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池市全科医学现状与发展策略

2012-08-15韦文正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河池市全科医学

韦文正

(广西河池市医学情报所,广西 河池 547000 E-mail:w13737986687@163.com)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临床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学科和人才等软件建设也得到普遍重视。但全科医学学科作为新的临床二级学科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全市的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1 现状分析

全科医学或家庭医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以来,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人文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1]。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卫生需求的全科医疗发展,无疑得益于全科医学学科体系,学科建设成为引领全科医学发展的动力源泉。

1.1 全科医学现状 河池市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石山地区,全市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辖11个县(市、区),总人口共40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1万人,占总人口的78.48%。截止至2011年底,河池市全市共有医务人员12 667人,其中医生4 326人,护士3 610人,其他医务人员4 731人。正式职工占58.89%,聘用人员占41.11%。高级职称占9.58%,中级职称占31.31%,初级占47.06%,其他占12.05%。本科以上学历占13.67%,大专学历43.81%,中专及以下42.52%。有全科医学专业主治医师和执业医师分别各96名,无全科医学专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建有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临床实习基地1个(市人民医院)和2个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共选派260多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获省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各1项。先后组织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健康监测、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重大精神病管理等工作。总体上说,全科医学建设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并且因学科建设滞后和人才待遇等问题,出现了人才外流或转岗的现象。

1.2 存在问题

1.2.1 人才匮缺 目前,我市全科医学职称系列的人员仅有96人,占总数的0.73%,并且有部分人员因种种原因未从事临床工作,大多数转岗人员或新毕业人员存在观望态势,普遍存在全科医学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而不愿意从事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和临床轮转工作。全科医学人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自信及人员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全科医学培养师资人数少、无系统学科,通用型、普及型、低水平的师资较多,大多数无专业背景,属于过渡型的师资。在临床服务仍以疾病为中心,尚未成形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2.2 培训滞后 全市没有高等医学院校,仅有一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未能参与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上来,目前由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承担全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虽建立了培养全科医师的理论教学基地、临床实践基地和社区培训基地,但运作处于起步阶段,未着眼于学科建设。本应建立在医院内的全科医学临床科室或全科医学教研室,因认识不足、推动力度不够,未能实施,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仍是构想阶段。

1.2.3 观念模糊 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涉及在社区工作的医护人员,还应包括在大医院工作的专科医师,这个概念一直未能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不完全等于全科医学或全科医疗,全科医学不完全等于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体系、一项事业,全科医学是一门学科,全科医师是从事全科医学的人,全科医疗是一种服务模式。培养一个好的全科医生的核心是学好全科医学,但是内、外、妇、儿等专科及人文科学和其他的基础科学都要学习。种种理念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导致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竟然未能进入《河池市卫生系统医学学科建设指导意见》的规划内。

2 发展策略

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遵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全面提高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守门人”作用[2]。

2.1 加大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是发展全科医学学科的关键[3],人才问题分三步走。第一步,稳定人才,到2015年底,建立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社区健康服务薪酬和晋升职称时优先体系,提高待遇水平,逐步解决一批长期聘用的资深社区工作人员,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全科医生的良好氛围。第二步,重塑形象,到2018年底,全面建立社区健康服务文化体系,营造归属感,重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愿景,塑造一支队伍稳定、素质较高的全科医学服务团队形象。第三步,提高素质,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4](即培养十名高级、百名中级、千名初级的人才工程)。到2020年底,形成一个较有学科影响力的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专家,一百个学科骨干,一千个社区从业人员组成的队伍。培养、造就或引进十名以上高职称的全科医师,一百名以上中级职称和一千名以上的全科医师的学术队伍。

2.2 加强全科医学学科机构建设 在全市综合医院按临床科室建制,普遍设立全科医学科,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如河池市人民医院、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增设全科医学教研室,开展全科医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全科医学科设门诊和病房,服务于如下人群:一是无法确定问题所属专科的病人;二是问题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的病人;三是问题无法用“疾病”来定义的病人;四是可被明确定义为个性问题或心理障碍的病人;五是需要连续性、综合性服务的慢性病患者;六是有家庭功能障碍且明显受其影响的病人等。通过全科门诊和病房的临床实践,全科医学科能够找到专业归属,同时也能作为医院的科室提供特定对象的特需服务、全科医生的临床轮训,还包括体检中心或“治未病”中心,为全市开展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临床基础。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将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作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通过政府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教学实践活动的支持,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

2.3 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 一是建立严格全科医生准入制度。建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使规范化培养成为全科医生成长的必经阶段,从2015年起,要注册全科医生,必须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且取得合格证书。二是引导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执业。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一般注册1个执业地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多点注册执业。三是政府提供服务平台。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为到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提供服务平台,为全科医生执业提供条件。四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要与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责任落实到全科医生个人。

2.4 建立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 一是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按年收取服务费;二是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合理体现全科医生技术劳务价值;三是完善鼓励全科医生到艰苦偏远地区工作的津补贴政策,对到艰苦贫困地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按国家规定发放艰苦贫困地区津贴。对在人口稀少、艰苦贫困地区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地方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或给予必要的补助;四是拓宽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地方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特设岗位,招聘优秀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可提前一年申请职称晋升,职称晋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放宽外语和论文规定;五是建立全科医生表彰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定期表彰优秀全科医生,对受表彰的优秀全科医生,晋升职称时优先予以考虑,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全科医生的良好氛围。

[1] 吕兆丰,郭爱民.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6.

[2] 国务院.国发[2011]23号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S].北京:国务院,2011:7.

[3] 胡传来.紧抓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推动全科医学人才战略[J].实用全科医学,2008,3(6):221-223.

[4] 河池市卫生局.河卫[2011]17号 河池市2011-2015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S].河池:河池市卫生局,2011:3.

猜你喜欢

河池市全科医学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简介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医学的进步
我爱我家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