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刍议

2012-08-15李艳秋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高职生院校高职

李艳秋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31)

1989年底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能力”是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并要求把创业能力的教育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同等的地位。十几年过去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通过法律和政策层面的建设来扶持大学生创业,如公司法中减少了开办公司的注册资金,增加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增加了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用法律规范的调整来鼓励人们走创业之路,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置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占了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育人方针的基础上也积极地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是,目前高职学生不乏创业的热情,但是创业成功率低是个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应加强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探索与研究,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保障机制,以使创业教育能真正地发挥实效。

1 系统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创业教育教学的最基本保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根据高职生的特点来设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与普通院校的本科生相比,学习基础、学习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可是如果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想创业成功是很难的。据此,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分为四个阶段设置:第一,认识自己阶段,在此阶段开设“哲学与人生”、“职业认知”、“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学生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才能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使自己努力的方向性更强,随之学习的动力也会相应更足。第二,创业理念教育阶段,在此阶段开设“创业学”、“创业心理学”、“创业哲学”、“创业文化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索真理的勇气和独立的人格,激发创业动力。第三,创业知识学习阶段,在此阶段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创业环境学”、“创业人才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融资学”、“市场预测与企业风险管理”、“企业运营和管理”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市场,熟悉与创业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选择创业途径。第四,创业教育实践阶段,在此阶段模拟创业环境,培养和磨练学生创业品质,锻炼能力。

2 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创业教育的直接传授者,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专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开展创业教育较早的欧美国家的高校大多都配备了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如“百森学院有35名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所有教师都有企业见习或参与创业的亲身体验”[1]。笔者认为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创业教育教师应具有理性的创业理念,创业教育应定位于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以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就业难”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而不能仅仅将创业简单地理解为创造财富,即使学生毕业后不创业,他们所接受的创业教育对他们日后的就业也是大有裨益的。二是创业教育教师应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创业教育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创业教育教师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将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创业教育教师应有企业或创业的经历,这样更有利于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能给予学生更有效的创业指导。高职教育与普通的本科教育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对学生的培养,从学生的入学到毕业都贯穿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这就决定着高职院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为教师搭建起与企业接触与实践的教学研究平台,定期安排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学习、调研,教师回校后用企业经历赋予他们的实践经验来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使创业教育能更切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3 务实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仅仅靠创业理论教学来培养高职生的创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创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以实践教学为重要内容的创业教育活动,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相连。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利用学校专业或地域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倡导、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信心,积累创业经验。目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市场营销专业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与阳澄湖蟹农合作在网上出售阳澄湖大闸蟹,电子信息系计算机专业与苏州亿迪信息产品有限公司、苏州市捷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校企合作项目,建立联想校园工作站,给在校的高职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积累了市场经验、锻炼了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走入企业进行创业实践的机会,如,通过与企业家座谈,感受体会他们的创业经验、经营理念,来激发在校高职生学生的创业意愿;通过参观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企业管理、运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解、调查、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分析创业问题、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通过定期实训、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在校高职生的创业素质,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4 有效的创业心理辅导

创业相对于就业来说,它的挑战性和风险性是不言而喻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将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品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对个体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将海平面以上的部分称之为“创业胜任力”,将海平面之下部分称之为“创业内驱力”[2]。与创业胜任力相比较,创业内驱力是使创业者坚定地走创业之路,不畏创业过程中的失败,获得创业成功的直接动力。这就要求创业者有强烈的自信心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即创业者要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人的心理品质的研究,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有积极的发展需要,有较强的主体与群体意识,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有较好的自我意识,能正确认识自己、自尊、自信、悦纳自己,有良好的意志力,不怕困难和挫折,有良好的心理调节和控制调适能力,保持心理健康和行为正常,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高职院校应从创业问题入手加强对学生创业的心理辅导,疏导学生的不良情感,缓解学生的所面临的学校、家庭、社会、自身的心理压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使学生在日后的创业之路上走得坚定而执着。

5 健全的创业教育规章制度

创业教育工作涉及到的部门领域很多,诸如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部门、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部门等,为了保证创业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地位,使创业教育有序、持续地开展,必须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如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等规范,以合理地调整规划学校的师生员工的工作与学习,协调组织各个部门的工作,规范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创业教育真正能满足在校高职生的学习需求,提升高职生的创业能力,为他们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诚然,对于在校高职生创业而言,仅有学校的创业教育与环境的营造是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鼓励与支持。

[1]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90-91.

[2]潘洋,张兵.创业者的人格素质模型[EB/OL].(2009-10-25)[2012-04-12].http://tech.sina.com.cn/.

猜你喜欢

高职生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职教强国背景下高职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