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生产现状及增产潜力

2012-08-15泸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73200张珍玲罗翠兰

云南农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亩产量播种面积底肥

□泸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73200 张珍玲 罗翠兰

泸水县属边疆、山区、民族“三位一体”的贫困县,全县夏播玉米0.8758万hm2,平均亩产191 kg,全州玉米平均亩产223 kg还低22 kg,泸水县玉米增产潜力大有可挖之处。由于泸水县自然生态脆弱,加之陡坡壁耕的特殊境况,研究提高玉米单产,增加总产,对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 夏玉米种植分布及生产的现状

1.1 播种面积及分布

据2010年泸水县统计局数据,玉米播种面积1.0035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8.26%,总产量2875.16万 kg,占大春粮豆总产的55.59%。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海拔750~2300 m。其中,海拔750~1200 m的地带占播种面积的20%,海拔1200~1700 m地带占播种面积的65%,海拔1700~2300 m地带占播种面积的15%。

1.2 生产现状

1.2.1 低海拔地带。海拔750~1200 m地带,播种期在5月20日至6月15日。不施农家肥的面积占70%,追肥一次的面积占80%,每亩用尿素20 kg,普钙25 kg混均后在拔节孕穗期结合中耕锄草一次施用。由于坡陡无法追肥的面积占20%。种植方式多为塘播,株行距为60cm×80cm,每亩1333塘,平均每塘2.1株,每亩株数2799株。滑秆率为15.4%,双穗率达23%,每亩有效果穗2912个,高产的亩产量达250~350 kg,低产的亩产量达80~130 kg。

1.2.2 中海拔地带。海拔1200~1700 m地带是玉米主产区,间种豆类、瓜类等多种作物。播种期为4月20日至5月20日。60%的面积使用农家肥作底肥,60%的面积为自留种。追肥两次的面积占20%,亩施用尿素40 kg,普钙50 kg;追肥一次的占60%,亩用尿素30 kg,普钙25 kg;20%的面积靠天吃饭,不追肥。种植方式多为塘播,株行距为60cm×70cm,每亩1666塘,平均每塘2.3株,亩3831株。滑秆率占21%,双穗率25%,有效果穗3785个,高产的亩产量达200~400kg,低产的亩产量达70~130 kg。由于间种作物过多致使玉米倒伏,饱满程度低。

1.2.3 高海拔地带。海拔1700~2300 m地带,播种期在4月5日至5月10日。施用农家肥作底肥的面积占45%,不施底肥的面积占30%,这一带地膜栽培面积占61.97%,间种有豆类等作物。追肥一次的面积占60%,每亩用尿素30 kg,不追肥的面积占40%。种植方式以塘播为主,株行距为50cm×70cm,每亩2000塘,平均每塘2.3株,亩4600株。滑秆率18%,双穗率10%,亩有效果穗4149个,高产面积亩产量200~300 kg,低产面积亩产量60~150 kg。

2 存在问题

2.1 耕地坡度大

据土壤普查资料,全县旱地0.9843万hm2中,坡度25°以下的只有0.2813万hm2,占旱地面积的28.57%,71.43%的旱地其坡度均在25°以上,加之自然生态脆弱,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形成大灾之年大减产,小灾之年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格局。

2.2 良种普及率低

近年来,县委、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对杂交玉米良种推广下了很大的决心,拨出专款从外地调进优良的杂交良种,对种植杂交玉米的农户实行良种直补政策,使杂交玉米推广有了很大的起色,但推广面积仅有0.293万hm2,占玉米面积的33.5%,难以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2.3 农业技术推广依赖于国家补助

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玉米营养袋育苗定向移栽,直播定向栽培,宽窄行栽培等一些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由于国家不给推广补助,在逐年减少。有的项目国家给补助,推广的质量也在逐年下降,新的科技项目又没有引进,致使玉米产量出现逐年徘徊和下降的趋势。

2.4 有机肥施用不足,无机肥施用失调

近年来,农田基本建设不断扩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80%耕地分布在距村寨较远,交通不便,积造和运送有机肥料条件差,有机肥施用仅限于房前屋后,而无机肥的施用上普遍存在重氮、磷,轻钾肥的现象,致使植株体内氮、磷、钾失调,生长中后期倒伏严重。

2.5 盲目间种造成玉米倒伏

中海拔地区玉米地里盲目间种黄瓜、南瓜、四季豆,这些作物藤蔓爬到玉米秆上,致使玉米倒伏严重。

3 玉米增产潜力

3.1 加快山区高产地建设

对坡度大的地块植造生物埂,防止水土流失。对缓坡地带进行坡改梯或拣石垒埂,防止水土流失,逐年固定耕地。积造有机肥和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

3.2 加大良种良法的普及力度

我县杂交玉米的普及率低,目前徘徊在0.293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33.5%,大部分科技推广项目主要放在交通沿线,多数高寒山区和交通不便的村社科技推广率低。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山区进行科技项目的推广工作。

3.3 科学合理施肥

底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1500 kg,尿素10 kg,磷肥20~30 kg,钾肥3 kg。追肥:第一次追肥(4~5叶期)亩用尿素10~15 kg,结合浅中耕培土;第二次追肥(大喇叭口期)亩用尿素20~25 kg,磷肥20 kg,钾肥3 kg,结合深中耕培土。

3.4 适时播种保证苗全

泸水县各海拔带播种的时间长,由于土壤水分不足,种子播后长时间不能发芽,要等雨水下地,以达到种子发芽的饱和水分,才能发芽,这种“寄种式”的播种方法带来大量的种子霉烂,出现严重的缺塘、少苗。今后在播种的时间上,要把土地整好后等雨播种,以保证苗齐、苗全。

3.5 合理密植创高产

3.5.1 海拔750~1200 m地带。该地带由于海拔低,气温高,选择中、晚熟品种,合理的群体结构每亩为3500~3700株,比原来亩2799株,增加701~901株,按平均每个果穗重0.1 kg计算,亩增加产量70~90 kg。该海拔带种植玉米面积0.1752万hm2,年增产量183.9万kg~236.47万 kg。

3.5.2 海拔1200~1700 m地带。该地带海拔偏高,选择中熟品种,合理的群体结构每亩为4500~5000株,比原来的3831株增加669~1169株,按每个果穗重0.08 kg计算,亩增53.5~93.5 kg。该海拔带种植玉米面积0.5693万hm2,年增产量456.85万kg~798.41万kg。

3.5.3 海拔1700~2300 m地带。该地带属高寒山区,气候寒冷,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合理的群体结构每亩为5000~5500株,比原来的4600株增加400~900株,按每个果穗重0.07 kg计算,亩增产量28~63 kg。该海拔带玉米面积0.1313万hm2,年增产量55.18万kg~124.15万 kg。

4 综合评价

泸水县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边疆农业贫困县,目前农业人口人均有粮仅420.5 kg,经济收入2268元,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还有2万余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依靠科学技术,研究玉米增产潜力,建设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科学施肥原则,每年可增加玉米695.93万kg~1259.03万kg。根据泸水县气候、土壤以及光温资源的各项指标看,这个群体结构和产量是可以实现的。

猜你喜欢

亩产量播种面积底肥
番茄“2+x”试验总结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
谈山西蒲县烟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浅谈玉米高产土壤施肥技术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