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思政课教学可以引入公共卫生事件
2012-08-15陈志宏储成仿张克君赵丽莉
冯 萱,陈志宏,储成仿,张克君,赵丽莉,王 坤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医学生思政课教学可以引入公共卫生事件
冯 萱,陈志宏,储成仿,张克君,赵丽莉,王 坤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要紧贴社会生活的实际,应该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为案例纳入到医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毛中特概论》课程的教学为例,将公共卫生事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引入到《概论》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课外的网上学习、课堂上的讨论、课后总结网上学习资料及撰写学习心得,将有效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
医学生;思政课;公共卫生事件
1 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必须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他们能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正确认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思政课生命力之所在,乃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这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我们阐述的理论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要运用现实中所发生的社会问题和各种实例,来启发、指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实践。其次是联系学生现实学习与生活实际,关注他们所关注的,烦恼他们所烦恼的。例如,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上来看,思政课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这决定了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要以共性的东西为主导,以适应所有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各自特征的学生群体,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相对于全国各高校来说,每个课堂的学生都会有不同于其他学校或院系的专业,这是他们的个性;而就某个具体课堂来说,这个课堂的学生往往是以所学专业或系别来划分,他们会拥有共同或相近的专业,这又是他们的共性。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如果能够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的这个特点,引入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或社会现实问题做为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分析和讨论来指导学生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政课教学必须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跟上学生的思想脉搏,同时关注社会实践、紧跟时代节拍。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运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这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要求。
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为医学生思政课教学打开新的视野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均能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一些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如SARS、三鹿奶粉、黑龙江苯污染物排放、禽流感、手足口病及甲流等。由于其具有突然性、破坏性的特点,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紧密相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蕴涵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因此可以成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人为本等等教学目标宝贵的教育资源。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要紧贴社会生活的实际,应该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因素纳入到医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奉献的精神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向他们传达社会卫生防护体系观念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挑战和风险。比如思政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如果能引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有效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
思政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等,一方面这些内容都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之内,另一方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都与这些内容相关,因此可以成为很好的切入点,在介绍、分析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新气象、新问题以及新挑战。例如,从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促进、公共卫生事件与医学生医德教育、公共卫生事件与全社会的公民意识觉醒、公共卫生事件中民族精神的体现、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外信息交流与合作、公共卫生事件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等方面,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具体操作方案,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以SARS为例,这一灾难性的事件可以激发学生对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重要性的理解。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个体的生命显得那么脆弱,而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意志却彰显出强大的力量。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各地重灾区乃至抗击非典第一线视察,慰问群众以及鼓舞医护人员士气,这些都突出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SARS事件还提示学生充分认识医生职业的高风险性,通过这一特点的阐述,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医生是一个高危险职业,比如鼠疫、天花、放射性损伤、针刺感染、化学毒物的伤害等等,都曾经对医生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而SARS更是对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生护士的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通过SARS事件的讨论,培养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好的教学案例。此外SARS事件所消耗的社会成本、它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促进、对全社会的公民意识觉醒的促进、对加强中外信息交流与合作、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等方面,都有着值得探讨的教育意义。
3 思政课《概论》课程可以实现与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着这样一个模式:从理论开始,到理论结束;重理论阐述轻方法引导,集中体现为特别重视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讲解,缺乏对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人文关怀。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是从头讲到尾,而课外的相关学习活动又很少。这种教学方法实质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为中心。思政课教学难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际上反而使学生游离于我们的教学目标之外,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既谈不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思政课要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改革,将课堂教学内容贯穿到学生课后的学习生活中去,把课上学习和课下学习、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外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思政课教学目的。近年思政课“05方案”已经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其中特别要求“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实践层面怎样完成这种转变,形成比较切实可行的、既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又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具体教学方案。
将公共卫生事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引入到《概论》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课外的网上学习、课上的课堂讨论、课后总结网上学习资料及撰写学习心得,可以形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教学方案。我校在2011年《概论》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首先在2009级《概论》课堂上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件以及这一概念与《概论》课程关联度有多少认识。随后在2010级《概论》课程的教学中选取一个课堂做试点,将学生按5-10人一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下述议题中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围绕该议题在课下进行网上相关问题的学习研究,制作PPT,推选小组代表在课堂讨论中进行演示、发言,课后要求每个学生做网上学习资料的筛选、汇总,撰写学习心得,等等。选题内容如下:公共卫生事件与医学生医德教育、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促进、公共卫生事件与全社会的公民意识觉醒、公共卫生事件中民族精神的体现、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外信息交流与合作、公共卫生事件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等。这种学习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切实、更深刻的理解。
思政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节拍,反映时代的要求,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紧扣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在实践层面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社会实践,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黄晓军.从非典事件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创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9-40.
[3]中华商务网.“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EB/OL].http://www.chinaccm.com/40/4008/400801/news/20030515/094537.asp.
[4]迟行刚,张 鑫.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研究——以应对SARS危机为例(万方数据)[EB/OL].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127020.aspx .
G416
A
1006-2769(2012)02-0272-03
2011-12-26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项目(10DJY02)
冯 萱(1964),女,天津人,副教授,硕士,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卫生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