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178例
2012-08-15侯亚丽
侯亚丽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云南 昆明 650021)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对一些鼻出血病人在常规鼻镜下检查,未发现出血部位,经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后,又难达到止血效果,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我科采用鼻内镜引导下,在出血点周围做“#”形切口,或切除出血部位组织,伴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自2008~2010年,治疗难治性鼻出血178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8~2010年,我科治疗了难治性鼻出血178例,男116例,女62例,年龄41~85岁,178例患者中均为反复鼻腔大出血,并经过2次以上前鼻孔填塞无效者,其中2例曾行“颈外动脉结扎术”,5例曾行“翼腭窝封闭术”,1例曾行“血管介入治疗”。合并高血压92例次,糖尿病33例次,心脏病2例次,所有病人均排除外伤、手术、血液系统疾病及鼻窦恶性肿瘤。
手术方法 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所有患者均在凡士林纱条填塞后48~72h,在手术室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尽鼻腔内填塞物,吸尽鼻腔分泌物及血凝块。用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于患者鼻腔粘膜,在鼻内镜的引导下,由前向后,由上向下,同时用吸引器吸血,寻找出血点,仔细检查出血来源,发现鼻中隔后端出血48例,鼻中隔上部出血27例,下鼻道及下鼻甲后端35例,嗅裂37例,中鼻道及中鼻甲29例,后鼻孔边缘2例。
明确出血点后,在其周围用2%利多卡因5ml+0.1%肾上腺素3滴做浸润麻醉,再于出血点周围做“#”形切口,深达骨质,对于出血点粘膜或血管突起较明显的直接将出血组织切除,创面用凡士林纱条压迫填塞,48~72h后取出。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疗效评定标准:以治疗后随诊2月内未再发生鼻出血作为治愈标准[1]。
结 果 本组173例患者在取出全部填塞纱条后,未再出现活动性出血,5例取出凡士林纱条后,鼻腔仍有少许出血,从新局部填塞凡士林纱条48h后,4例出血停止,其中1例再次行双侧前鼻孔压迫填塞后,出血停止。全部随访2月,未再出现鼻出血。
讨 论 难治性鼻出血多为动脉性出血[2],动脉性鼻出血在临床上常规纱条填塞止血,往往不易控制,尤其是老年鼻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常在鼻中隔后部的动脉[3],常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由于动脉硬化及血管弹性差及对收缩血管药物的反应差,或伴有鼻腔狭窄、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因而更易反复发生鼻腔出血[4];鼻出血病人关键是准确地找到出血部位,难治性鼻出血原发出血点多位于鼻中隔后部及下鼻道后端[5],部位较隐匿而不易发现,处理恰当能迅速止血,处理不当可能因反复填塞致频繁出血,造成患者更多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鼻出血的治疗措施较多,鼻内镜下操作具有视野清晰,可多角度观察的优点,在鼻腔充分麻醉及收敛后,易在直视下找到鼻腔出血点[6]。在出血点周围做切口或切除出血组织,以破坏出血点组织,创面用凡士林纱条压迫填塞,使血管封闭而达到止血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①在这178例患者中,有一男性,48岁,无高血压,糖尿病,左侧鼻腔反复出血,于2011年6月急诊收住我科,住院期间曾先后两次行“后鼻孔填塞术”,行“血管介入治疗”及“左侧颈外动脉结扎术”,后出血停止,伤口愈合后给予出院,两个月后左侧鼻腔出血再发,鼻内镜下检查,未找到明确出血点,仅在左下鼻甲后端见黏膜色暗红,局部组织稍突起,给行“#”形划痕后,用凡士林纱条压迫填塞,48~72h取出纱条后,出血再发,再次在鼻内镜引导下,将下鼻甲后端突起组织切除后,用凡士林纱条压迫填塞,按时取出纱条后鼻腔止血,随访至今出血未再发生。②对于在鼻内镜下未找到明确出血点,而在鼻中隔后部或下鼻道,下鼻甲后端等易出血区有可疑点,也要破坏可疑组织,才能达到止血目的。
[1]兰龙江.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后鼻孔出血[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14(2):146-147.
[2]杨大章,程靖宇,韩军,等.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5):360-362.
[3]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7版:45.
[4]姚书霞,张旭东.老年鼻出血78例诊治体会[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8):687-688.
[5]沈峰,杜建新.鼻内镜下等离子凝固治疗顽固性鼻出血89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3):177.
[6]石达,刘长益,胡波,等.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鼻后部出血59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