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012-08-15顾正位

药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黄精根茎栽培

顾正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属百合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性味甘、平,入脾、肾、肺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能[1],为临床常用中药。近年来研究发现黄精尚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调理人体机能等作用[2、3],在临床上可以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除药用作用外,其营养价值也十分丰富[4]。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黄精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药材。本文就黄精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黄精栽培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1 生物学特性

黄精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和保水性能优良的土壤最为适宜。黄精的物候期可以划分为八个时期,分别为:出苗期、伸长期、展叶期、现蕾开花期、果实期、枯死期、秋发期、越冬期等[5]。黄精的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千粒重约为33 g,发芽适宜温度为25~27℃;解除其休眠特性最好的方法是低温砂藏。

2 环境与药材质量

2.1 自然产地分布 现代调查发现黄精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和甘肃等地;滇黄精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多花黄精主要分布在南部诸省,陕西、甘肃及东北地区南部亦有分布。

2.2 黄精野生及栽培品种研究 黄精野生变家种栽培方面的研究比较多,通过种子或根茎繁殖的大田规模化生产方法目前已经形成。不同产地和来源的黄精多糖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黄精不同品种间药理活性差异较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6]。

3 繁殖技术

3.1 选地整地 育苗地应选择土质肥沃、土层疏松、腐殖质含量高、灌溉便利的地块。翌春播种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开好排水沟,做平畦或高畦以待种植。如果选择在山地种植,可以在东、西坡向的山坡荒地进行栽培[7]。

3.2 繁殖方法 黄精可用种子繁殖,根茎繁殖、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殖。

种子繁殖方法:于背阴处挖坑,坑中央可以插一把秸秆麦草,有利于通气。将种子和细沙按照1∶3的比例充分混匀,待苗高7~10 cm时进行间苗,幼苗生长1年后即可出圃定植,成活率高达96%。赵致等[13]对黄精种子育苗技术规程进行总结,认为应加强黄精种子繁殖的研究力度。

根茎繁殖方法:于10月上、中旬进行,选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截成小段,伤口稍晾干后,按株距10~17 cm栽到整好的畦内。土壤封冻前,畦面上盖一层厩肥或堆肥,保护地下部分,以利保暖越冬。但是长期采用根茎繁殖,容易引发黄精产生品质退化、病虫害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8]。

组织培养方法:将多花黄精根状茎形成的不定芽作为外植体,同时有效的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并在培养基中逐渐增殖形成颗粒团,之后形成再生植株,炼苗1~2 d后,可以进行移栽。黄精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不少学者认为应加强采用组织培养、细胞培养、转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进行黄精繁殖的力度[9]。

4 栽培技术研究

4.1 栽植密度与栽种方式 笔者认为,种植密度不但要考虑产量更要注重药材质量。种植密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块可相应的随机变化[10]。

4.2 水分管理 黄精喜湿怕干,田间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旱季注意浇水,雨季注意排水。夏季忌强光暴晒,平地栽培时可在畦的两边适当种植玉米等作物,有助于避免强光暴晒[11]。

4.3 施肥与追肥 黄精是一种喜肥的药用植物,根据其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肥料施用种类、数量及施肥的时间。施用氮、磷肥可以有效加速黄精根和根茎的生长,但过量施用可能会造成其减产。

每年结合中耕进行追肥,可以根据黄精生长情况在田间管理中期追施腐熟农家肥以加速根和根茎的形成与生长,施足基肥者可不追肥[12]。

5 摘蕾

黄精以根茎入药,为促使根茎的发育,防止开花消耗养分,在整个花期,应及时进行疏花摘蕾,注意不要等花开了再摘,做到现蕾即摘。通过对比试验表明:摘蕾与不摘蕾,产量差异极显著,因此摘蕾对黄精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6 除草松土

种子出苗后为有利于根的生长,可进行划锄,保持畦面无杂草,但注意松土宜浅,不要将根苗锄出,以免伤黄精根茎[13,14]。

7 病虫害防治研究

目前在黄精上发现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其危害叶片,使叶片产生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多发生于夏、秋两季。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初期喷波尔多液或多菌灵。

黄精虫害主要为地老虎、蛴螬等,咬食黄精幼苗及根状茎。防治方法: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

8 采收与产地加工研究

药材的质量与采收季节有密切的联系。采用根茎繁殖的生长2年、采用种子繁殖的生长4年后可采收,采收时间为10月中、下旬。

采收时将黄精根茎挖出,采挖时尽量深挖,勿用手拔,去掉茎叶,抖去泥沙,用清水洗净,放蒸笼内蒸10~20min,以透心为准,然后取出晾晒,边晒边揉,直至全干。质量以块大、肥润、色黄、质润泽、断面半透明者为佳。装运过程中不挤压、踩踏,以免药材受损伤[15,16]。

9 黄精栽培研究展望

中药材大多面临着物种退化和资源濒危问题,严重影响了药材质量,阻碍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应该尽快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人工栽培技术。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黄精生产,如利用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系统繁殖黄精或生产黄精多糖,提高黄精人工栽培的产量和质量,为大面积人工栽培奠定基础。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8.

[2]王红玲,张渝侯,洪艳.黄精多糖对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及机理初探[J].儿科医学杂志,2002,8(1):14 -15.

[3]陈晔,孙晓生.黄精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3):328 -330.

[4]陈兴荣,王成军,杨永寿.滇黄精抗衰老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1):1 -3.

[5]田启建,赵致,谷甫刚.栽培黄精物候期研究[J].中药材,2010,33(2):168 -169.

[6]钱枫,左坚,潘国石,等.安徽产主要黄精品种的多糖含量测定和比较[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1):61-63.

[7]梁引库.药用植物黄精研究现状[J].陕西农业科学,2008,1(1):80 -81.

[8]田启建,赵致,谷甫刚.栽培黄精开花结实习性研究[J].中药材,2009,28(1):29 -31.

[9]李莺,王虹,王晓臣,等.鸡头黄精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陕西农业科学,2011,5(5):104 -105.

[10]田启建,赵致.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7,9(8):32 -33.

[11]田启建,赵致,谷甫刚.黄精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4):772 -773.

[12]尹宏,韩娇,袁新普,等.黄精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4):1065 -1066.

[13]赵致,庞玉新,袁媛,等.药用作物黄精栽培研究进展及栽培的几个关键问题[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1):85-86.

[14]邓颖连.黄精引种驯化栽培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2):57 -59.

[15]胡恩,陈清容,黄建平.三明地区黄精属药用植物的特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41 -42.

[16]冯英,田源红,汪毅,等.综合评分法优化黄精产地加工工艺[J].贵州医药,2009,33(12):1101 -1103.

猜你喜欢

黄精根茎栽培
景宁县黄精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蓝玉簪龙胆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莞草栽培、编织技术研究
从狗尾巴草到蝈蝈笼
黄精
水族常用根茎类植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