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医学院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①

2012-08-15蒋敏丽莫颂轶孔保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双语医学民族

蒋敏丽,莫颂轶,孔保庆

(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molingxiao0304@163.com)

现从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要求,结合近几年来我校双语教学实施现状和笔者的切身体验,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设想。

1 我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互联网的全球性覆盖,国际间医疗卫生资源、医学科研数据库信息的日趋共享化,以及循证医学逐渐发展壮大,决定了医学生外语知识的高要求。我校在“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并提出了创建以医学学科为核心和优势学科,医、文、理、管、工、法等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学型的广西民族医药大学的远大发展目标。在学校发展的新阶段,为培养“精医术、懂人文”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合理开展双语教学符合客观需求。

2 我校双语教学实践的现状及成果

我校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起步较晚,外语部夏红英老师[1]最早于2005年提出,外语水平普遍不高的地区,双语教学可先采用掺入式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采用的是中文教材,实施每门课程部分内容的双语授课。其后6年间,无机化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内科学、泌尿外科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等学科也参与了实践探索,并在各级刊物发表了相关论文14篇。

2.1 我校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 历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认识到双语教学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3]。内科学教研室对进入临床见习阶段的507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单语、双语教学的两组同学中 ,得出两组同学认为开设双语教学有必要或没必要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上,2009级护英本的43份有效问卷中,55.80%的同学认可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

2.2 双语教学实施对象的选择 我校生源多来自于老、少、边、穷、山(山区),决定了同学们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教学对象多选择的是护理学(英语方向)专业本科的学生。该专业学生既有普遍高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其他医学生所具备的医学知识学习背景。同时,各二级院系也在专业课上,对高年级同学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2,4,5]。

2.3 授课内容的中、英文分布比例 在以往的调查中,我校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中、英文各占50%,是比较理想的分配模式。在笔者的调查中,认为在全英文的课件中对专业名词加以中文解释,讲解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占76.70%,同时也有3%左右的学生接受全英文课件或全英文讲解的授课方式。

2.4 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通常以考核方式与问卷调查相结合。采用双语授课、双语讲义、课后练习、阶段性测验和期考等形式。试题中,英语的比例占10%~30%不等,部分学科采用100%英文命题,学生可用中文、中英文或英文答题。双语教学试点班的考核,原则上不要求补考。

2009 级护英本的《医学微生物学》采用全英文课件,中文讲解的授课方式;全英文试题,接受中文答题的考核方式。在这之后的《人体寄生虫学》延续了该教学模式,并在课后按章节提供全英练习题和考试模拟题。全班46名同学,期考及格率100%,最低分70分,85分以上达82.61%。调查问卷里针对双语教学对外语水平的帮助作用,回答“培养语感,潜移默化”的占11.60%、回答“有利于提高整体英文水平”的占9.30%、回答“有助于阅读英文文献”的占30%;针对双语教学对于你学习专业知识的影响,回答“增加学生对专业英文的掌握,教学效果良好”的占48.80%、回答“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的占20.92%。可见,学生短期内对专业词汇的掌握是有效的,从长远来讲,同学们也有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主观愿望,双语教学对此有循序渐进的促进作用[2,6,7]。

3 存在的问题

3.1 教材问题 近几年来,外文医学资源获取的途径日趋便利,如何根据本学科所教授的内容及我院学生外语实际水平,编撰合适的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师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2 师资问题和激励机制 师资问题可能是目前双语教学最突出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课程进行了几轮双语教学实践,已经有了量的积累,如果能够强化师资培养,不仅可望达到双语教学质的飞跃,也有利于形成双语教学稳定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校际平台及相关激励机制有助于加强师资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立足本土,依托区域优势,创建特色双语教学平台

质量与特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民族地区的教育需要主要聚焦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发展的需要;二是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提高的需要[8]。

4.1 师资建设与教学经验推广 在现有的人才储备条件下,可以由外语部医学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和医学专业学科教研室的教师共同承担,组成对子,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模式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开展,在引进高级复合型人才很困难的西部民族地区,应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9]。构建一个持续性的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机制,一个校际双语教学交流、竞争平台,是很必要的。

4.2 培养目标与学习目的相结合 在接受双语教学同学的无记名问卷里,个别同学提出了:“老师,能不能不用双语教学?能不能不用英文试卷?”等问题。虽占的比重很小,但还是让笔者感到,如果由于教师单方实施双语教学,而影响一部分英语水平不高的同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成绩,是有失公平的。因此,可以考虑把某些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实施,也满足那些对双语教学有兴趣,并有外语特长的同学们的需求。学校可以在招生简章和培养目标里针对双语教学资源成熟的一级学科,各招收一个双语班进行试点,例如: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双语班)、检验医学本科(双语班)、医学信息专业本科(双语班)等,再结合以上提出的选修课程设置的办法,理应是一种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4.3 民族医药学科建设和中越双语医学教育 为加强我校民族医药学科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打造民族医学特色品牌,构筑学校核心竞争力,我校民族医药学科已形成一支初具规模的学科队伍。无论在科研上,还是在运用民族药、民族民间技法治疗临床各科常见病及部分疑难杂症方面,该学科都取得较为丰富的经验。

中越两国传统医药的交流始于秦朝,盛于明清时期并延续至今。中越边境靖西县的端午节传统药市,是中越传统医药交流中的一个缩影和亮点,也是百色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明所依托发展的特色平台之一[10]。近几年来,靖西县端午节药市得到了国家医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和认可[11]。中越传统医药交流具有双向性,中国传统医药推动了越南传统医药的发展,越南传统医药业也丰富了中国民族医药的宝库。在发展特色民族医药学科建设的同时,我校努力加强和拓展对外交流和协作。但是由于龙邦口岸的发达和活跃程度相较于凭祥、东兴两个口岸的水平低了许多,加上地处省府南宁,实力和学科水平都比我们雄厚的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也面向东盟十国吸收培养留学生,因此,我校招收留学生步履维艰。多年来,为争取越南留学生到我校学习交流,由校级领导牵头负责,我校外事办和国际教育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共同付出了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争取得到了广西东盟政府全额奖学金名额4个。目前,已有3名越南留学生正式入校学习。

此外,我校培养的学生,有来自崇左、宁明、东兴、靖西、那坡等与越南相邻的县市,毕业后回到生源地,他们面对的患者,有一部分是边境的越南群众。越南语属于小语种范畴,如能经过校方的配合支持,进行越语师资的最大化利用,开展针对我校医学生的越语选修课程和某些特色课程的中越双语课,对加强我校边疆性的语言储备和建设,营造出东盟十国的特色语言氛围,可从侧面促进和推动我校的民族医药特色学科和留学生培养事业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族地区高校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和特色双语教学模式,是值得深思和进行具体实践的。这既符合了民族教育追求的质量与特色的本质,也顺应了高级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全民提高民族地区人才素质的重任,只有我国的东西部高等教育水平发展日趋均衡,尤其是西部高等教育的质量与特色越来越明显,才能使我国的民族医药、特色医学更加璀璨地在世界民族医药卫生之林中散发光辉。

[1] 夏红英,谭盛葵.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4):581-582.

[2] 蓝景生,潘兴寿,黄照河.内科学临床见习课双语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4):336-338.

[3] 罗春英,龙喜带,卢运龙,等.我院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启示[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6):1082-1083.

[4] 农绍军,黄群,梁庆祖.泌尿外科临床见习双语教学探索[J].右江医学,2007,35(6):729-730.

[5] 陆玉敏,潘妮.民族医学院校开展英汉双语教学的调查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38-939,947.

[6] 龙喜带,曲德英,卢运龙,等.病理学双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关系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51-652,667.

[7] 程金生,韦国锋.上好临床医学检验本科《无机化学》之我见[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2):298-299.

[8] 钟海青.质量与特色:民族教育的永恒追求[J].民族教育研究,2011,22(2):2-9.

[9] 赵足娥,韦祥刚,常宇延.从专业英语到民族英语——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学策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2):299-301.

[10] 黄胜敏.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24-27.

[11] 杨春燕,龙春林,石亚娜,等.广西靖西县端午药市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2):16-26.

猜你喜欢

双语医学民族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医学、生命科学类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