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体会

2012-08-15黄凤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脑血栓肢体膝关节

黄凤岚

(广西柳州市沙塘中心卫生院,广西 柳州 545000 E-mail:huangfenla70@sina.cn)

脑血栓可引起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由于家庭经济负担等各方面原因,绝大部分患者均回到社区去康复,因此,社区护理尤为关键。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所辖社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脑血栓后遗症社区康复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45~70岁,平均(53±2.7)岁;其中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36例,失语5例;肢体功能障碍按Brunstrom脑卒中恢复分期[1]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30例,Ⅴ级11例。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1~3个月,出院后纳入社区。

2 社区康复护理方法

2.1 建档备案,制定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计划 设立社区内脑血栓患者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地址、联系电话、病情现况、康复锻炼现状、药物治疗等内容,建立家庭化病床和家庭健康档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护理知识健康教育及指导,使之树立家庭康复护理理念。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计划,定期随访指导。

2.2 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整个社区人群为对象,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和改善社区中存在的有关健康和卫生问题的实践过程[2]。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脑血栓的原因、预防知识,家庭康复护理目的、计划、实施方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教会家庭护理知识、技巧,康复相关知识,以及生活习性、家庭环境、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各种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促使患者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家庭康复治疗护理计划,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2.3 心理护理 脑血栓患者由于偏瘫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生活行为完全依赖家人的帮助,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此状况,迫切盼望康复或渴望康复又缺乏勇气和信心,导致产生焦虑、恐惧、精神萎靡不振、暴躁易怒、悲观失望等负性心理情绪,患者心情不佳、情绪不稳又可引起疾病的复发,如此反复恶性循环,更不利于康复。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积极对患者进行走访,及时评估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负担,告知心理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叮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给予正确的引导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正确对待残疾,尽快适应肢体功能障碍,鼓励其克服沮丧心理和生活上对家属的依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康复功能锻炼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

2.4 日常生活行为锻炼 脑血栓患者住院期间均已进行了初步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区护理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进一步加强各项行为,使患者坚持进行并逐渐加深难度,如吃饭用勺子逐步训练到用筷子,自己洗脸,自己拧干毛巾晾晒等日常行为,通过锻炼使患者双手的灵活性增加、协调性增强,从而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自理,减轻家属的负担,同时激励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

2.5 瘫痪肢体的锻炼 根据患者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分级进行适宜的功能锻炼,社区护士指导和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每一个训练的方法、步骤、次数、时间、注意事项,各项训练均要循序渐进,不可躁进,以患者舒适、能耐受为宜。

2.5.1 Ⅰ~Ⅱ期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下垫一薄垫,使之保持略屈位;重复做3~5次膝关节被动运动,同时通过体位变换、手法拍打、体位转移、牵张及压缩关节、床边坐位移动、桥式运动等移动训练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

2.5.2 Ⅲ期 通过关节运动、手法牵拉、健侧卧位患髋关节伸展训练、桥式运动、患腿负重训练、起立床训练、爬行运动训练、协助膝立位行走训练、仰卧位下膝关节0~15°屈伸、仰卧位下患侧下肢伸出床外的膝关节屈伸、坐位膝关节屈伸、站立位双膝关节屈伸、俯卧位膝关节屈伸、上下阶梯训练等。

2.5.3 Ⅳ~Ⅴ期 继续上述Ⅲ级的强化训练内容,做进一步增强膝关节的协调和分离运动。蹲起训练、踏车训练、仰卧位站立位手膝跪位的膝关节左右交替屈伸训练。

2.6 语言训练 语言障碍是脑血栓的后遗症之一,患者突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会给其心理和精神上带来痛苦,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多给予同情和安慰,鼓励其进行语言训练,训练过程中禁止嘲笑。训练从发音器官开始,从咳嗽清嗓练习→缩嘴、鼓腮的颊部练习→舌的练习→叩牙、咬唇练习→发音练习→吹口哨练习,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并利用强的听力材料、文字,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刺激逐步唤醒患者的知觉,诱导其正确发音,再单字→单词→长句→阅读练习等,文盲患者指导其家属用当地常用语言与其聊家常等方式进行。

3 结果

50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经过半年的社区康复护理,完全恢复自理19例,占38.00%,部分恢复自理25例,占50.00%,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6例,占12.00%。

4 体会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得到不断完善,社区成为人们保持和促进健康的主要场所,患者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住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时间有限,出院时需要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和干预,因此,护理干预工作也由医院转向社区[3]。脑血栓后遗症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亦加重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促进障碍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社区康复护理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患者制定详细的社区康复护理计划,循序渐进、评价预后,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纠正完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欠缺,达到维持患者的身体健康,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和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社区护理的实施,使患者、家属、护士三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健康护理集体,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参与健康维护能力,是现今社会发展所需的康复锻炼、功能指导、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减轻了社会负担,是群众认可的[4]。

[1] Brunnstrom.Movement Therapy in Hemiplegin A Neurophysiolog ical A pproach[M].NewYork:Evanston and London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1970.

[2] 黄孟武.适应医疗改革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3):469-470.

[3] 农小芬,刘敏晖,周敏.社区护理干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肺功能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4):585-586.

[4] 朴凤善.社区康复护理的社会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01-102.

猜你喜欢

脑血栓肢体膝关节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肢体语言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肢体写作漫谈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面试六禁忌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