结、脾和胸腺构成,猪的全身分布了大量的淋巴管和大约190多个淋巴结,这些淋巴管和淋巴结构成了生猪机体的主要防御病原微生物和疾病的淋巴组织系统。淋巴组织系统的功能是多样性的,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和特异性免疫有重要关系,是机体抵御异物和病菌入侵的第二道防线。

淋巴组织系统对入侵淋巴管和血液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有毒异物起过滤和阻滞作用;淋巴结中的窦壁巨噬细胞具有杀灭、吞噬和限制病原微生物作用;其次炎症反应,机体一旦发生炎症,首先在淋巴结上发生反应,表现为淋巴结变硬、肿大、化脓、出血、坏死等症状。

根据《生猪屠宰检疫规范》(NY/T909—2004)规定屠宰检疫中必须剖检的淋巴结。因此,在生猪屠宰时进行“必检淋巴结”的检验检疫,对杜绝患病猪肉进入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必检淋巴结的位置

2.1 必检淋巴结的位置及流向

2.1.1 主颌下淋巴结

位于下颌间隙,颌下腺的前面,要收集面部、鼻腔前半和口腔各组织的淋巴液。

2.1.2 颈浅背侧淋巴结

位于肩关节前方,肩胛横突肌和斜方肌的下面,基本汇集了颈上部、前肢上部、肩胛与耆甲部的皮肤,深浅层肌肉和骨骼、肋胸壁上部与腹壁前部上1/3处组织的淋巴液。

2.1.3 腹股沟淋巴结

位于腹股沟部皮下,公畜位于阴茎背倾,母畜位于乳腺上方,收集股内侧、腹下壁皮肤及阴茎或乳房的淋巴液。

2.1.4 骼内淋巴结

位于骼外动脉起始部附近,收集骨盆及后肢的淋巴,经腰淋巴干汇入乳糜池,是具有重要解剖意义的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颈浅背侧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骼内淋巴结是宰后检验猪肉时最具有剖检意义的淋巴结。

2.2 正常的淋巴结

正常的淋巴结呈圆形、扁形、长圆形,色泽呈灰白色略带黄色或玉白脂肪色,呼吸系统的淋巴结呈青灰色。

3 常见的病理变化

3.1 异色淋巴结

这是猪宰后常见的淋巴结病理现象,是由出血造成的。常见于出血性炎症、充血性炎症及浆液性炎症。

3.1.1 黄色

淋巴结整个呈黄色,多半是梗塞性黄疸、胆结石、肠道蛔虫或是注射过黄色素。如果切面有黄色条纹,并有液体流出,一般是老龄猪。常见于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

3.1.2 黑色

常发生于支气管淋巴结。多见髓质变黑,是由于吸入污染粉尘所致。若皮质黑,是陈旧性出血点所致,时间越久则越黑,也可能发生过败血症。

3.1.3 杂色

有时淋巴结呈蓝色、绿色或其它颜色,一般是由于注射某种药物所致。但如果淋巴结稍肿大,切面髓质呈深灰色、多汁,检验肾脏,发现肾上有白色斑点,则可能是钩端螺旋体病。

3.2 出血性炎症

出血性炎症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常与浆液性炎症及水肿相关联,并随具体疾病不同,其病变也各有一定的特征。例如:猪瘟淋巴结质地坚硬,剖检切面干燥,无淋巴液流出。淋巴结周边出血或网状出血,呈现明显的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变化。若全身淋巴结都有变化,且伴有全身皮肤、黏膜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肾呈“麻雀肾”,这是猪瘟的特征性病变。猪肺疫时往往伴有明显的水肿,切面呈色泽一致的暗红色,流出大量红色液汁,特别是肺门和颈部淋巴结尤其明显。

3.3 浆液性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显著,质地柔软,富有光泽。切面隆起,红润多汁,有时见血,按压时流出多量黄色或淡红色混浊液体,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因猪炭疽而发生水肿时,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一倍,切面流出多量黄色或红色液汁,并有放射状排列的暗红色瘀血点,周围组织胶样浸润。急性猪丹毒时,淋巴结肿大,切面流出大量液体,并有细小的充血点。

3.4 水肿

淋巴结肿大明显,富有光泽,切面隆起,湿润多汁,如肺门淋巴结肿大2~20倍,呈灰白色,皮质和髓质界限明显,可怀疑是气喘病。淋巴结肿大8~10倍,呈胶胨状灰白色,可怀疑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症。淋巴结肿大10倍以上呈深紫色或黑色,可怀疑是猪的焦虫病。各种急性传染病一般都见有淋巴结显著肿大。

3.5 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因网状纤维组织增生而变得坚实、肿胀,切面呈放射条纹状的干酪样病变或散在多数乳黄色或白色颗粒状结节,大小如粟粒至蚕豆,结节中心坏死,呈干酪样。有时整个淋巴结化脓,干酪化或钙化。这种病变常见于猪的淋巴结核或结核性肉芽肿、寄生虫病等。

3.6 急性增生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因增生而肿大,切面隆起,多汁呈灰白色混浊的颗粒状。整个淋巴结质地、色泽如脑髓,故有“髓样变”或“髓样肿胀”之称。有时可见其实质内有黄色的小坏死点,这样的病变多见于仔猪副伤寒、气喘病及其它急性传染病。

3.7 化脓性淋巴结

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及化脓创伤。淋巴结柔软,表面或切面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化脓灶,按压时流出脓汁。有时可见整个淋巴结形成一个脓肿包,这多半是继发性感染病变。

3.8 海绵状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触之有弹性,切面组织结构松弛,有气泡排出,呈海绵状。气肿疽或恶性水肿病时常呈现这种变化。

3.9 萎缩性淋巴结

淋巴结体积缩小呈褐红色,质地坚硬、被膜增厚、粗糙、皱缩。常见于老龄猪、营养失调症、消耗性疾病及某些中毒病等。

4 必检淋巴结的病变症状

4.1 猪炭疽

猪炭疽主要有咽炭疽和肠炭疽,咽炭疽的淋巴结病变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刀切时有硬脆的感觉,切面无光泽,呈暗红色或砖红色,间有黑色凹陷坏死灶,有时呈灰白色坏死灶。肠炭疽的淋巴结病变多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的少数淋巴结,偶尔也见于全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刀切时有硬脆的感觉,切面干燥呈暗红色,有小坏死灶,有的则不肿大,切面呈樱桃红色出血。

4.2 猪瘟

全身淋巴结﹙如:颌下、咽后、颈浅、腹股沟和肠系膜等淋巴结﹚肿大,外观呈暗红色和黑红色,切面边缘和淋巴窦有出血性浸润,同时还有灰白色小坏死灶,呈“大理石样变化”。

4.3 猪丹毒

败血型全身淋巴结充血,急性肿胀,呈玫瑰红或紫红色,切面多汁,往往带有小出血点、疹块型的淋巴结肿胀、多汁、呈灰白色。

4.4 猪肺疫

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要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汁、出血,严重者淋巴结呈暗红色。慢性者支气管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干酪样坏死灶。

4.5 猪弓形体病

体表颌下、咽后、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充血、出血,有的有粟粒至黄豆大坏死灶,内脏淋巴结以小肠肠系膜、肺、肝等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坏死。

4.6 猪链球菌

有败血性和淋巴结脓肿两个类型,表现为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浅表淋巴结发炎和化脓。

5 淋巴结检验在肉检中的重要性

淋巴结检验是实施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手段。猪体淋巴系统,是由起源于细胞间隙,最终汇入静脉的淋巴管和分布在淋巴管上的淋巴结组成,与血管系统有密切联系,是体内重要的防御机构,不仅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还能对侵入的微生物、毒素及其它异物具有过滤、破坏和杀死的作用,所以是最能反应机体疾病状态的器官和组织。

淋巴系统在解释疾病实质性变化有较大的诊断意义,不同起因的病原体通常在淋巴结中形成最为典型的特征。

6 淋巴结检疫的意义

检验淋巴结能反映病原体侵害机体的途径、程度甚至性质,尤其是传染病,在淋巴结中形成特殊的病理形态学征象。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体内某器官或部位受感染时,细菌、毒素随淋巴沿着一定的淋巴管蔓延而转移到有关的局部淋巴结,通过淋巴结时细菌和毒素可被阻留和吞噬,如果该局部淋巴结不能起到完全阻留或灭菌作用时,则细菌沿淋巴管蔓延,局部的疾患引起局部淋巴结发生病理变化,全身性的某些疾患会影响全身的淋巴结。因此,对宰后猪的淋巴结进行正确剖检,观察淋巴结的大小、色泽、韧度和组织变化等情况,可以作为判定猪是否患病的重要依据。

(1)淋巴结的检验是屠宰后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对肉品的判定起着重要的依据。必检淋巴结能反映病原体侵害机体的途径、程度甚至性质,尤其是传染病,在淋巴结中形成特殊的病理特征性变化,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屠宰畜的肉品品质作出判断。

(2)生猪淋巴结众多,而且分布广,必检淋巴结是收集淋巴液较广、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在屠宰解剖后不易被破坏,同时位于浅表便于剖检,便于发现疾病,有效的保证肉品卫生质量。

(3)淋巴结的检验,可避免组织切面过多,不会因检疫操作导致肉品的二次污染,对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4)必检淋巴结检验技术简单而且操作简便,易掌握,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检查,提供准确定性的参考依据,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从而提高检疫质量。

猜你喜欢

多汁炭疽肉品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肉品检测去条带噪声方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农忙(外一首)
鲜嫩多汁的萝卜
腌肉快速入味小技巧
酸甜夏日
果香满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